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竹林七贤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世界认可这七位名人?
第一,“竹林七贤”和而不同
事实上,“竹林七贤”并非杨珊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只有嵇康(224-263),侨居。阮籍(210-263)和阮贤(222-278)是魏家的人,阮籍是阮贤的叔叔,他们是叔侄关系。(221-300)是人,湘绣(227-272)和(205-283)是河内怀县人,(234-305)是著名的郎岱王氏。
他们七个人都有很好的名字,都崇尚玄学,但又有区别。向秀认为,明教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单涛和王戎倾向于“混儒”;嵇康、阮籍、阮咸、刘玲更推崇老庄之学。
魏晋时期分别有7人做官,但情况不同,政治态度也不同。
嵇康、刘炼、阮籍只在曹魏时期做过事,对晋入仕不感兴趣。
季康子大叔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有一次一个官员向仲三大夫顶礼膜拜,称他为“冀中三”。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阁主人。
刘玲,字伯伦,人称“醉鬼”。她只在王戎幕府的军队里服役,一个建伟的将军,再也没有参军。
宗室后裔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后从事中郎将、三七常侍等职。
项修早年原是一位“好学者、大才子”的隐士。嵇康被杀后,以不惑之年被迫入晋为官,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阮贤字钟嵘,因为晋武帝不器重他,从一个走散骑的侍郎被贬为太守初平,后又无故死去。
单涛,本名菊园,早年孤苦伶仃,四十岁才担任公主书。后入晋朝,担任大洪连、侍中、吏部尚书、少府太子、左仆射、司徒等要职,后又被任命为新栈“博”。
王戎,本名卓崇,因战功显赫,攻打其父爵制师,迁居安丰县。后来,他连续担任的职务几乎与单涛相似,他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总的来说,“竹林七贤”都有任职,但都主张“清静无为”的玄学思想,没有正式的礼仪。
这些“和而不同”使他们在老一辈单涛的组织下,经常以嵇康所在的杨珊寓所为活动范围,在杨珊竹林中相聚畅游,纵情宴饮,其乐融融,结成了感情上的“不离不弃的挚友”。
因此被称为“竹林七贤”。
二、“竹林七贤”的异同
在清静主义形而上观念的指导下,“竹林七贤”的生活方式都以超脱于物、追求自由、不随波逐流而著称,呈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同中有异: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饮酒上,“竹林七贤”都是爱酒的,只是喜好不同。
葡萄酒中最著名的是刘玲,他被称为“刘玲的病酒”和“刘玲的醉酒”。他是七个人里最醉最疯狂的一个,经常“只有酒才是正事,其他的他都不知道”。然而,刘玲虽然整日醉醺醺的,但醉后便睡去,丝毫不影响他人,留下了“刘玲醉了”的千古绝唱。
阮籍的好酒也是有名的。为了步兵营三百迎宾酒,他自告奋勇去那里当步兵队长;和别人下棋的时候,听说妈妈去世了,我却坚持喝酒,直到和棋手下棋后吐血,然后大声哭了起来。
阮贤喝酒的时候不用玻璃杯,而是用大碗,看起来像个猪拱。他还一边喝酒一边弹琴,这让他很开心。所以阮贤留下了“与貘共饮”的笑话。
另一方面,单涛喝得很少,从不超过八桶。王戎不仅能狂饮,还能节制。只有湘秀一个人不善于饮酒,更不用说饮酒过度。
他们七个人聚在一起喝酒,很随意。他们都是根据各自的酒量,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我们不劝酒,也不赌酒,不比谁喝多谁喝少。他们只在乎纵情山水,得到幸福。
这种宴饮方式很受人们欢迎。
其次,“竹林七贤”也留下了一些异于常人的惊人之举:如阮籍“酒后避亲”、“蓝眼”待人接物的奇闻,大受欢迎。
司马昭想娶阮籍的亲家,这使得人们前来求婚。他总是看见阮籍喝酒,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一连60天,求婚的人说不出话,只好回兵。因此,司马昭不得不放弃说,唉!算了,这个醉鬼,让他走吧。
阮籍母亲去世后,如果他对待前来吊唁的人,说明此人是心腹;如果你以白眼待人,说明这个人是个有风俗习惯的人,以至于阮籍后来被称为“以蓝眼待人”。
而阮贤却经常在别人炫耀华丽的衣服时,晒自己破旧的衣服。
刘玲经常坐在鹿车上,提着一壶酒,让人提着铲子跟在后面,说:“你死了就埋了我吧。”
嵇康和单涛关系很好。然而,当身居高位的单涛推荐嵇康到晋朝为官时,嵇康却诅咒了单涛,并写下了著名的《亲爱的菊园》。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母亲过世,服丧,他也不拘泥礼节,就看棋喝酒吃肉。
这就是“竹林七贤”的同而不同,大多体现了他们的率真。
第三,“竹林七贤”的才华与名望
“竹林七贤”不仅和而不同,而且才华过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贤名:
嵇康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不仅擅长诗文,而且注重养生。著有《哀怒诗》、《赠士从军》、《养生论》等名作。他还熟悉音律,特别爱弹钢琴。著名音乐人,著有《长卿》、《短卿》、《长卿》。此外,嵇康崇尚“静而无欲”的玄学思想,擅长书法,草书作品,擅长绘画,有《狮子打大象》、《窝洗耳朵》等名画。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集思想、文学、艺术、音乐于大成的名人,却因为得罪了当政一时的校尉钟会,而被司马昭在其谗言下杀害。他四十岁,是“竹林七贤”中最矮的一个。
嵇康去世前,父亲演奏了《广陵散》,这首歌后来成了名曲。金庸在其代表作《笑傲江湖》中引用了这首歌,这首歌家喻户晓,流传甚广。
其次,音乐家阮贤,我们今天使用的弹拨乐器“大阮”,就是起源于他。这个狂放不羁的阮贤,其实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懂得理解旋律,弹得一手好琵琶,法门代代相传。后人为了表彰阮贤杰出的音乐才华,以他演奏的古琵琶命名,这就是“大阮”的由来。
然后是刘玲、王戎、阮籍、向秀和单涛。
刘玲的诗《北邙客舍》和骈文《酒德颂》代代相传,他还留下了《揭屋》、《鸡肋敬拳》、《用枕解难》、《五斗解难》、《陶陶武功》、《用酒解难》
王戎则留下了“不摘路边梅”和“博学多闻”的千古佳话。
当王戎七岁的时候,他和他的朋友在路边玩耍。路边的李子树长满了李子。朋友们正忙着摘李子。只有王戎没去。邻居们很好奇,问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子是苦的。如果它们又脆又好吃,就会被采摘。果然,事实证明了王戎所说的话。
王戎对他的人民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哥哥王彦对琅琊郡的使者孙秀恨之入骨,就劝王彦给孙秀好好评评理。孙秀上台后杀死了朝廷官员,但对王彦和王戎很好。王戎知道他的哥哥王敦“无情无义”,经常说自己生病,所以他和他交朋友,两人逐渐疏远。后来,王敦起来造反,王戎没有受到牵连。
阮籍以写五言诗闻名,咏乡情诗佳作,传世诗八二十首(即咏乡情诗82首),散文9篇,诗歌6首。代表作有《成人先生传》、《论大庄》、《清四赋》,均收录于《阮籍集集》。
文学家向秀,有许多传世名作,如《怀古》、《庄子·隐解》、《庄子笔记》、《南叔夜养生论》等。
单涛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仕途,有举贤与“善政”之名;还擅长书法,如《春华亭帖》;大部分文学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五卷本系列被收录在《文》中。
4.集才情与奇趣于一身的“竹林七贤”如何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生于魏晋的“竹林七贤”,在“夸诗夸书”的同时,又是离经叛道,脱俗自然,真正做到了才情与奇诡的结合。那么,为什么“竹林七贤”是世人公认的呢?
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他们真实本性的展示,更在于他们伟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他们审时度势的能力,以及他们作为护身符的怪异行为,以立足现实寻求适应环境所需的生存发展空间。
于是乎,他们在绽放才华的时候,注重的是离经叛道,精益求精,避免了魏晋政治家的疯狂血腥杀戮。
当时魏晋时期有很长一段杀名人的历史,影响非常恶劣。
自曹魏以来,首先是“宁失天下,不可天下失我”的曹操,大肆杀士,如孙荣、于迅、杨修之死,让当时的名士都觉得自己的命是处于危急关头的。后来曹丕登基后,杀了丁仪等人。司马氏建立西晋后,对士子的杀戮依然如一,如桓范、王陵、夏侯玄、诸葛诞等。尤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因为诚实坦率的言行得罪了钟会,不肯归附西晋。在被司马昭错误地伤害后,他引发了一场残酷的事件。
在这样悲惨的环境下,后来的魏晋名士不得不委屈求全。
向秀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40岁时,原本是隐士大师的向秀遇到了司马昭,杀死了嵇康,并威胁他离开大山。无奈之下,项修只好答应做官,先后担任三水侍郎、黄门侍郎、三水常侍。
这在《晋书》中有所描述,书中写道,项秀无奈之下只好违心地回答:和这样的人不理解尧帝对智慧的渴求,所以他的隐居不值得羡慕。
由此可见,“竹林七贤”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狂放不羁的怪异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不得不用含蓄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高尚的感情。
换句话说,“竹林七贤”是在“装糊涂装明白”,通过为所欲为来隐藏自己。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落得和嵇康一样的下场。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汉族,70年代出生,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