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书《不生病的智慧》,哪个网站有可看的?
松鼠米奇刘(Mickey Liu)半夜被这个宏观理论惊呆了——“渐冻人”这个名字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是冷冻的,为什么会冷冻?肯定是他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正确,身体冻僵了。肯定是他体内的能量同时被过度消耗,导致他体内的能量场很弱,无法抵御寒冷,所以身体被冻住了。" [2]
米奇感叹“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你说的“冻人”是什么意思?这个病的名字已经告诉我们怎么做了。除了在中文语境中,这个名字没有任何用处。实际上,模仿或描述的文学用法被认为是描述疾病的本质!我们完全可以把“渐渐没有吸引力”这个词改过来,看你怎么解释?你竟敢捅我!!!总之,这种名词解释和王文的处理都太不自然了。如果隔壁研究这个病的日本人看到了,一定不会立马崩溃。
赵成元博士在看马女士的文章《从平面俯瞰地球,认识到血液的重要性》[3]时,不禁对其中所体现的“理论体系”印象深刻:“血液”和“血管”可以用“眼睛”和“鼻子”来分类,可见其没有组织学基础;八大系统中的“运化系统”是什么(运化是中医术语)?人体还是有“免疫系统”的,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得来的。另外,什么是量子医学?
网友秋水也完全被马女士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给倾倒了——只要血管通畅,营养丰富,肾虚、白头等就不会侵袭一切疾病。但是,且不说艾滋病这种不治之症,单纯的改善营养的供给,并不能根治功能下降导致的老年病!因减肥而营养不良的姐妹不会早产,因吃黑丝而营养过剩的兄弟也不可能永远年轻。
至于崔略商,一个专业的内分泌松鼠,看到马女士的糖尿病后吐血:糖尿病是我的专业,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往哪里吐。只是东拼西凑,毫无逻辑可言...
松鼠小吉对此深有体会:我本该是消化道专业,我要把胃肠道的东西吐出来。但是我的感觉和你一样——一点逻辑都没有,不知道从何说起!我最好写糖尿病。
最后,李清臣医生总结道:最初,我的专业是心外和心外。结果我选了一个神经系统的ALS批次。赵成元老师的专业是普外科,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地批。小姬学会了消化,但也绕过胃肠道挑了糖尿病。老崔是学内分泌的,但是舍不得。最后,他绕过了糖尿病——如果我们批准了自己最了解的部分,会让你觉得不舒服!
花样多,叫马戏。大量的错漏就是所谓的线索。我们不禁要问,一堆谬论怎么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果你有一辆价值几千万的高档跑车,你会把它交给一个既不懂电子电路也不懂机械理论的人来维修吗?
——松鼠会网友,疯和尚
每个人都渴望长寿。为此,我们在平时选择听一些健康建议,在疾病来临时选择采取一些医疗措施。
相对于对正规医疗措施的怀疑和不信任,我们习惯于盲目的跟随、遵循和接受所有的健康建议。即使有些建议听起来很可疑,我们有时也会“宁可信其有”——不管是绿豆还是土豆,即使没用,想想也无妨。不是吗?
但是,你做的任何选择都伴随着机会成本。你的胃容量有限。当你像林光常一样选择每天吃300个红薯时,你必然会减少其他有益食物的摄入,失去吃其他均衡营养的机会——这就是成本。当你生病了,却没有及时就医,而是听信了一些“神医”的非主流疗法,你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错过了第一时间得到正规医疗的机会。
你看,宁可信其有,往往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你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两个字:证据。
在现代医学中,任何关于治疗或预防的结论都需要经过复杂的验证过程才能成立。在听到一个建议后,我们不妨抛弃头脑中先入为主的偏见和道听途说的“常识”,看看:提出者是否提供了依据?提供了什么样的依据?那些理由支持他的理论吗?根据自身的可靠性?.....思考绝不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却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松鼠会即将推出的马悦凌话题,献给所有在浩如烟海的“健康法则”中大海捞针的人。在那些具有强烈和谐感的文字里,我希望你读到的不仅仅是吐槽,更是反驳。因为我们要给你的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思考角度,学术资料,研究证据。
请拿着它们,对比,验证,思考!超越轻信和神话,做出你的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