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的保健价值
与十二经脉不同,奇经八脉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联系,也不依附于表里,所以是奇道之经。奇经八脉起着统率、联系、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就像自然界的水库、湖泊,雨季可以蓄水,旱季可以灌溉。《难经》对此也有生动的描述,把奇经八脉比作一个“深湖”,把十二经脉比作一个“沟渠”,把人体气血的调节关系概括为“沟渠溢流,在深湖中流动”...人旺,入八经不绕”。
督脉运行于后中线,任脉运行于前中线。任督二脉各有腧穴和病症,故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然而,冲脉、戴脉、银桥脉、阳桥脉、阳萎脉和脉的穴位都属于十二经脉。
一、对督脉的认识
历代医家对督脉的描述一般都是基于难经中的记载,所以80年代以前的各种书籍都是顺着督脉运行于背部中间的主线。根据《内经》记载,1984年中医编纂的《络脉学》教材增加了督脉三支。65438-0995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规划教材《经络学》以《灵枢戚颖》对督脉的记载为基础,参照苏文《古空论》、《南经》的论述,还原了古代督脉记载的原貌。根据十二经脉是以益气运化为行为基础的事实,提出督脉的走向应该是自上而下。
督脉走向始于难经,认为是自下而上。这种观点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年。在我的记忆中,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对督脉扭曲的问题含糊其辞,并没有深究这个问题。但也有人认为《难经》中对督脉方向的描述属于逆向运行的特殊方向,主要与气功专家的内气运行现象有关。有些医家从人体的诞生和变化过程来解释督脉的走向,认为《灵枢戚颖》中提到的对象是一个成年的个体(即脱离母体的个体),与自然成了一个统一体。被水谷巧妙改造的戚颖,在人体内循着经络运行。出生前,它的戚颖是在丹田由它的母亲通过脐肾怀上的。丹田属阴,督脉循行自下而上。分娩后,督脉由阴转阳,其循行与《灵枢·戚颖》中的记载一致。
第二,对脉搏的理解
《内经》对冲脉的循行没有系统完整的记载,后世医家的认识也不统一。周桓和冯和昌认为冲动有五个分支:①冲动起源于细胞;②外线起于“齐街”;③与足虚、足阳明密切相关;④后支沿脊柱上行;⑤前支上行至口部,下行至大脚趾和足心。但是,在具体的路线上,两者又有所不同。
全国编撰的教材《络脉学》可归纳为五条路线:(1)从小腹浅部排气,与足少阴肾经平行上行,经脐达胸,扩散;(2)从胸部分散后,它上升到“舵舵舵亰“鼻内孔的一部分;(3)起于肾下,因气冲,经阴、大腿,入腋窝,经胫骨,达内踝背,通人足;④从胫骨内踝斜入内踝,到达足跗骨,循足大拇趾;⑤从下腹部发出分支,向内穿入脊柱,运行于背部。
第三,对维吾尔脉象和蹼脉的认识
《内经》对阴阳脉络的循行分布没有具体论述,在《难经》中提出“阳之维始于阳之会,阴之维始于阴之交。”黄竹斋认为“诸阳会”、“诸阴交”为津门、诸腧穴,从而确认其为阴卫脉、阳卫脉的起点,以及后来的许多著作(如《难经注》、《难经释》、《难经释》等。)提倡这个理论。有人认为是挂钟和三阴交。
根据元代华寿十四经的解释,有医家认为,卫脉像网络一样连接在经络之间,起着溢蓄气血,调节盛衰的作用。其循环分布不具有上下圈的关系,“诸阳会”也不是指手指与肩膀的交点。“阴交穴”不是指三阴交,而是指腹部的交点。
阳维脉连接阳经和督脉,与督脉的风府、哑门相接。阴阳经连接阴经和任脉,并与任脉的天图和厉安全相交。与十四经不同,卫脉是循环流动的,而是由浅入深,将各经络的气血连接到任督,使经络相通,从而调节气血的盛衰。结合历代医书如《A-B经》、《外太》、《齐静八脉》等。,对卫脉交会处的穴位进行了系统的订正。
《难经》记载,“阴蹼脉亦起于足跟,沿内踝上行,达咽喉,过脉。”丁力老师认为,阴蹼脉应在颈部(人交会点前)左右交叉,然后上行至鼻对侧,在内眦与阳蹼脉交会,到达大脑。以前的经络图没有画阴络脉的“交脉”部分。丁力老师纠正了它,并增加了“从脖子到对面鼻子一侧”的段落。同时,他还研究了《齐威》的循行和《内经》的原意,认为阴阳蹼脉交汇于目,阳蹼脉由目至足,阴蹼脉由足至目,随“阴升阳降”而降
第四,对月经不调的认识。
在经络异常症状的研究中,大多数人认为经络异常症状是经络异常所特有的。高兮妍等人通过研究阴阳卫脉和阴阳蹼脉交点的主治规律,认为经络异常症状是经络异常症状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概括,不是与十二经脉异常症状相分离的特殊疾病。
“阳维即痛、寒、热”是对三阳经发热、头痛、多汗(无汗)等症状的概括,“阴维即痛、心痛”是对足三阴症状的概括,包括胃脘、胸腹、心、肺、胃肠道、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阴蹼即阳之缓起,阴之急起”,是胸、腹、下肢各种疾病的总称。“阳络病阴缓阳急”,主要指指面、颈、肩背、腰及下肢外侧的症状,络脉病侧重于阴阳失调情况下的下肢内侧及外侧的症状;脉象是腰腹部疾病的集中概括;督脉病侧重于脑和背部的疾病;任脉、冲脉的症状在于侧重生殖疾病。
五、奇经八脉保健
奇经八脉与全身所有经脉相连。所以,奇经八脉一旦疏通,全身的气血自然就畅通了,精力也会越来越充沛。疏通奇经八脉的过程,其实就是强身健体的过程,所以很多人开始探索奇经八脉的养生方法。
比如太极拳讲究的是不发力的意向性,即通过长期缓慢有序的运动,使腹部的气逐渐充盈,经络气血疏通,从而达到“心行合一,内外一体”,脏腑肌肉的活动高度协调。
督脉从人体后中线至头表被称为“阳脉之海”,头部有很多重要穴位,如百会穴。有句老话:梳头一千遍不算白。梳头是最简单的健身方法。梳头可以刺激多个督脉穴位,对大脑有积极的按摩保健作用。因此,传统医学把梳头作为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