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的玄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只不过是道德修养,前车之鉴,后车之鉴,只是为了突出自己风流才子的谈资?

玄言,又称“玄言”、“清谈”、“谈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始于魏,承东汉末清议。从判断人物到谈论玄学,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阐释儒家经典和义理,摒弃世俗事务,专注于背景、体用、存在、人生等抽象的玄理。到了晋末,王衍那一代,东晋有一股谈佛的劲风。从汉末到魏晋玄学讨论,讨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讨论的气氛却增加了,成为士绅们生活的必需,人们的才智都投入到讨论和辩论中。形而上谈的话题主要有天赋四论、声有哀乐论、养生论、言意之辩、圣人之感伤或无情。这些玄言的主题,从开始到竹林七贤时期基本完成。谭旋从西晋开始穿越竹林,到东晋达到顶峰,尤其是东晋,几乎全部被青檀覆盖。魏晋玄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曹魏之初。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学者,以易、老为理论论据,主张“贵无”,主张“言不尽意”,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为精英利益服务;二是西晋前期至元康时期。玄学以竹林七贤阮籍、嵇康为代表,在思想上与河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让自然超越名教”,代表布衣贫民的利益;第三个是金元康时期。以裴頠为代表的玄学,主张“崇理”,反对“重凡”;第四个是金永嘉时期。玄学以湘绣和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

历史上,历代对魏谈话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玄学崇尚老庄本性,冲击了名儒,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早在晋代,玄学就受到儒家的严厉批判。但他们大多从维护礼教的立场出发,视玄学为异端,尤其是明清之际对顾的批判最为激烈。此外,还有很多人从揭露礼法虚伪的立场出发,为玄学大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