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怎么做?卫生保健应以预防为主。
养生,又称道生、寿生,是养生之道。天上有三宝,是太阳、月亮、星星;地球上有三宝,火、水、风;而人身上有三宝,就是精神。这到底是什么精神?“精”,即“正气”(真气),指的是生命的本质及其功能。比如人体的体液和血液,可以说是没问题的。有了这个物质基础,气才能生成,气本身就是动力、能量、生命力。所以有了精,才能有灵,精盛,才能体现恍惚。养生的内容非常广泛,方法也很多,历代养生专家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健康,我们应该把“预防”放在第一位。《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医则病不医。”不治就乱,不治就乱...“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开篇说:“上班治病,防患于未然。“在孙思邈的《备千金要方》中,也提到了“上医不生病的病,中医要生病的病,下医生病的病。"
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以“治疗为辅,预防为主”的理念,防患于未然。只有保证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应对工作。过去,经常强调带病工作。现在生病了要去医院及早治疗,不要失去治疗的机会,所以预防是最重要的。
养生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食物,二是药物,三是气。
最简单的喂法就是不要吃太多,吃到喉咙打嗝,就这样;
药,可以适当吃点药,帮助调理身体;
养气就是锻炼自己的正气,增强免疫力。
外邪应随时随地防范。同时,内心的情绪要稳定干净,没有杂念(欲望),防止情绪波动,使体内之气通畅,精神自然饱满(佩)。最重要的是增强身体的整体性,“正气存内,邪不可为”。人体内充满了正气,所以疾病和邪恶自然无法入侵。
吃喝不健康,吃喝健康,吃喝会吃亏,暴饮暴食会崩溃。早上起来喝一两杯白开水就很好了。可以净化肠胃,稀释血液黏稠度,对身体有益。对人民来说,食物是最重要的。有些人通常很健康,但他们可能活不长。有些人活得很长,但不一定健康。
为什么?比如运动员不健康。但是很多运动员因为超负荷运动透支了生命,其实就是透支,经常死在操场上。
《内经》中有记载“饮食有度,起居有规律,不可轻举妄动”。所以人要顺其自然,饮食适度,休息休息,适度休息休息,活动与活动相结合,心态平衡。人以天地为本,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不能违背它的运动规律。比如一天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吃饭、工作、休息、睡觉八小时,符合一昼夜阴阳转化的自然规律。根据自然规律和人体变化进行调整,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因地制宜通过四时(春夏秋冬)节气的变化来调整饮食。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时间有多有限,你也应该找时间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活动。不要过度劳累,透支身体。
现代人更重视疾病而不是健康,更不用说养生。健康不健康,活出品质。没有水,人们就不能生存。“活”字是三滴水的舌头。只有舌头旁边一直有水,才能活下去。嘴里的津液总是不足,总是觉得口渴,说明身体不太好。身体好的人口水很饱满,所以这个活字,古文字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人生七十岁,活到八十岁也不奇怪。现在条件这么好,你可以算你80岁的命,90岁的命,100岁的命,120岁的命。人能活到百岁以上吗?绝对的。为什么没有很多人活着?那是因为我没有学过保健,没有休息好身体。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再治疗就来不及了。
在《黄帝内经》中说得很精辟:“夫病未迟,则以药治之,治后之乱也。挖井为兵,为时不晚!”都说预防胜于治疗。生病了再去看医生,就像渴了挖井,打仗了造武器。是不是太晚了?
健康有五个标准。在身体健康方面,健康有五个标准:第一,头脑清醒。思维不混乱,有条不紊,能回忆过去;第二,可以吃。每餐吃七八成饱,七成是最好的,有点饥饿感是最好的健康状态;第三,可以睡觉。躺两三分钟就能睡着,醒来神清气爽。这是良好的睡眠,即良好的睡眠质量;四、两个凳子通畅。小便有益,排便通畅,保证每天排便一次。人要想长生不老,肠子总要清;第五,腿脚整齐。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亚洲人的饮食比例应该是“433”,即谷物400克,包括米粉、豆类、土豆和芋头,蔬菜水果300克,蛋白质和脂肪300克。要吃杂食,每天至少吃30种各种食物,认真吃早餐。七种营养素可以通过吃杂食摄入,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水和膳食纤维。
三餐的量也是以“433”为标准,即早餐占40%,要吃好,要适量;午餐30%,晚餐30%。简单。早上起来不吃早餐有很多不良影响,尤其是胆汁浓度高容易形成结石,一定要吃好早餐。如果要求高一点,老人的上菜量应该是“442”,即早餐40%,午餐40%,晚餐20%。晚饭吃太多影响老人睡眠。中医说“少吃点,舒服一晚。”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少食多餐,晚餐少吃有利于老年人的消化吸收。
科学节食有益健康。很多人对吃有误区:第一,多吃比少吃是一种享受;第二,感觉吃的越多,营养会越多;第三,认为食欲是一种生理反应,所以要顺其自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有益于健康。显然,上述想法和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其实吃多了也不舒服。在吃得过多的情况下,人不会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反而会增加胃、肠、肝、胆、胰等消化器官的负担,从而产生这方面的疾病。
所以,为了健康长寿,还是要节食。节食要科学,根据生活、学习、工作的不同情况制定食量标准。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设定食量标准,就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如果你没有肠胃疾病,但是经常打嗝,泛酸,上腹部有饱胀感,口臭,舌苔厚,放屁多,大便不好,容易嗜睡,智力低下,手脚发热,吃饭前和睡觉前仍然有饱腹感,这就会提示你吃得太多,所以吃饭的时候要考虑减少食量。
最后,我想提一个错误,就是节俭和怕浪费。比如,一顿饭只剩下点菜或者米饭,很可惜,大家都舍不得吃,这是一个可悲的通行证。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吃了没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勉强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