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雅手表厂利用网络招聘代理加工表带为幌子,骗取他人钱财。请注意。

北京;地形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海拔20-60m,山区一般为1,000-1,500m。东灵山是北京最高的山峰,海拔2303米。

气候北京的气候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2007年年平均气温为14.0℃(北京市气象局)。1 -7到-4℃,7月25到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为483.9毫米,是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全年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的6、7、8月,7、8月常有暴雨。春季北京和华北地区沙尘暴频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优于二级的天数为246天(2007年),比上年多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4%。

北京(b ijng sh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13]。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东南部是天津,其余部分被河北省包围。与城市人口相比,北京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8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就出现了原始群落“北京人”,北京最早有记载的名称是“蓟”。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像北京一样长久地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这里汇集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国文化,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大英百科全书》将北京描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北京正以其古老而时尚的崭新面貌,每年迎来147多万游客。

风景区

寺庙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白云观等。伊斯兰教北京牛街朝拜寺等。藏传佛教雍和宫(喇嘛教),天主教四十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岗洼城教会、崇文门教会等。

胡同

胡同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居之一,起源于元代。“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的意思。散布在北京各处的胡同有7000多条,每条胡同都有一段轶事。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些是用北京话命名的,比如葫芦关胡同。经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是东西走向的焦敏巷,全长6.5英里。最短的胡同不超过十米长;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氏胡同,只有0.7米宽。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已成为北京八大特色商业街之一。

四合院;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个东南西北四面都是房子的院落,院落的外墙形成了胡同的侧墙。院内北室为主室,东西两侧为厢房。除了大门,没有与胡同相连的窗户或通道。四合院安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宫殿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比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这几年北京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四合院很少。现在二环内只有两个比较完整的四合院。

中央轴

北京中轴线是指出和明确北京城市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对称的特点。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到北依次是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门、端门、午门、故宫、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钟楼。从永定门,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有天坛和先农坛。祠堂和社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和德胜门以中轴线对称分布。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曾说:“北京独特的宏伟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的。”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是建国后拆除的,永定门城楼也是近年重建的。

城墙和护城河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朝末年都城防御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瞭望塔、敌台、护城河等诸多设施。曾是中国最完整的古城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和建筑规格的不同,分为宫城门、皇城门、内城门、外城门四类。明清北京有宫城四门(称六)、皇城四门(称六七)、内城九门、外城七门。民间有“内有九门,外有七门”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逐渐被拆除。除了宫城,只保留了天安门广场,内城只剩下正阳门、德胜门牌楼、东南角楼和崇文门,外城全部被毁,只重建了永定门。

燕京八大

燕京八景指的是北京的八大老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小月(卢沟桥)、金台赵茜(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游秋风(中南海)、玉泉图图(玉泉山)、西山晴雪(香山、西山)。北京八景最早是在金代古籍《明昌遗》中提到的。后来,燕京八景在《万部杂记》(明)、《陈垣年谱》(清)等地方志中均有提及。早期的八景和晚年略有不同。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燕京八景,并下令为燕京八景建碑。

北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演出和国际展览层出不穷。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华丽的服饰,优美的唱腔,百变的脸谱,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国家大剧院、长安大剧院、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保利剧院等经常有传统京剧表演。北京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后海、三里屯、南锣鼓巷酒吧街都是不错的去处。

四合院是老北京最重要的住宅建筑。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北京最有特色的是什刹海的胡同游。骑着叮当响的三轮车,穿过弯弯曲曲的胡同,走进迷人的四合院,你才能真正领略到老北京的魅力。

北京旅游资源丰富,有200多个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故宫、故宫、天坛、皇家园林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以及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和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全市共有文物7309处,其中世界遗产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下村)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长城北京段、京杭大运河)9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6处。

世界遗产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1987)、长城(世界文化遗产,198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1987)、天坛(世界文化遗产,1998)、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

民族特色北京包含中国56个民族。[9]其中汉族占95.7%,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人口均超过1万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有少数民族58.5万人,占4.3%。其中,居住在城市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为41.1万,占北京市居住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0.2%。在北京18个区县中,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三个区县分别是朝阳区(11.5万)、海淀区(101万)、丰台区(4.9万)。

拉萨地形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之一,北部地势高,南部地势低。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萨以北100公里处,屹立着举世闻名的念青唐拉拉雪山,北缘纳木错,山顶最高点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西藏高原中部,东西长约600公里。西接冈库卡羞,东南接横断山脉的博舒拉岭,中部略向北突出。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个区域。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表示藏民对它的尊重和希望。这四座山峰及其周围地区遭受了强烈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了陡峭的山脉,尤其是西北坡。这座山笔直壮观。

查克波利

王耀是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角度,尤其是在半山腰。在旅游季节的清晨,经常有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聚集在王耀山上,等待第一缕阳光照亮布达拉宫。

药王山,藏名甲波日,意为“山之角上之山”。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右侧。海拔3725米,有一条通往峰顶的小路。

王耀山靠近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城市的一条主干道从两山之间穿过。以前两座山由一座白塔相连,下面是一个门道,是通往拉萨的大门。60年代,拉萨扩建,佛塔拆除。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之间的距离。有些人认为它坏了,他们试图用经幡把两座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会来这里挂新条幅。它已经和塔台重新连接上了。

米拉山

米拉山穿过墨竹工卡县。米拉山高4700多米,矗立在拉萨的东部。虽然米拉山对于青藏高原上的千山万仞来说只是一座小山,但它与南面的布达拉山形成了一条南北分水岭,横贯东西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两侧地貌、植被、气候的重要分界山。

拉萨河是拉萨的母亲河,对拉萨的发展影响很大。拉萨市民非常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会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两岸和山谷,搭起帐篷,钓鱼,戏水或洗澡,喝酥油茶,吃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美食,享受拉萨明媚的阳光和悠闲,很像汉族的野餐。

拉萨河发源于贾丽莉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彭措拉空马沟。流经那曲、当雄、林州、墨竹工卡、达孜、城关、堆龙德庆,到达曲水县。是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大型支流,全长495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m3/s,最小流量20m3/s,年平均流量287 m3/s;从源头到河口海拔55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这条河属于融雪久雨型,水量随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拉萨河流域大部分为山地,群峰高耸,坡度陡峭,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念青唐古拉山必然有小规模的现代冰川,盆地右岸的支流大多发源于冰川,左岸的支流大多发源于湖泊或沼泽。

拉萨河在林州县塘沽以上河谷呈V型,向墨竹工卡县以下河谷展宽,宽约1-1.5 km。河漫滩开始出现,河漫滩上植被良好。这一段河道比较规整,两岸分布着连续的三级阶地:第三级阶地高出河面40-50米,地表较厚。二级阶地高出河面20-30米;第一级阶地10-20米高于河面,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

河流两岸为河谷冲积平原,宽1-10 km,耕地面积约57万亩。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厚实,水资源丰富,是西藏粮食主产区之一。

气候拉萨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东经91° 06′,北纬29° 36′。气候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会成都多1.800小时,比中国东部最大城市上海多1.000小时。在中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所以有“日光城”的美誉。

年降水量200-510 mm,集中在6-9月,多雨夜。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风,全年无霜期100-120天。相对来说,3月-65438+10月温暖湿润,是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通常五一节是旅游旺季的开始。

简介邮政编码:850000

区号:0891

英文名:拉萨

汉语拼音:拉萨

车牌号:藏A

拉萨下辖7个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林州县)和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藏族、汉族、回族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国”的意思。它长期以来一直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宏伟的布达拉宫是政教合一的最高政治权力的象征。早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吞并周边部落,统一西藏后,就把都城从雅砻江迁到洛兹(今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

1951 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进入新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确定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约萨”,藏语“山羊”称“约萨”,“土”称“萨”。据说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滩,然后用山羊背土填平卧塘,用于修建大昭寺和大昭寺。寺庙建成后,来拜佛的传教士和民众增多,大昭寺周围建起了许多旅馆和居民。与此同时,松赞干布在红山(今布达拉宫)扩建宫殿,于是在拉萨河谷平原上一座座宫殿拔地而起,形成了一座闻名中外的高原城市。“约萨”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印象中,拉萨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拉萨河组成。但藏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该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真正的拉萨。今天,拉萨的东部仍然保持着拉萨古城的精髓。

拉萨新城,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城。放眼拉萨,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饭店等建筑星罗棋布,连绵不断,焕然一新。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整个拉萨城,整个拉萨城都是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建筑,只有八廓街满是旗帜和桑烟。这里有民族风格的房子和街道,藏区各地的人聚集在这里。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穿着他们的传统服装,这似乎表明佛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北部的当雄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州、墨竹工卡的部分区乡属于藏北草原南缘,水生植物丰富,畜牧业繁荣,盛产牛羊肉、酥油、鹿茸、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是西藏农业较好的地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是国内外知名品种。拉萨周边到处都是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功能的地热温泉。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和墨竹工卡县的德众温泉在整个藏区都很有名。

拉萨位于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气候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因此有“阳光城”的美誉。年降水量200-510 mm,集中在6-9月,多夜下雨,称为雨季。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季干燥,多风。全年无霜期为100 ~ 120天。

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有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鲁抗、藏陵、楚布寺、拉萨清真寺、曲宫遗址、西藏博物馆、王耀、直贡噶举寺群等。主要商业区有八廓街、玉兔路步行街、拉萨百货大楼等。

具有民族特色的拉萨总人口近55万,其中城市人口近27万。

2000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该市总人口为474,499人。其中:城关区223001,林州县50895,当雄县39169,尼木县27375,曲水县29690,堆龙德庆县40543,达孜县24906,墨竹工卡县38920。

截至2003年底,该市总人口为42万。

藏历新年

藏历年的确定与藏历年的使用密切相关。官方使用藏历纪年始于950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此后,藏历的用法被继承下来。

西藏人民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为中国新年做准备。这时候家家都开始用锅泡青稞种子。除夕夜,家家户户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物。为了节日期间有充足丰盛的食物,全家人一直忙到深夜。农历的第一天是藏历新年的第一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河边为新年挑回第一桶水——吉祥水。从第二天开始,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庆祝新年。这个活动持续三到五天。藏历新年的时候,在广场上或者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一圈跳舞,弹着七弦琴,敲着钹。

节日

牛王会:牛调节是藏族人民对牛在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培养了对牛的强烈感情,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牛文化现象。他们视牛为神,把牛作为给神最好的祭品,于是牛王会也就出现了。牛王节始于农历八月十五,一般持续十多天,有时甚至长达一个月。人数往往超过一千。牛王会期间,人们请来黑巴(巫师)念经,吹牦牛角,宰杀几十头牦牛或几百只羊,纵酒狂欢,热闹非凡。因为耗资巨大,这种大型牛王会议百年来只举办过一次。参加牛王会的成员都有着相同的血缘关系,也属于祖先崇拜的文化节日。?

赵传大法研究会:这是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届时,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的僧人将集中在拉萨大昭寺。此法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在拉萨举行的祈祷会延续,并举行格西学位考试。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徒也来拜佛。此后规模不断扩大和丰富,使祈祷会成为固定的宗教节日,至今仍很流行,其规模不亚于创立时,一直延续到今天。

黄油雕塑元宵节

藏历1月15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在赵流传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是藏族人民盛大而丰富多彩的酥油花灯节。白天,人们去寺庙拜佛;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雕塑灯会,街道两旁搭起各式各样的花架,摆满了神仙、人物、鸟兽、花木、布袋戏等色彩斑斓的形象。灯笼点燃后,就像星星坠落,闪烁,闪耀。西藏的当地官员和群众也争相观看灯笼。晚上,郊区的农民载歌载舞,有时会持续几天。这是拉萨最热闹最欢乐的节日。

萨加达瓦节

藏历4月15日(16,2000)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出家、圆寂的日子。这也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藏历四月是佛历日,所以藏语称为“萨加达瓦”。每年藏历的这一天,藏族男女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按照他们的传统习俗,成群结队地聚集在雄伟的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潭,举行这个神圣的节日。萨嘎达瓦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藏族人民春夏游园、祝愿农牧业丰收的群众性节日。节日期间,有人搭起五颜六色的帐篷,有人摆上青稞酒和酥油茶,一家人欢声笑语,在湖边小憩。然后,藏族青年围成一圈,踩着地庆祝节日,唱歌讲和。现在拉萨藏戏团和其他文艺团体也来为节日表演。

沐浴节[在藏历7月上半月的7天内

藏历7月上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西藏已有至少700至800年的历史。这个时候,按照佛教的说法,青藏高原的水有八大优点,一是甜,二是凉,三是软,四是淡,五是清,六是不臭。七杯不伤喉,八杯不伤腹。因此,七月被称为洗澡的最佳时间。藏族沐浴节持续五六天。节日期间,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农村还是牧区,人们都带着帐篷、酥油茶、青稞酒、糍粑等食品,陆续来到拉萨河、雅鲁藏布江畔,争水嬉戏,戏水畅游。沐浴节是藏族民俗文化的杰作,时间跨度长,流传广。直到今天,它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它还吸收了大量的娱乐文化,从而使今天的沐浴节演变成一个集宗教、娱乐、健身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节日。

Shoton/Sho Dun节

雪顿节是西藏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雪顿”的意思是酸奶。在17世纪之前,雪顿节是一个纯粹的宗教节日。根据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藏历每年六月闭关,所有藏传佛教寺院的僧尼不得外出,以免踩到虫子。藏历七月一日解禁,他们陆续下山。这时,农牧民只好拿出准备好的酸奶来祭祀。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节日里,藏族人三五成群,男女老少,背着各式各样的袋子,拎着青稞酒桶,有的甚至支起帐篷,地上铺上席子、地毯,把青稞、菜肴等节日食品放进罗布林卡。近年来,自治区各机关单位还在雪顿节期间安排了大型文化活动、学术研讨和经贸交流活动,场面更加热闹。

赛马节

赛马是藏族人民喜爱的活动。它不仅是农牧民闲暇时聚集交流生产经验的场所,也是西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民间流传的所有藏族节日中,赛马几乎是必不可少的。赛马不仅以母题的形式出现在节日中,更重要的是藏族人民基于对马的强烈信仰,形成了这样一个民族传统的“赛马节”,这项活动历史悠久。

“看水果”节

“看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祝愿农业丰收。在藏语中,“王”的意思是田地和土地,“过”的意思是转身,“郭旺”的意思是音译,音的意思是绕着田地“转庄稼”。?

看水果节在西藏的农业地区非常流行。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沿岸的农村,很流行“看果”节,其他地方也有节日,只是节日的名称不同。拉祜、定日一带称为“吉雅”,即舒适的夏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邦桑”,即吉祥草原。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刀之前举行。解放前,藏族人在“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都会庆祝水果节。郭旺节是藏族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它的起源、仪式、地域或性别特征是丰富多彩的。

每年的这一天,藏族人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有的扛着彩旗,有的扛着青稞和麦穗做成的丰收塔,丰收塔上系着白色的“哈达”,举着标语,有的敲锣打鼓,唱着歌,唱着藏戏,有的扛着毛主席画像绕场一周,绕完圈后,人们提着帐篷和青稞酒,一边谈论着过去和现在,有的纵情饮酒。商业部门还组织物资交流,供应民族特色商品和生活用品,采购土特产。水果节过后,紧张的秋收播种开始了。

昆明地形在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滇池在南方,三面环山。

昆明气候温暖如春,全年温差小。市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5℃,最热时月平均气温为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为7.6℃。

年最高极端温度为30.4℃,最低为-7.8℃。

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时间长,霜期短,所以一年四季鲜花不凋零,植被四季常青,使昆明有“春城”的美誉。

昆明的日温差挺大的。一天有四季,一下雨就变成秋天了。冬春季日温差可达12~20℃。去的时候别忘了带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多集中在5月~ 165438+10月。只要下雨,气温就会下降。这时候建议游客带上风衣。

简介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也是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具有2400多年的历史,年接待游客2735万人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距首都北京2100公里,南距中越边境250公里,西距中缅边境395公里,西南距中老边境300公里(直线距离)。是中国通往东盟和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门户之一。昆明的地理位置属于北纬亚热带。但境内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鲜花盛开,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征。市区气温在0-29℃之间,全年温差全国最小。它在国内外被称为“春城”。

景点大观楼云南民族村圆通寺谭华寺海源寺

西山-龙门朱倩寺

滇池大观楼九乡景区博览园

翠湖童渊石林风景区

金典景区,黑龙潭,玉龙湾,云南军校,昆明轿子雪山

风土人情昆明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世界上居住着26个民族。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博等民族组成村落或混居村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的各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独特的食物,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有趣的婚礼,都能让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花山行、佤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族人民都会穿着自己亲手绣染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举行摔跤、斗牛、二重唱等活动。根据新年的季节,许多习俗在民间很受欢迎,如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节,正月初九的金殿春游,九重阳爬螺蛳峰,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大观。

昆明的地方文学艺术种类繁多,如云南戏曲、花灯戏、民歌、少数民族戏曲、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民族特点昆明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52%。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48%。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其次是苗族和回族,基诺族、独龙族和德昂族人口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