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读之书——《道德经》第十章:生而富足

我们在追武侠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来山上看武林高手,孩子却说高手不在。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师父已经去隐居修行了。

然后镜头放大到一个宽阔的山洞,却见大师坐在蒲团上,双腿交叉,闭着眼睛坐着,喃喃自语。这就是修养。

我有时常常想:他在读什么?反复读,那么庄严肃穆,远离尘嚣,能有什么成就?

看了《道德经》,终于明白了一些门道:他在专心。正是在空无一物的寂静中,一个人领悟到了一个道。

有的可能是武功之道,有的可能是修身之道,有的可能是某种离经叛道。

但不管是什么道,都是禅定、禅修,使身心达到一个清晰明了的境地,从而清空身体,排除杂念,接受最适合自己的道。

我不禁感慨,我们现在读的是传统文化经典,其实不然。这种细致入微的文笔,晦涩难懂却充满智慧,每一句话都是一句“修行的道理”。一定要像这些大师一样,专心修炼。

而我们却在喧嚣中修行,在“盖房子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状态下把心交给孤独,在各种高深的“道”中徘徊,以求找到它的真实面目。

《道德经》第十章,是我们必须时常喃喃自语的口头禅。因为,它阐述的是一种集心、形、神于一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德”。

《道德经》第十章:

原文:

1.你能抓住一个吗?能像婴儿一样柔软吗?能没有缺陷的除掉玄剑吗?爱民治国,能无所作为吗?天门可以为女性开闭吗?懂思达,能无知吗?

2.生之动物,生而无之,不靠之,长而不杀之,谓之玄德。

直译:

1.本质和形式融合,能不分离吗?凝聚的气和精能否柔和和谐,静如无欲的婴儿?能不能洗去杂念,探访内心,让头脑明亮灵动,没有一点瑕疵?无为而治能为民除害吗?感官运动,运动,能像母亲一样保持安静的状态,不主动要求吗?懂事后,不运用聪明才智就能自私吗?

2.产生和滋养一切,但不要据为己有;使万物发挥各自的功能,而不是各凭本事。促进万物生长,而不独霸,就是玄妙的玄德。

我的解释是:

从这一章开始,老子第一次提出了无限德性。如果从整个《道德经》来看,前九章主要是论述道。

老子是在论证道家的开悟和学问,然后是在引导人把天道转化为人德。这才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正确方式。书* * *有75道44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道德经》,万经之王。

第八章讲“夫无可争辩,故无特别。”第九章讲的是名退时的“天道”。他们都谈论道。

那么,怎样才能争取成功,成功了就撤退,积累了巨额财富还愿意分散财富,使之达到与德国相匹配的数量,实现和平呢?

那是要打坐修行高明的玄德。老子用六个反问把修德的具体表现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是反问句,但其实回答了这些美德。

01.发扬营地精神,坚持一个。

精神和肉体必须达到高度的完美和谐。现实生活中的人,就像汽车一样,承载着身体和灵魂。形神分离很容易。身体有时候不受思想支配,思想往往在身体之外。

这种游离状态有时候是非常有害的。比如肉体需要感官上的愉悦,但是没有一定的定力去控制,就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我们必须将肉体的贪婪纳入一定的精神控制范围,即所谓的“灭人欲,存天理”。

但是精神也需要一个物质载体来表现。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两者相互依存,内在外在,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抱一个”。

02.专气则柔

就是集中精神,保持元神,集中精力保持呼吸。现在我们富裕了,养生之道已经放在了吃饭穿衣之前。平常打坐、诵经、祈祷、练瑜伽、气功、打太极拳,都有助于人的专注力。

相信这种盛况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农村都是常见的。为什么男女老少都喜欢这么做?

因为有用,才是健身返老还童之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说:“(婴儿)把不知名的动物组合成一具尸体,是极精的。一整天,数不别扭,也和谐。”

这段话的意思是宝宝不懂男女之间的事情,但是他的小GG对挺举大发雷霆,这是因为他精力充沛。婴儿经常会哭,但不会哭得声嘶力竭,因为他们善良诚实。本质对人来说很重要。

比如大病初愈的人,一看就病了,这叫精神不振。所以,守元固精,通过专注、静心的练习,可以达到一个婴儿的天真、柔和、顺滑、朝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不懂得养精蓄锐。古人早就指出了这种放纵的危害性。

03.除掉玄剑

就是看到好的一面,然后改过。也就是通常说的闻了之后就变了。与儒家“君子一日三顾自己,则明事理,无过事”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要求人们时时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努力做到行为无过失。

04.爱民治国

关心人民,治理社会,必须顺其自然,顺应民意,顺应自然之道。有事情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这里的不作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不要这样做。

05.天门开阖

是五官六根开合,频繁与外界接触,还能保持不逞强吗?这个天门是一个符号,代表五感六根。

婴儿出生时,头顶有一个凹陷,称为卤门。俗称天门。6个月后逐渐缩小,1岁后慢慢骨化,最后完全闭合,彻底切断了与天堂的联系。人们将步入滚滚红尘,朦胧人生,开始漫长的人生重新寻找的过程。

06了解Sida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把世界上所有的秘密都了解清楚的时候,他“一定是无知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无知”不是没有知识,而是你知道但不宣传。人们在看别人下棋的时候,往往不会告诉别人该怎么做。所谓“观棋不言为君子。”而“不识破就是好朋友”,也就是说“四个方面都懂了,还能无知吗?”

其实老子提出的六个并列反问,隐藏了几个修身养性的独特秘密。一看就和第八章不一样:住得好,心好,善良,善言,善政,善事,时善。一些相似之处。

但本质上并不一样。后者涉及到地理、心、交际、做人、处世、治国等诸多方面。

修德在这一章中完全专注于个人行为,而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只有靠一本书《道德经》而死而悟,才能完全达到一种伟大的境界:清净、纯粹、温柔、柔弱、清净、自省、无明、无欲通达四面八方。

那你修了这些德,就全完了吗?

老子说,还不够。有天之道,有地之德。这就对上述抽象的德性与土地利用进行了比较和论证,从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修养的德性。

天地间,谁最有玄德?是地球。所谓“善如水,德载物。”大地养育了万物,却从不索取,从不支配,从不挣扎,抢夺,甘于付出,恬静淡泊,持元守一。

所以,作为一个有德之人,如果自己修得好,就要学习大地的无私,把自己修得的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做“玄德”。也就是德性的终极最高境界。

中国一位著名企业家白手起家,不仅为国家缴纳了数百亿税收,还向慈善机构无偿捐赠了1000多亿元。这是戴德。相比之下,有些人绞尽脑汁逃税,制造丑闻吸引粉丝,攫取不义之财,这是不道德的,也是不道德的。

但是,畸形扭曲的人那么多,每天都有很多年轻粉丝盯着他们,盯着他们的腰带松没松,盯着他们是不是又和别人出轨了。每天都在网上跟风,制造所谓的人气。

这是最丑陋的美德。难怪有人感慨:“我这辈子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养活你。”吃饱了,无聊了,没事干了,就干这些无聊又不道德的事。

如果现代人对“的”字还觉得抽象,我们不妨拿一些负面现象来表达这个“的”。

美德最本质的属性是无可争议的。但是,由于我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汽车,所以你可以看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在开着争头的车。真的是两车相遇,抢赢家。

什么宁给三分不抢一秒,在某些人眼里,已经完全变成了抢三分抢一秒。闯红绿灯,高速飙车,满街横冲直撞,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年年拓宽车道,扩建城市,堵车越来越严重?

两个词在起作用:奋斗和抢劫。有些人开车就像急着重生一样。如果是减速的时候,他会开得太快。他应该走高速公路,但他更喜欢走人行道。该往前开的时候,他逆行了。各种乱象,导致每年的交通事故伤亡率惊人。

车上的这种文明,真的需要道德经来滋润和匡正。我想,在后工业时代,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繁荣程度,开车就能看出来。

如果谁再看不懂《道德经》,我建议去三个地方:一是医院。在那里,你可以明白自我修养的必要性。第二个是火葬场,在这里你能明白“世间万物为我,非我也”的道理。三是交通事故现场,在这里你能体会到不打不抢的真谛。

我觉得不一定比那些在山洞修炼的英雄低。诚然,生来就叫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