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四大才子

徐祯卿和周文斌之间的争端

传统上,除了唐、朱、文,第四名是。由于戏剧和电影的推动,这四个人物频频出现,使得四大才子的名气非常响亮,几乎妇孺皆知。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很多戏剧影视作品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虽然其中有很大的夸张和虚构成分,但我不敢说周文斌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这需要后人去调查研究。但根据目前的考证,历史上的四大才子中,周文斌翻遍了史书,却没见过此人,也没听说过有什么传世之作,所以我认为就像打麻将一样,四大才子缺一个,周文斌也没有这样的君子。目前,在流行的影视作品中,周文斌被列为四大才子之一,如《金装四大才子》。事实上,周文斌乃至“虎王劫亲”的故事,都是后来文人杜撰的。

据清代梁绍仁《两种秋雨寺随笔》中的《唐公韵诗》记载:“吴县西北有一桃花坞,唐杰元曾居,有祠祀六僧、朱敬昭。”可见,祠堂里没有周文斌的位置。

而的《田夫集》中有他与好友唐、朱说唱的内容,只字未提,也从侧面证明了他根本不知道的存在。

总而言之,周文斌这个人物很可能是后来的学者发明的。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虎王抢吻”的闹剧。在这部戏里,周文斌女扮男装,是剧中的主角,很可能是这个“才子”的始作俑者。

历史上的“吴中四士”是指唐、朱、文、徐,即明代文学家,与等人并列“前七子”。他们诗风明朗,但对书画不熟,性格也与其他三人不同。大概是这个原因,后来文人发明了一个漂亮的周文斌来凑数。

唐、朱、文三人都是吴县人,也都擅长书画。唐伯虎和文徵明同年出生于1470,祝枝山比他们大十岁,出生于1460。论名气,唐第一。唐伯虎是张玲的密友,他是一个孤独不羁的才子。后来随周晨学画,从沈周结识画家,了解绘画艺术和诗歌。29岁那年,他在省考中得了第一名,一时名声大噪。去北京参加考试,但是因为他的朋友卷入了一起考场舞弊案(实际上是明朝官场世仇和程被弹劾引起的)而被解职。后来,娶了一个风尘女子,沈九娘。因为九娘的名字,后人发明了九幅美丽的图画,画中唐伯虎有九个妻子。唐伯虎的妻妾是假的,但他的确刻了“江南第一才子”的印章。他洒脱不羁,文笔流畅,画得生动清晰,充满了优美的诗句,行为放荡不羁,所以他的生活并不轻松。他不是三笑的喜剧人物。

历史上的文徵明和今天的文徵明很相似。他一生谨小慎微,画风优美,构图稳定,为人冷静。另一方面,祝枝山有幽默的个性,他的作品也像人一样。他的书法风格相当健康,时进时出,风格独特,但有时会掉笔。他到广东兴宁县知府,迁天府传刑。这也和如今电视剧里的段子大相径庭。

徐祯卿(1479-1511年)被称为长谷和郭昶。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作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以“江左家家富玉,扬州花木扶摇直上”的绝句闻名,徐祯卿天资聪颖,但文理不精。16岁写《钱新集》,名扬吴中。但是,早年他尝试过很多次。读完《离骚》,他写了一部叹息集。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写的《游江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与文徵明合编《太湖新志》。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听说鞑靼入侵,官兵抗战失败,写下长诗《游鱼台》。同年入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馆长。明郑德五年(1510),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歌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有许多诗作,号称“熊文”。后来,他与明代作家李梦阳、何敬明交好,悔悟少行,主张复古。他们与、何敬明、边贡、康海、王、并称为“前七子”。他写的《覃逸录》只谈汉魏,而忽略六朝以后,阐述复古论。他的诗格调高雅,驰骋于汉唐之间。虽然刻意复古,但在吴中还是有一种浪漫的感觉。

徐祯卿晚年信仰道教,研究养生。明郑德六年(1511)死于京师,享年33岁,其墓位于虎丘山西麓湾甸桥余家浜北端。徐祯卿著有《艺文志》一书,他对诗歌有许多见解。他重情轻实,认为“情无定所,随触而兴”,由外界客观事物引发,会引起诗人的情感活动,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情感活动。由此,他得出了“感情不同,所以言语要以势为据”的结论,这与李梦阳的论点大相径庭。当然,这本书也受到了李梦阳的影响。例如,据说“这是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因为它影响很大,是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