酒店变化很大!“B&B+”乡村旅游模式开启
“小而美”的家庭住宿时代结束了。以地方文化和节庆为重点,将民宿产业与景区、体育、文化、节庆等传统产品深度融合,形成“民宿+”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许多地方正在探索的另一条道路。
为乡村振兴注入诗意贵州荔波坚持以酒店促进旅游发展的理念,构成了“七星闪耀苍穹,明月映两江”的村落格局和酒店产业结构,吸引了大量游客入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心中的乌托邦。作为乡村旅游产业中“小而美”的商业形态,乡村民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慢生活体验广受欢迎。
但由于疫情的持续,旅游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民宿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B&B从业者表示,抱团取暖比单干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由于民宿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民宿社区不会形成恶性竞争。充分发挥利用周边公共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这更有利于住宅产业的发展。
同时,各地政府正在进一步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促进民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盘活城乡闲置资源,破解疫情影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有些人沮丧地离开,有些人等待。
受疫情影响,快速发展的民宿行业被按下了暂停键。订单量和占用率的下降,加剧了B&B诸多难以解决的盈利问题,断臂求生、低价预售、短租长租成为众多B&B平台省钱自保的方式。不知道民宿行业什么时候才能复苏。在那之前,我能坚持多久?这个问题成了悬在所有民宿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复仇旅游还没来,民宿行业集体期待跌到谷底后的触底反弹。
梦颂生活的负责人郑在成都管理着30多家民宿。他说,民宿每个房间的费用大概在8 ~ 9万元。按照往年的操作,18个月左右可以收回成本,预计2020年正月不会出现疫情。“65438+10月初关店,疫情猝不及防。当时最晚的预定是2020年8月。结果整个过年都在处理退款的事情,疫情撕裂的缺口一年都难以修复。为了积极配合政府的要求,我们关了两个月,订单直接亏了40多万。其间我们解散了保洁队,房间的清洁和管理都是我在成都的朋友做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所有外国游客,他们通常占游客总数的40%。”
业内分析认为,这与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度假习惯的改变有关。近两年,人们出行更加注重安全和空间,但高品质的单院或独栋农宅入住率有所上升。
在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平稳可控的背景下,高端客户的消费回归无疑进一步推动了高端民宿的发展。受疫情影响,资本增强了投资村居的热情,村居硬件和服务水平标准化,保留了当地的自然审美和文化习俗。农村高端民宿除了提供“四合院”或“包楼”住宿服务外,还有各种附加体验项目,如定制餐饮、短途旅行、地方特色美食等。在消费端,消费者不会盲目追求高价民宿,而是更喜欢性价比高、功能强大的产品。
目前,B&B的消费者确实发生了变化。早期的民宿以情侣为主,注重私密性和良好的景观,比如露台有浴缸;近两年消费群体以家庭为主,对家庭住宿的相关配套设施要求较高,如餐厅、咖啡厅、儿童活动区、游泳池等。
新一轮洗牌正在加速。
业内流传一种观点:后疫情时代,酒店行业将加速品牌化、连锁化进程,品牌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自疫情爆发以来,连锁品牌B&B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和应变能力,也更有能力为加盟商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协助措施。未来,高端民宿、连锁民宿会大大压缩“小而美”民宿的生存空间。
然而,B&B的连锁和规模是一把双刃剑。超过一定量后,就会出现品牌个性缺失、消费者满意度降低等问题。
据业内分析,即使没有疫情,B&B也将在2022年左右面临重组,一些居民住宅将被关闭。2013—2017是B&Bs的黄金时期。浙江B&Bs蓝皮书数据显示,浙江B&Bs数量在2015年至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
同时,“小而美”的家庭住宿时代已经结束。原因很多,比如资本,黑天鹅疫情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
此外,最近还有民宿大规模规划整合的趋势,比如浙中大峡谷度假村的建立。一些资本正在有系统地兼并国内民宿,有计划地打造品牌和团队。
业内人士预测,B&B产业将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积蓄力量,然后迎来下一个美好的B&B时代。
任何行业想要发展壮大,都必须走标准化之路。这就是工业生产和商业社会发展的秘密。经过10多年的发展,民宿行业已经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中国民宿行业的发展正走向品牌、资本、运营一体化的规范化运营。
标准化运营并不意味着提供同样的商品。2021,11“黄金周”官方数据显示,民宿行业90后、00后用户占比超过60%,年轻人成为最大的消费群体部分。这也决定了B&B的客户群偏好个性化、多样化的群体。他们选择B&B不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单身需求,更是为了作为拍照、打卡、聚会、求婚的场景,这与标准住宿产品的预期明显不同。
2021年7月,携程推出首个五星级度假农庄。计划投资1亿元,大规模赋能100个旅游乡村,培养10000名乡村旅游振兴人才,建设10个携程度假农庄,提升乡村目的地住宿体验。
根据Ctrip的数据,携程度假农庄安徽金寨大湾店2021 8月总收入增长62%。同年国庆期间,携程度假农庄和土仓长沙驯龙河联合店几乎售罄。
B&B也是一个目的地。虽然它的粒度很小,但却能把文化和流量联系起来。以休闲农业、地方文化、节庆等为重点。,酒店业与景区、体育、文化、节庆等传统产品深度融合,拓展餐饮、居住、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诸多环节,形成“酒店+”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微旅游的目的,这是很多地方都在探索的另一条道路。
大众红利时代,消费者在出行决策上不再单纯从众,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品味做出个性化的选择。事实上,2021的“网络名人打卡”热潮,就是人们红利的最好例证。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品牌变得非常重要。
疫情依然是酒店业最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商业环境下,企业只有具备可持续的造血能力,才能为市场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业内专家表示,总体而言,B&B市场的顶级参与者自去年以来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十五”期间,国家政策将以“高质量增长”为重点,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差异化竞争,实现突破和重生,将是新的发展方向。“B&B注定是成千上万家店铺和成千上万张面孔的产物。品牌化、高端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民宿更容易被消费群体选择和回购。”
在消费者住宿体验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现实背景下,打造酒店品牌,打造更高标准、高品质、更具个性化特色的酒店,推出更受欢迎的高性价比高品质酒店,推动酒店经济发展,将成为全行业* * *识和制胜契机。
近两年,各地陆续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促进民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盘活城乡闲置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拥抱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城市B&B的商圈数据上,即使是订单量排名前10的商圈,受疫情影响,2020年订单量较2019年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大研古镇,订单量损失1/3。
然而,订单量的下降并没有导致该市B&B商务区房屋数量的减少,而是逆势上升。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酒店相关企业撤销、注销数量近万家,离开会场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民宿房源数量激增。业内分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型民宿被淘汰,头部品牌借机拿下低价房源,扩大经营规模,加速民宿行业洗牌。
但是这些幸存的民宿呢?一位民宿从业者表示,“目前城市民宿行业大概复苏了75%,北京、上海、长沙等一些一二线城市甚至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状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宿都这么乐观。从入住率来看,整个市场处于冷热不均的状态,有的是‘一房难求’,有的是门前冷落。”
2011是中国短租B&B的第一年。民宿、途家、蚂蚁短租等本土品牌相继成立,随后2012正式进入发展初期,但直到2015《关于加快生活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B&B才真正进入国内高速发展期。
近两年,各地陆续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促进民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盘活城乡闲置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规范发展实际上意味着B&B的现状已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规范,B&B有些“自毁长城”,从游客对B&B的投诉越来越多就可以看出来
在新浪的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B&B,关于B&B的投诉量高达13581,尤其是疫情爆发后的这段时间,网友关于退款、改价、给差评后骚扰的投诉激增。在爆发之前,抱怨往往是因为实际体验不佳。2017年苏州在3?15前发布投诉举报,全市各级消保委组织* * *受理12395消费投诉,在535件住宿投诉中,105件与民宿有关,占此类投诉的近20%。
无论是城市民宿还是农村民宿,在过去的2021年里,都迎来了规范化运营的良好契机。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条例(草案)》。1对旅游行业标准《旅游B&Bs基本要求及评定》修改B&Bs分级标准。新分级、新标准的出台,必将推动酒店行业的规范化,酒店产品分级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认为,“民宿集群化发展”是民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酒店集群通过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实现专业分工、业务互补、合作经营、整体营销、商务享受。既要强调酒店群体的外部统一性,增强外部识别性,也要注意区分内部酒店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带来规模经济的集聚效应,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对目标游客的吸引力。
集群不仅仅是民宿的融合,更是高端定制游和各种业态的融合,成为生活方式集群,甚至是乡村振兴的起点。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城市周边农村的交通、休闲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可以满足城市人周末的短途出行需求。乡村旅游正成为很多人短途旅游的首选。B&B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个性化将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如何促进B&B经济更好发展,上述业内人士建议,地方政府成立B&B发展领导小组,建立B&B管理数据库,对B&B实施动态监管和星级制度约束,明确部门之间的监管责任,明确责任和义务,提高B&B产业整体素质;加强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全方位业务能力,强化酒店之间的联动合作机制。该人士还建议,应制定激励机制,出台激励措施,支持民宿经济发展。
(《小康》中国小康。com独家功能)
本文发表于《小康》2022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