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黄铜地磅吗?
众所周知,镇尺是放在书桌上的文具之一,主要作用是压住纸张或书页。这样它就不会移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统治者的起源和历史。弘策说,他收藏镇尺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历史悠久,应该在2000年之前就已经正式进入人们的学习了。
镇尺,原名席城,流行于战国时期。那时候人们习惯席地而坐,一坐下就会铺上一卷席子。席子镇的作用是压住席子的四个角,使其不会卷曲,更方便坐卧。席子材料按富贵地位分为草席、高粱秆席、竹席等。同样,西镇会用砖、陶瓷、铜、银、铅,或者金、银、金等。,以及玉、石等等根据不同的地位。根据洪策的研究,在西汉末年纸出现的同时,由于坐具的作用,镇尺应运而生。东汉纸张盛行的时候,镇尺开始流行。起初,它被称为纸镇,镇镇,镇镇等。明朝以后,镇主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各个时期的秤砣都有自己的造型特点,包浆的区别也很明显(包浆,通俗地说就是以实物为载体的年代印记)。从年代上看,宋元以前的镇纸很少传世,但弘策收藏的汉唐镇纸有一些,其中一个唐代的镇纸更为珍贵。从造型上看,明代以前的城镇尺度多为动物造型。到了明清时期,一定是因为人们开始追求更实用的原因。它们大多呈长方形,多为尺子形,但也有动物、人、植物、瓜果的立体图像,此外还有圆形和方形。
自清代以来,镇尺在沿袭以前风格尤其是明代风格的同时,开始显得更加“文艺”,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其装饰味道也更加浓郁。虽然形状大多是长方形的,但在镇上的尺子上雕刻诗歌和绘画越来越流行。可以说除了实用性,更多的是观赏性,成双成对的镇尺也是相当受欢迎的。然而今天,古镇秤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只能在画家和收藏家的办公桌上找到。
收藏也是一种锻炼。
从第一次买镇尺的时候被忽悠着钻,到现在一眼就能看出镇尺的大概年龄。为镇主,弘策已精。按照弘策的话说,这些东西都是经过锤炼的。他嘲笑自己一根筋。既然爱上了统治者,就不仅要爱到底,还要尽力去理解和爱护它。
说到磨炼,弘策又把话题拉回到养生的高度。他说自从收藏以来,他的性格几乎被改变了。他过去脾气暴躁,容易生气。但是这个东西的收藏一定要有决心,而且绝对要急。比如我第一次在古玩市场买镇尺的时候,基本上没仔细看。感觉没有马上买,怕被别人抢了。但我在对比书籍和与藏族朋友交流后发现,这种状态下买到的镇尺往往一文不值,要么是假货,要么价格比实际价值高出很多倍。所以,弘策说,静心。是收藏者最好的心态,淡定才能淡定。
然后就是弘策的观点,收集一个镇尺可以提高免疫力。乍一看,他的观点似乎有点不靠谱,但听了他的高论,我也觉得是真的。自从收藏了体重秤,弘策就放弃了除了工作以外的所有爱好。剩下的时间不是去各大古玩市场“寻宝”就是在家玩尺子。他说,人生有快乐也有烦恼,前者越多,人生就越有意义。当我和尺子在一起的时候,时间会过得很快,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也许我当时全身心投入,并不觉得这是幸福,但事后想想,没有烦恼不也是一种幸福吗?久而久之,心情每天都是愉快的,这无形中就是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的问题。
现在收镇尺还不晚。
目前弘策已经收集了1000多把镇尺,全国镇尺收集者也不在少数。但他认为,与瓷器、字画、玉器等收藏家相比,,收镇尺的人还是无足轻重。如果你对收集城镇统治者感兴趣,现在开始还不晚。即使是不打算收藏,喜欢字画创作的人,在现代书房的家具上搭配几个铜、玉或紫檀木尺之类的小玩物,也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更是一种装饰。美化环境,还能边写边享受玩耍,给书增添几分空气。
对于有兴趣收集镇尺的人,弘策也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城镇统治者的文化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可以按材质、工艺、某个时代来收藏。但是按照整个历史来收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在于目前宋元以前的镇尺子数量比较稀少,市场上比较少见。因此,根据规模或某个时代的设计、雕刻等工艺标准进行收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尺子技术水平的好坏,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如一把好尺子,既是书画作品笔法和神韵的缩影,也是雕刻工匠高超技艺的见证。
对于最初的初学者,弘策表示可以先花小钱在市场上买一些,边学边摸索。他把北京的主要古玩市场分成几类。新手可以去潘家园、国保寺等地摊市场。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去成田古玩城、亮马河古玩市场、大钟寺古玩城等地探索。下一级是北京古玩城、天涯古玩城、大钟寺古玩城。弘策说,他给市场分类的时候,并不是说哪个地方高,哪个地方低,而是以他的经验来看,每个市场对应的售价和藏品质量还是有差异的,但这也是整体。即使在拍卖会上,他也错过了。当时他参加一个拍卖会,一把清中叶著名的红木尺,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