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
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隋唐时期,著名中医孙思邈在四川峨眉山真洞游历,炼丹治病。由于四川的盆地气候和高湿度,有很多风湿病患者去山里求医,但孙思淼很无奈。
这一天,孙思邈带着徒弟上山采药。突然,他发现一只灰色的老鹳在悬崖上啄食一株不知名的草。过了很久,他拖着沉重的身体慢慢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看到老鹳啄草,然后飞走了。奇怪的是,老鹳不再病态,轻盈而有力地飞翔。
孙思邈对身边的弟子说:“老鹳常年以水中的鱼虾为食,容易感染风湿病。老鹳能吃这种草,说明它无毒,能治风湿。我们也把这些草带回去试验。
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服这种草药,取其汁液。服用几天后,奇迹发生了。双腿原本肿胀的关节停止了肿胀和疼痛,可以自由行走。
喜讯传开,来这里治疗的人络绎不绝,治愈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要求孙思邈给草起个名字。孙思邈说:这种草药是老鹳知道的,所以叫它“天竺葵”!
现代植物为糜子的幼株,属天竺葵科,或多年生草本老鹳草,全草除去残根入药。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疗风湿疼痛、四肢麻木、关节痛、痈肿毒、跌打损伤、肠炎痢疾。
根据云南南部的草药,天竺葵可以祛风,治疗皮肤瘙痒,通过十二经脉,并治疗筋骨疼痛,痰火痿软,四肢麻木等。用法用量:6-15g干品内服,或酒浸或熬膏。在民间,用天竺葵治疗风湿病因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已久。
扩展数据:
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的理论总结,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理论,以及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养生等。
阴阳
它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两个方面,即阴和阳,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称为“生化无穷”。
《苏文》说阴阳要像一个大理论:“阴阳是天地之道(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万物的根本规律),万物的规律(万物不能违背这个规律而存在)在变化的母体中(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的阴阳两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生老病死的本源(事物的产生和毁灭都来源于这个根本规律)和神府(这是自然界所有秘密的所在),所以治疗必须以此为基础(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来解决)。“阐述了宇宙万物的生长、发展、消亡都是阴阳不断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阴阳学说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不能超越阴阳的道理。因此,要想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索疾病的本质,获得满意的疗效,就必须探索人体阴阳的变化。
五行学说
即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不同事物的属性,用五行动态模型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互生互阻为推理工具来解释事物的相互关系和运动变化。
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五脏之间的功能关系和脏腑失调时疾病的发生机制,也用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理论
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和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理论。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指自然界春夏、长夏、秋冬的季节循环。
六气是一年四季的中风、寒、热、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运气理论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来计算每年的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理论
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囊、三焦)和奇腑(脑、髓、骨、脉、胆、女胎)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
它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功能。在病理状态下,经络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在体内诊断内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