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派的养生主张是什么?
古人把道德修养称为养性,也叫道德修养。从尧舜开始,全世界的人都把德行和长寿联系在一起。孔子最早提出“仁者长寿”、“大德者长寿”的观点。荀子提出“气血用虚之处,礼为通之道;不守礼,则乱。食欲衣住动处,礼为人知;如果你不遵守仪式,你会陷入困境...君子可以用正义战胜私欲。孔子和荀认为尧、舜、禹之所以长寿,都是因为他们有高尚的道德。姚是古代人心目中的理想之王,他以天下为公。孟子提出了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老子提出,去掉自私、贪婪、知足,往往就够了。《内经》在分析古代百岁老人长寿的秘密时指出:“...所以那些能活一百年而不失去运动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而处于危险之中。””孙思邈提出...节操,乐而不祈求生,自我延伸而不要求生,这也是养生的大旨。”吕叔坚说:“首先要养德强身。”嵇康说:“养生有五难:名利难避;情绪和愤怒不是一分为二的困难;不去声,是三难;四难滋味无穷;分神是五难。”
《太上老君养生术·养生真术》中说:“善养生者,必先除六淫,而后能保命百年。这是什么?一是名利薄,二是禁,三是财货贱,四是品味差,五是别扭,六是嫉妒。”如果六恶不除,一切都在心中纠结,上帝还能安静吗?由此可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良好的道德修养,即善于修身养性,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融会养生之法,知其理,随其行,保持身心健康。“德高则寿长”,道德修养好,身体阴阳平衡,内环境安全统一,才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