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寒露养生原理)

1,饮食:

饮食上应遵循“养阴润肺,增酸少辛”的原则,以适应寒露的气候特点。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肺燥,而秋天是肺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所以秋天是最不适合吃辛辣食物的时候。饮食健康,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多吃甘味清淡的滋补食物:既能补脾胃,又能润肺润肠,防治咽喉口干。水果有梨、柿子、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和紫菜。

早餐要吃温性食物:最好喝热粥,而粳米、糯米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粥、黄精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红枣、莲子、山药、鸭子、鱼、肉等食物。

避免吃太多辛辣食物:辣椒在中医里被称为“辛辣食物”,有很大的“发散”作用。吃太多辣,容易“耗气”。因此,如果你吃太多辛辣的食物,你会感到虚弱和容易疲劳。寒露之时,身体最需要的是滋阴填精,避免阳气外泄。吃太多辛辣食物容易造成阴津流失,使虚火伤身。

2、日常生活:

冷暖: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做好保暖工作是第一步。“寒露不露脚”,防寒要从脚开始,脚离心脏最远,所以供血很少,脚的脂肪层很薄,容易受刺激。临阵退缩是很容易的现象。一些女性和老年人经常手脚冰凉,脚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和毛细血管收缩。而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其敏感,抵抗力下降,疾病和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可引起外感咳嗽,可引起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防寒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不要赤膊上阵。街上经常可以看到穿无袖衣服的女孩。事实上,仅仅为了美丽而暴露手臂对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白露藏身,寒露藏脚”——这是最好的健身方法。另外,秋季是腹泻多发的季节,保持腹部温暖可以有效预防腹泻。

早睡早起保证睡眠:秋季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不仅身体状态会得到改善,精神状态也会得到改善。深秋时节,寒气袭人,不仅要预防伤风感冒,还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室内保湿:秋季气候容易干燥,尤其是寒露过后,干燥现象越来越明显。这时室内保湿工作就要开始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室内及室内周围种植一些绿花,可以使环境充满生机,净化空气,促进健康。适合秋季室内摆放的绿色植物有:绿萝、富贵竹、风信子、花叶万年青等。

3、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寒露季节,气温下降严重,人的免疫力相对不足。这时候就需要增加运动来强身健体,同时也需要注意运动的选择,避免过度运动带来的身体不适。那么如何在寒露季节健康运动呢?

散步慢跑:寒露前后气温变化很大,从刚开始的凉爽到寒冷,很多人不能及时适应。这段时间不适合做太剧烈的运动。散步和慢跑这种温和的运动是最好的选择,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适当增加身体阳气。

登高使秋悲:中国素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此时登高不仅可以追忆往事,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接触大自然,帮助人们摆脱工作烦恼,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因此,在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季节,登高远眺,大喊几声,呼出胸中的污浊空气,对克制悲伤的情绪大有裨益。这是“烧金”、“喜胜忧”的中医含义,这种攀爬活动有很好的宣肺作用。

瑜伽陶冶情操:寒露季节环境温度低,不适合过多的户外运动。室内运动是不错的选择,瑜伽是最好的选择。瑜伽也是一种全身运动,在运动少的深秋有活动筋骨、疏通血管的功效。另外,瑜伽前后可以进行冥想,调节人的精神。

注意: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刚开始强度不能太高,运动量要逐渐增加。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劳,不利于身体恢复。运动到身体微微出汗。这个时候不要脱衣服摘帽子,以免在寒风中感冒。运动前可以穿的稍微薄一点,避免运动时大量出汗感冒。

4、心理健康:

寒露时节调养精神很重要。此时气候越来越冷,越来越干燥,日照减少,风吹树叶落,容易造成人们心中的荒凉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和悲伤情绪。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养生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悲伤是一种伤害身体的情绪,同时过度兴奋使阳气浮动,容易引发疾病。所以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及时宣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乐观、豁达。平时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做运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

消除抑郁症:秋季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多。深秋时节,人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宣泄压抑的情绪,培养乐观豁达的心,平时多做运动,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出门看风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让忧郁和烦恼烟消云散,让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限乐趣。这是秋季保健不可忽视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