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写字楼白领的一封信
于是写字楼里的白领就成了大家的目标!
现在毕业了,去了长辈想要的写字楼。每天和大部分上班族一样早出晚归。偶尔加班甚至熬夜,有固定休息,工资不高不低,类似的情况。
但是我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分享:
每天7点20分起床,简单洗漱打扮,8点出门,然后赶紧买早餐,然后开始门外的排队之旅。有时候一不小心排到十米开外,偶然不知道怎么玩,从一开始的抱怨到最后的习惯,因为我们都一样。
偶尔“好运”赶上电梯维保,更是供不应求。
每天都会听到后面的伙伴说:上班打卡都快晚了,你还在排队。小心你的出勤没了。和我一起爬楼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暗自窃喜,幸好是钉枪,可以在楼下操作。
通勤者大致分为四类:底层电梯、高层电梯、货梯、爬楼梯。
保安每天定时来蹲点,拿着对讲机,到处制造噪音。好在他们带着大电风扇,在烈日下为大家驱赶汗水。但是,身边的谩骂是不可避免的。“电梯坏了为什么不来修?太浪费物业费了。不知道要装几部电梯……”
来了半年,尝试了各种上下楼梯的方法。最难忘的一次是等电梯等了近20分钟,还是没救了,就爬了19层。
每一层都很难走。一开始有人陪我走。后来走着走着就散了,到了。然后我走上去。一些人在玩手机,吃早餐,或者埋头抽烟。腿脚发麻,汗流浃背。同事之间习惯互相问候:早上好!我没必要,只是一笑而过。
前几天中午下去吃饭,等了好久电梯终于起来了。正好有几个饥肠辘辘的送餐员在里面,又有人开始问:“现在在写字楼送餐挺赚钱的吧?”“收入还可以,但是安全没有保障,吃饭时间不固定,投诉率不可能高。”一个小哥回答。“哦,这怎么说呢?”那就问吧。
“我们都是用电动车送餐。有的断了喇叭,还有很多红街路口。送餐高峰期大家都在等饭。很多人也打电话提醒。前段时间,我们一个同事拐过弯,被一辆私家车撞了。现在人还在医院。”他解释道。
记得下班后去吃饭,碰巧去了一家专门做外卖的小餐馆。半个房间都堆满了箱子,没有一张正经的大桌子。因为是夏天,上班太累了,实在不想走,就坐下随便点了。
听着外卖小哥和老板的聊天,我一有兴趣就竖起了耳朵。现在这个行业不太好,各种外卖之间存在恶意竞争,人员流动率很高。送餐好评率高于95%,否则我会被罚款。而且还有附加服务,经常有客人打电话来帮忙买烟、饮料甚至日用品。
突然想起来网上火之前外卖小哥在电梯里哭的视频大概也是这样。
一日三餐不是点餐就是外卖。手机上有几个点餐软件,但是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吃什么?没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
偶尔会去小区门口的菜市场买菜,这样熟悉了就定期去,哪怕很远。
“姑娘,你下班了。你今天想吃什么?”叔叔阿姨远远地看到问候。
“不知道,你晚上吃什么?”我问。
“吃多叶蔬菜或菌类,它们很有营养,也吃当地农民种植的蔬菜,它们含有较少的杀虫剂。看看这些当地的丝瓜、红薯、西红柿。”大叔说。
“我喜欢简单的,叶菜要洗很多遍,很麻烦;那种洗的快,炸的比较适合我。”
“你身体要紧,简单的食物没营养,自己做饭太麻烦了!”他恳切地说。
“我工作很累,有时候懒得动。点个外卖什么的方便。”我说。
“不知道外卖用的是什么油,也没看到他们做的流程,所以吃的不卫生;年轻人也要注意身体。女儿比你大不了多少,自己做饭,味道很好。昨晚在家做的凉拌黑木耳特别好吃。水烧开的时候,把黑木耳倒进去,然后把水倒掉。最后把各种食材搅拌均匀,很香很好吃,做出来的土豆也很好。”叔叔得意地说,阿姨接着。
我聊得很开心。买了吃的,发了健康知识,食物搭配,生活故事,于是成了他们店的回头客。
吃遍了“山珍海味”,还是觉得家里的粗茶淡饭更好吃。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金融、互联网、服务等行业。说得好听点是理想,其实不过是为了谋生,在那个令人羡慕的地方工作。
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在各个地方努力着。最近听一些在北上广深工作的朋友说,去了一线城市才感受到什么叫做快节奏。一天开车近两个小时很正常,加班是常态。公司有专门的休息室。赶上项目,我就在那里休息,睡醒了继续工作,直到任务完成。
回家过年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在大城市混真好。你过去上学的时候...现在...以后带上我的孩子。”七大姑八大姨常说。
穿着体面,却时常感到压力:谁的业绩超过了谁;领导要找我谈话,我再这样就要被开除了。刚毕业的时候有很多想法,后来只是日复一日默默上班。
有时候为了业绩我们要和客户互动:朋友圈点赞,评论,甚至一些亲昵的称呼,还有节日问候之类的。
经常感觉身体被掏空,精神压力大于身体压力。
大多数白领都生活在别人的刻板印象中。其实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有时候甚至更难,因为我们想让别人看到我们完美的一面,又怕被嘲笑。
写给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们的一封信,因为他们知道大家都不容易,生活更艰难,但他们还要继续,所以他们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