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走什么营销路线?
逆流而上,你就是英雄。逆,就是要独特,要与众不同,然后才能脱颖而出。英雄如此,好产品也是如此。目前果酒企业都是一边倒。没有一家能“鹤立鸡群”,不是因为不甘心,而是没有找到打开市场的诀窍。有些企业投入很大,但策略不对,一直不温不火。其实果酒从诞生开始就像侏儒症一样,一直长不大。它生活在一个尴尬的世界里。葡萄酒行业是一个大行业。白酒,啤酒,葡萄酒,洋酒,甚至保健酒都风靡全球,唯独果酒从未成立。作为一个新的品类,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果酒行业是一种趋势已成定局,但事实是整个果酒行业就像进入了一片迷雾,始终没有找到市场突破口,一直徘徊,无法形成气候。纵观白酒市场,我们发现喝白酒的有三种人。一类是喝面子,所以会买贵的白酒,比如五粮液。第二种喝大气,所以会喝很多,比如金刘福;第三种喝的是孤独,比如二锅头。具体到果酒,因为度数不高,又喝不出大气,更谈不上孤独,所以发展方向变得模糊,有的甚至一度将果酒定位为女人的酒,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有人消费。李明立认为,果酒市场一直经营不佳的原因很多,但只有明确三个问题才能找到出路:第一,果酒要有大的发展方向,知道往哪里走才能有定位;二、明确竞争对手,果酒在和谁竞争,果酒本身?还是白酒红酒保健酒?有了明确的竞争对手,才能产生运营策略;第三,要认清喝果酒的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要识别突破人群。而这一切都需要“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即了解行业形势、行业趋势、行业优势、劣势、机会;了解自己: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价值、竞品优缺点等。,而对消费者的扎实了解是突破的起点,以最强的优势满足竞品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才是出路。基于消费者需求打破消费壁垒,谁能触到消费者心中最敏感的心弦,谁就是果酒行业最大的赢家。在方圆品牌营销机构对果酒的专项调查中,果酒的认知度、知名度、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口感、文化都是影响果酒热销的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果酒企业并不重视消费者的心理,并没有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而是他们只是强调果酒的营养价值,希望消费者把“水果的营养价值”作为购买果酒的核心需求。这些恰恰是果酒企业犯的一个方向性错误:大部分消费者不喝酒是为了补充营养和美容。在白酒市场,一些企业曾经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出“营养酒”的概念,但被淘汰的速度更快。所以对消费者心智的了解不够透彻,不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买。导致企业无论是宣传还是营销都一直在挠靴子,做无用功。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很多企业虽然有很好的果酒产品基础,却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甚至出现了“拿着金娃娃乞讨”的现象。据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介绍,要想破解消费者的精神资源,必须对现代人的心理和饮酒文化有很好的了解。中国人喝酒,特别注重喝酒的原因、氛围和喝酒的人。白酒,尤其是高档白酒,是商务和公务的最佳选择,是白酒消费的最大市场。在亲朋好友聚会的地方,啤酒往往是家庭消费的首选;在轻松浪漫的酒吧和情侣聚会中,红酒是最佳选择;在家里,中老年人经常喝一些保健酒,注意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相反,果酒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支撑。它找不到喝的人在哪里,在哪里喝,为什么要喝果酒。建议大家“每天喝一点,更健康”的宁夏虹,逐渐淡出了消费者的视线,实时证明了这条路已经很难前行。从葡萄酒和啤酒的发展可以看出,两位前辈及时调整战略,扭转方向,以“强调品味、时尚和生活方式”打开市场。所以对于果酒来说,要想扭转乾坤,与酒业前辈抗衡,就必须在学习中突破,一方面打破消费者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通过策略找到生存之道。很明显,竞争对手利用差异化来实现果酒的突破。他们要生存,就必须竞争,而竞争者决定了竞争的方式。没有哪个竞争对手强大到无法挑战,只是挑战略有不同。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果酒是一个单独的品类。目前国内还没有葡萄酒品牌领导者,所以没有竞品。自己酿酒就好。事实上,李明立本人也确实看到很多果酒企业这样做,但“好酒怕巷子深”更适合果酒行业。没有竞品未必是好事。竞品的生存之道就是互相帮助。纵观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发展的品牌几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美味VS百事。伊利VS蒙牛,麦当劳VS肯德基,茅台VS五粮液,耐克VS阿迪达斯等。所以,找到明确的竞争对手是果酒生存的根本问题。在方圆看来,果酒不仅要找到竞品,还要找到一个大的竞争对手,并与之差异化,这样才能找到生存空间。就像“奔驰好坐,宝马好开,沃尔沃安全”一样,各有各的优势和卖点。与巨头站在一起,找到巨头的差距,运用精准的策略,分离目标消费者,实施精准打击,从而将行业推向大众视野。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果酒,可以打造不同的卖点,如荔枝酒的高贵与历史文化,玫瑰酒的美丽与浪漫,猕猴桃酒的营养价值,桑葚酒的清热润肺功效等。,并添加区域品牌、文化品牌、渠道品牌、营销品牌,形成不同的差异化。“人高人一等”的时代只剩下尾巴了。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的时代,差异化就是价值。营销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此。即使是与传统观念相冲突的产品,只要有差异化的价值,也会有市场。这是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等草根名人的成功。目前,果酒的包装、色泽甚至口感都与葡萄酒惊人地相似。不难想象,这种跟风策略无疑让企业自觉跳入自己选择的红海。李明立本人认为,果酒不能简单地模仿葡萄酒和保健酒,而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众不同。只有通过差异化竞争打开蓝海,才能找到更大的市场,走出一条特色营销的新路。挖掘果酒的文化内涵进行特色营销,是困扰果酒的最大问题:我是谁?果酒,是水果还是酒?是保健酒还是另一个新品类?果酒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一个完全不同于白酒、啤酒、红酒甚至保健酒的价值,这就构成了果酒的核心卖点。李明立认为果酒应该成为果酒,但是营销的重点要调整,营销的顺序应该是:先卖酒,再卖水果。要在葡萄酒领域找到生存空间,就不能简单的把葡萄酒当成水果的载体。葡萄酒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该怎么办?文化营销无疑可以借鉴。近年来,金六福、小虎仙、方水晶、西凤酒等白酒品牌做得非常好。借助“福文化”打出的“中国福·刘金福”的大旗,“刘金福”成功地扛起了一个新的白酒品牌,小湖仙、方水晶、西凤酒也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成长为今天的大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白酒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成为了实现情感寄托和自我价值满足的消费载体,这就是白酒的文化内涵。所以对于果酒来说,文化因素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有效区别于众多竞争对手的关键点。具体到各种各样的果酒,它们的产地、原料、工艺、口感本身都有非常强烈的不可复制的特点。完全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突出内涵,提升产品的核心影响力。李明立自己认为,对于果酒来说,功能容易,文化难得。谁文化做得好,谁就赢。比如喝果酒,品味独特的文化,享受生活,投以尊重的目光,达标就是一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