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雨生

二十四节气雨生

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9左右,太阳经度达到330度时,就是二十四节气的雨。为大家分享雨天健康,欢迎学习!

下雨怎么养生?第一,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所以春季肝气旺盛,备用肝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很多人在春天会血压高,眼睛红或者容易头晕,或者容易上火。这些都是肝气过盛的症状。这个时候肝脏要理、顺、舒,不要让肝气在体内积聚。

春天你一定很开心。当然,一年四季一定要开心,但尤其是春天,不要压抑自己。你必须让你的情绪自然流动。其次,可以做散步、太极等适度的运动。此外,还可以配合一些食材调理肝气,比如喝玫瑰花茶,可以疏通肝气,缓解压力。

第二,健脾利湿

肝木易宠脾,春季养生不当易伤脾,导致脾胃功能下降。雨水节气过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寒湿之邪最容易困脾。同时湿邪缠绵难除,雨后前后要保养脾脏。

养脾的目的是内养脾气,外清湿邪。春寒料峭,湿气一般来源于“寒”,所以雨后前后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同时,少吃生冷的东西,保护脾胃阳。平时可以多吃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达到健脾的目的。

三、暖腰活肾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说到雨的节气,也要注意肾水的调理(中医认为肾主水)。只有活跃的“水”才更有利于健康。如何通过运动强身补肾?中医认为,腰是肾之府,不要忘了保护肾脏。

有空的时候,双手搓到手心发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感到温热为止,每次200次左右。呼气时加肛门收缩运动,吸气时放松,重复30次左右,可以起到强肾的作用。

第四,注意保暖

注意降雨时的“倒春寒”现象。雨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不仅气温低,而且又冷又湿,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影响,所以不要过早脱外套。你应该长时间覆盖它,以慢慢调整你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那么弹簧盖在哪里呢?遵循“下粗上细”的穿衣原则。与其穿厚外套羽绒服,下部衣服鞋袜太薄,不如加强腿脚保暖,尤其是老年人。

五、预防过敏

春季风和日丽,花粉指数偏高。有些花粉颗粒非常小,所以它们很容易随着春风漂浮在空中。过敏皮肤接触后,容易引起症状。

因此,郊游应尽量选择在花粉指数最低的时候,如清晨或连续春雨后;如果不用出门,回到家就换上干净的衣服;少吃鱼、虾、海鲜和辛辣食物。

六、艾灸阳池穴

春天,阳气充沛,可以艾灸阳池穴。阳池穴是三焦经络的原穴,是此经络原始之气发散的穴位。艾灸阳池穴可以补充下焦之气,滋肾效果明显。就艾灸一周。

春天雨季吃什么养生?1.大蒜

春季多吃葱、蒜,不仅有利于头发生长的需要,还有助于身体抵御更多的外界侵害。春天感冒病毒多,但大蒜含有抗菌成分——蒜氨酸和蒜氨酸酶。大蒜素和蒜氨酸酶存在于新鲜大蒜的细胞中。大蒜一旦被压碎,它们就会相互接触,从而形成一种无色的油状液体——大蒜素。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帮助人体对外界“菌群”入侵免疫。

2.荠菜

荠菜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以及黄酮苷、胆碱和乙酰胆碱。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疾病。

3.小米

古人认为:“小米汤胜过参鸡汤”,可见小米的营养价值之高。对于老弱病残孕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滋补佳品。同样重量的小米含铁量是大米的两倍,维生素B1是大米的1.5-3.5倍,维生素B2是大米的1倍,纤维素是大米的2-7倍。

4.红枣

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春天宜存酸增甜,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天少吃酸多吃甜。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时,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盛,损伤脾胃,所以要少吃酸味食物。而春天人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多,体能消耗更大,所需热量增加。但此时脾胃虚弱,胃肠道消化能力差,不适合吃油腻的肉类。所以热量可以适当由甜食来供给。红枣就是这样一种春季补脾的好方法。

5.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能补中焦、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忽冷忽热,人容易感冒。因为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并具有清肺解毒的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所以,在春天,如果能每天喝1-2勺蜂蜜,用一杯温开水冲服或者加牛奶,对身体会有滋补作用。

6.春蕾

春天吃春蕾。孔子说“时不时,不吃”,意思是除非在这个季节,否则不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吃时令食物。春天,所有植物都生出鲜艳的绿色嫩芽,可食用的春芽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芽、生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