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儿童营养保健与安全

#婴幼儿#导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后的气温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昼夜温差变化莫测,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或体质较弱的孩子容易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腹泻等疾病。除了给孩子添衣,还要注意饮食安全,增强抵抗力,弥补夏季高温带来的营养不足。以下是KaoNet分享的秋季儿童营养保健安全。欢迎阅读参考!1.秋季儿童营养与保健安全

第一,多喝白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

喝流食可以滋阴润燥,弥补流失的阴液和津液,强健骨骼和牙齿。每天饮用250-500ml为宜。但是,少量的液体饮料如饮料和水是经常饮用的。

第二,及时增减衣服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不宜让孩子赤身裸体,穿得太多太暖,以免削弱身体的防御能力,使燥气伤人,患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第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很多时令水果给孩子吃,也可以榨果汁给孩子喝。

蔬菜水果含有大量水分,可以补充体液;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无机盐和纤维素,可以改善干燥对人的不利影响。另外,可以多吃蜂蜜、百合、莲子等滋补品。

第四,少吃容易上火的热的食物。

少吃刺激性食物容易上火,如韭菜、辣椒、胡椒、咖喱等。少吃咸的食物,因为盐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少吃高热量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的水果,如荔枝、桂圆、橙子等。

五、不要吃太凉的食物。

中医认为,小儿秋季保健要特别注意寒凉伤脾,自身脾胃相对较弱。所以如果给孩子吃太凉的食物,会造成脾胃不和,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疾病。比如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要马上给孩子吃,要在室温下15分钟后再吃。

2.秋季儿童保健六要点

1,加强营养

夏季炎热的气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发育速度明显减慢。秋天来了,天气转凉,正是弥补夏季损失的好时机。所以要加强营养供给,为孩子的成长“加油”。

充足全面的营养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为了维持孩子正常的生理功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给孩子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六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2、及时驱虫

蛔虫是危害儿童健康的“罪犯”。

它掠夺营养,诱发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导致孩子身体发育落后,智力受损。

虽然孩子一年四季都可以感染蛔虫卵,但夏天的机会最多。如果在秋季服用杀虫剂(如产肠毒素),可以全部捕捉,不留后患。

3.预防感冒

秋季气候多变,儿童体质较弱。一旦他们变冷,他们很容易感冒。所以家长要注意:首先要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其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要因为天气冷而开窗。第三,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最后,如果家里有人生病,要把孩子和病人分开,减少他被感染的机会。

4.预防腹泻

夏天孩子最容易腹泻。虽然秋季腹泻发病率在下降,但还是要做好预防措施。病毒性消化道感染引起的肠炎多见于秋季,即秋季腹泻。因此,预防秋季腹泻,家长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食欲不振或发热初期,应减少牛奶等食物,以水代替;

2)夏秋季避免暴饮暴食或食用高脂肪食物;

3)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腹泻;

4)感染性腹泻(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强,必须隔离。

5、冷水浴

洗冷水澡可以刺激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体温调节的灵敏度,增强机体对外界冷热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是秋季保健的一项措施,帮助宝宝安全过冬。

6、及时接种疫苗

秋季接种疫苗,预防董藩和春季的流感等传染病。因为接种疫苗后至少需要一个月,体内才能产生抗体,所以秋季不要忘记接种疫苗,错过的要及时补充。

3.儿童秋季饮食

1,防秋燥

秋季炎热转冷,湿度逐渐降低,空气干燥。所以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莲藕、南瓜、莲子、银耳、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蜂蜜、柿子、梨、苹果、荸荠等。,而辣椒、大葱、姜、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要少吃。

2.多喝汤

补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孩子白天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要增加饮水量。父母可以用胖大海加冰糖或者白菊花加蜂蜜自己做饮料,既能补充体内水分,又能起到保健滋补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选择新鲜的大白菜、萝卜、莲藕加鱼肉做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对健康大有裨益。

3.小心吃水果和蔬菜

秋天是很多水果成熟的季节,各种水果陆续上市。这时,如果可以吃一些水果,如梨、甘蔗、葡萄、柿子、苹果等。,会让人感到轻松舒适,但并不是越多越好。俗话说“秋瓜对胃不好”,意思是立秋以后继续生吃大量的水果,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孩子更要注意适量吃水果。

4、适时进补

俗话说“秋天进补,冬天打虎”。但小儿生长发育尚未成熟,食疗为主进补。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吃花生、腰果、杏仁、核桃等食物,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E,有助于恢复精神和体力,也有健脑补脑的作用。

5.注意均衡饮食

儿童饮食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要保证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一半以上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蛋白或豆制品。以满足儿童加速生长和智力发育及提高抗病能力的需要,如鱼、豆制品、瘦肉、蛋、奶、新鲜蔬菜、瓜果等。要纠正孩子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尽量少吃肥肉、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让粗粮和面粉米饭交替搭配,并注意食物的多样化选择。

4.儿童秋季保健攻略

第一,穿衣。

1.判断儿童服装是否合适的标准:由于儿童心脏较小,脉动力量较弱,且出血量较少,到达四肢的血液较少,局部会感到寒冷,这是正常的。孩子的颈、胸、背部温暖无汗,手脚适中(比背部略凉),说明衣服量刚刚好。

2.温暖而不重的儿童穿衣法则:“洋葱式穿法”洋葱式穿法,顾名思义,就是像洋葱一样穿一层层的衣服。内层可选用柔软透气排汗的棉服,中间层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以应对天气变化。根据场合和温度,可以逐层添加或去除。必要时可搭配帽子、袜子、手套、围巾等小配饰。相比穿很重的外套,舒适灵活,可以达到保暖而不厚重的目的。"

3.三暖二凉原则:所谓“三暖”原则,即“暖背、暖肚、暖脚”。给孩子背部保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宝宝的胃和脾胃相连。如果宝宝腹部受凉,会导致宝宝脾胃虚弱,从而引起厌食或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另外,孩子脚上神经多,穴位多,对外界温度也比较敏感。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发一些疾病。“二凉”是指头冷心冷。儿童通过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散发的,头部发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所以要保证孩子头部的散热。如果孩子穿太厚太臃肿的衣服,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心脏功能。如果他们穿太厚的衣服,他们很容易引起心烦和上火。所以要保证孩子凉爽舒适。

第二,饮食

1.清热解暑要继续。清热解暑食品不仅能解暑、止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点绿豆汤,或者吃点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都是非常有益的。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既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又能补充通过排汗流失的钾。

2.寒性饮食适宜,西瓜、哈密瓜、黄瓜不能像夏天一样肆无忌惮地吃。一个夏天下来,人的体力消耗很大,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寒性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黄瓜等。,应该够了。

3.“少辣多酸”,益肝润肺,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夏天吃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入秋后要减少。因为秋天你要收藏肺气,而太多的刺鼻味伤肺。“增加酸度”的目的是增强肝脏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猕猴桃、西红柿等。

4.滋阴润肺防燥。立秋后,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蔬菜汤、果汁、豆浆外,还可以吃一些具有润肺生津、滋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莲藕、百合、板栗、红枣、银耳、山药、菱角等。

5.体重和食欲需要平衡。炎热的夏天过后,人们往往胃口大开,吃得多,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美味的食物很多,所以人们往往会放纵自己的食欲,大吃大喝。这样不仅会造成肥胖,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如痛风、痔疮、脂肪肝等。,所以要重视。

6.细嚼慢咽益肠,饮食中食物的丰富多样和营养的均衡,可以补充夏季气候炎热、食欲下降造成的营养不足。应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耐嚼食物,比如芹菜、玉米等。吃饭时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完全吸收,还可以通过纤维类食物保持肠道水分,防止肠道干燥和便秘。多咀嚼可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干的目的。

第三,睡觉。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里一定时间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幼儿园的被子月底拿回家要清洗晾晒。

第四,外出活动

及时补充水分:

儿童通常比成人做更多的运动。他们会在奔跑和跳跃中找到快乐。他们会边走边唱。他们会边跑边开玩笑。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秋天又热又干。运动后补充一些甜水对孩子的新陈代谢有好处,也能更好的补充孩子身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注意安全和卫生:

带孩子出去玩,要选择人少的地方,因为众所周知,秋天气温逐渐下降,空气变得干燥。而且孩子身体抵抗力比较弱,适应能力比较差。而且,他们也很好奇。他们哪里都喜欢,想摸摸玩玩,随之而来的细菌也会跟上孩子的身体。所以,妈妈帮助孩子做好个人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保护皮肤非常重要:

儿童的皮肤非常娇嫩敏感,对秋季干燥季节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妈妈要带孩子做户外运动,一定要先给孩子做好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