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碧峰的寻路随笔
走进山下宽阔的广场,只见南面横着一堵二三十米长的浮雕墙,这里是八仙渡海大显身手的地方。我仔细数了数,有九个神仙。他们都兴高采烈,各持随身物品,如竹笛、晨水、荷花、蒲扇、鲜花、竹简、吹尘、葫芦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坐骑:蓝采和骑牛,曹国久骑马,何仙姑骑鹿,骑狮,韩湘子骑麒麟,张骑驴,骑豹,韩忠礼坐虎,分别从左右面向中央。正中间是老子骑鹤——他的“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德经的思想是道教的主要教义。他被认为是祖先。
在浮雕的另一面,宏伟的六柱五门罗达盛京牌楼的升梁结构矗立在空中。从这里仰望文笔峰,可以看到满山红墙绿瓦,雕梁画栋,五颜六色的厅堂楼阁。这些建筑的形状、大小、复杂和简单都不一样,非常有气势。
穿过罗达圣地牌坊上山,右道有著名的玉山和南宗宗坛牌坊,琼廊原宪牌坊,左钟楼,右鼓楼,天门,二天门,玉蟾亭,南天门,最后是左转右转直到山顶的陡峭而漫长的石阶。在右边道路上的每个建筑广场的两侧,有供奉不同神仙的对面大厅,如财神庙和药王庙。在大楼的交接处,有层层上升的石阶或精心设计雕刻的龙凤鹤。整个正道建筑规模宏大,外观宏伟。
右路两侧远近山坡上还有琼台、水榭、殿、厅等独立建筑,如观音殿、文昌阁、陈元殿、养生堂等。虎口、田童洞、读书台、娘子街、讲经台、晒药台、千年洞、西堰湖等吸引人的景点遍布山间。
走在正道、寺庙、景点之间,听到悠扬的道乐,会看到很多神仙。
峰顶被巨石、郁郁葱葱的树木占据,四周是石阶,与山隔开。站在峰下正道尽头的小平台上远眺,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像一只石蟾蜍在眺望这个世界。远处形成寺庙、宝塔、牌坊、雕像、池塘、田野、绿化、美化,‘盘山下路’尽收眼底,气象万千。山下的厅堂楼阁,自然与人文、宗教与哲学交融。观看山涧山川,自然而巧妙;理解建筑的魅力,人文的凝聚,无穷的寓意。很多厅堂楼阁都是超凡脱俗的,既保留了自然山林的恢弘壮美,又体现了风水宝地的绝佳魅力,可谓天作之合。
在玉蟾阁,我看到了宋白朝真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金身。他坐在高高的讲台上,接受基督徒的膜拜。
白玉蟾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道士。他的诗选自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千首诗。他的生平见于《中国画家大辞典》,事迹载入《中国美术史》。他走遍了中国南方的山山水水,留下了陶渊明的洒脱、李白的奔放、杜甫的哀怨、王维的闲适等一千多首风格多样的诗歌。他的《童子行》语言瑰丽,精神昂扬,志存高远,形象高大;
一寸铁石坚,一面霜寒。
落笔,鬼神哭,字翻。
气得泰山倒,眼吸大海干。
怒不可遏,醉冲九虎。
飘在云端,向世界鞠躬。
发明月,天人仰望咸。
在玉山,我听到了美妙的仙乐,它有着平和的节奏和道家的古韵。我还听道士转述过道家礼仪《Xi圣境在张道》中的话:“人在道中,道在人之间。鱼在水中,水在鱼中。人死,水枯,鱼亡。”他解释道: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它。人不能失去道,正如鱼不能离开水一样。如果路离人不远,就应该修。人可以传播道,道有所值。生命与道的统一是自然的、永恒的。无形的“道”孕育了世间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表现就是“德”。所以万物尊道尊德。
不说别的,既然道家“尊道尊德”,尤其是“尊德”,就很合我意。和谐社会不就是“尊德”吗?我不知道道家是什么,但我好像有一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