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特产是什么?
台湾省被称为“茶叶王国”。其地形和气候适宜茶叶生长,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台湾省可以买到的茶叶种类很多,其中文山宝中茶、冻顶乌龙茶、白浩乌龙茶、铁观音是台湾省的四大主流茶叶,选购时可以作为参考。
“贡糖”
名字的由来,传说之一是这种糖果作为古代民间朝觐的御膳贡品,取名“贡”;其次,因为贡糖是锤打而成的,所以在闽南话里叫“肩”。
台湾省最著名的是金门的贡糖。因为空气新鲜,水新鲜,岛风强,土壤干燥,所以金门产的花生又小又实,风味浓郁。打好后,剁碎的花加入麦芽糖,再酥脆切开,就成了酥脆可口的“贡糖”,成为金门必买的最佳礼物。
“凤梨酥”
台湾省早期农业时代,菠萝在出口市场上排名第二,以加工成菠萝罐头、饮料、果酱而闻名。经过糕点师的多次尝试,我们终于克服了菠萝纤维太粗无法直接做成蛋糕的瓶颈,加入了“冬瓜”作为绝佳搭配。再加上天然奶油做成的脆皮将菠萝和冬瓜酱完全包裹住,于是“凤梨酥”得名,成为台湾省非常受欢迎的小吃小品。
“米粉”
米粉最早从福建传到台湾省,现在最有名的是“新竹米粉”和“凤坑米粉”。由于新竹日照充足,风力强劲,符合制作米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做出来的米线很有弹性,煮开后不易变软。彰化县的凤坑米线,是因为当地村民世代做米线,有百年历史背景。后来当地很多村民向外发展,陆续搬到更繁华的埔里,也因此有了埔里米粉的名气。
“新竹米粉”和“凤坑米粉”最大的区别在于最后一道制作步骤。新竹米粉煮熟后风干,可以更好的保留米粉原有的米香味,而凤坑米粉则是煮熟后风干,增加弹性。两者味道旗鼓相当,同样令人垂涎三尺。
“麻”
在早期的台湾省社会,它被称为“豆饼”。后来由于日本殖民时期Wako等日本小吃的影响,人们将“豆饼”改名为“豆饼”。妈妈是台湾省原住民和客家文化的代表美食之一。“杜润”,一种为阿美族人制作的小米饼,柔软有弹性,它的特点是没有馅。
近年来,花莲著名的曾氏马是弘扬客家马的重要代表。曾先生早年从西域迁居花莲,以沿途卖麻为生,坚守客家传统,手工磨糯米,反复抛搓干“糯米”,使包棉的棉花柔软有弹性,不粘手。
“贡丸”
相传新竹有个孝子。为了方便家中老人食用,将猪肉块捣成泥状,揉成球状,使肉纤维更有弹性,再放入沸水中煮,变成又脆又有弹性的丸子,食用方便,味道鲜美。因为材料主要是猪肉,早期当地居民称之为“肉丸”。后来因为是用木棒击打,所以用闽南语发音为“槌击”的“肩”字,人们至今仍称之为“贡丸”或“杠丸”。贡丸起源于新竹,台湾省的土特产最为著名。
“砸茶”
是客家人古老的饮食方法,“磨”就是“磨”的意思。一般认为,研磨茶具有养生价值。与谷米、干果和豆类等各种原料混合研磨相当方便。当它被磨成粉末和油状时,可以通过注射热水食用。如今,客家人仍有喝擂茶的习惯。很多客家人把砸茶当正餐吃,加入大量的米籽和炒菜做原料,而大多数人把砸茶当成宴席的茶点。在新竹北埔乡、苗栗县南庄乡、高雄市美浓区,都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茶叶。
“太阳饼”
民国初年,台中当地一位糕点师魏庆海先生,运用昆派饼艺,改良传统的麦芽饼,在饼内填入麦芽,再盖上金黄的酥皮。外形圆润扁平,约有手掌大小,方便人们取用。因形似太阳,故名“太阳饼”。因为太阳饼是一种香甜的麦芽糖酥饼,口感细腻,是早期有钱人的甜点小品,所以叫“薄饼”。有人将太阳饼浸泡在豆浆中,使麦芽更甜更软,便于老人和幼儿轻松食用,所以太阳饼又叫“泡泡饼”。台中市是太阳饼的发源地,这里集中了很多老店,是普通游客在旅行途中经常购买的礼物。
“立方体蛋糕”
嘉义市的民国路,以卖各式面食、馒头为名,被称为“面条街”,最著名的“方饼”也由此而来。立方酥是由奶粉、奶油或猪油、芝麻和糖烘焙而成的酥脆饼干。面点层层叠叠,切成方形,口感香脆,故名“立方酥”。
“蜜饯”
原料以金桔为主,又名金丝小枣或金桔,原产浙江省瓯江县,以台湾省宜兰最为丰富,是台湾省知名特产。产地主要分布在胶西乡、元山乡、三星乡等地。由于气候多雨,土壤排水良好,无海风的环境,当地产量高达90%,采收期为11至次年2月,主要产期为12至1。枣皮清香,天然甘甜,生津止渴,助消化,润喉,是大多数人喜爱的小吃和点心。
“乌鱼子”
台湾省的乌鱼子加工技术已有百年历史。加工时,首先挑选雌乌鱼子,经过收卵、清洗、去血、腌制、脱盐、压扁整形、烘干整形等工序,一个星期后成为成品。乌鱼子的好坏可以从外观和口感上区分。优质乌鱼子外形美观,厚薄均匀,卵透明,口感咸、湿、硬适中。烹饪方法多为火烤,调理简单,是大众化的美味。一般百货公司或专卖店都有卖,是老百姓过节祝贺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