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真的对健康有好处吗?
“酵素”这个词起源于日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酵素。解放前在中国的教科书里也叫“酵素”,现在在台湾省里还是叫“酵素”。但是,现在市面上叫“酵素”的保健食品,并不是那种叫酵素的“酵素”。根据日本山内新一撰写的《保健食品口袋书》记载,“酵素”在日本的原名为“植物酵素ェキス”,意为“植物酵素的提取物”或“植物酵素提取的精华”。它是以小麦、米胚芽、大豆等植物原料为原料,经乳酸菌或酵母菌发酵制成的一种有益于食用的发酵食品。此外,还得益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肠道功能,能抑制大肠腐败和胺类等毒素的产生,以及植物原料提供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的营养作用。其实这种“酶”的产品类似于豆酱、啤酒、黄酒、醋、酱菜、酒、红茶菌,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酶的作用,但虽然叫“酶”,却不是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那种“酶”。这种“酵素”提取物在日本已经吃了很久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植物酵素”被简化成了“酵素”,导致人们误以为这种“酵素”就是酵素来解读。酶确实被用作食物补充剂。在欧美和日本,各种消化酶已被用作消化药物或食品补充剂多年,但这种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但它不同于“酶”。为了避免误解,有必要澄清一下。许多关于酶的制造和应用的文献已经发表,以供参考。
某些“酶”之所以能预防或减少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植物原料和微生物提供的各种营养物质,天然植物中的“植物功能化学成分”,发酵产生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多糖、肽、多酚、黄酮类、矿质元素和有机酸,GABA、SOD、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成分,以及各种益生菌。“酶”的作用取决于所用原料的品种、类型、数量和发酵菌种。有些“酶”能适应不同健康状况的人,是因为含有很多功能性成分,这和鸟枪命中率高是一样的。制作“酵素”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发酵菌种的选择,各种原料的配比也很重要,这是制作酵素成败的关键。但是,生物材料在发酵过程中,在各种酶的催化反应下,可以产生各种产物,有些对健康有益,有些也可能产生不健康的产物。对于酶来说,只要利大于弊,就很容易被忽视。
一般来说,“酶”就是通过含有各种植物酶解或酶转化产生的功能性成分来改善人体健康。有些产品是用来适应大多数人的健康状态的,也有很多产品是用来适应大多数人的健康状态的,所以它的功能不能单纯用某一种成分的功能来解释。目前这种“酵素”产品还缺乏定位和标准。“酵素”的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统一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可能永远保持稳定。很多企业把酵素和“酵素”混为一谈,把“酵素”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来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牟取暴利。所以大家在选购“酵素”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