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的?
第一,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即“不争而柔”的思想。
庄子
老子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不折不扣,刚柔并济”,即不争名利,以柔制刚。这个基本思想贯穿了老子修身、养生、处事、治军、治国的思想。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在《庄子·养生大师》一文中,有一个关于一个懂牛的专家的故事。我师傅用刀分牛的时候,我师傅的刀专门走骨头和筋的缝隙,从来不用刀切骨头和筋之类的硬东西。普通厨师经常用刀砍骨头和筋,所以刀已经滚了一年了。我的刀用了19年了,还是和新的一样,没有一点损伤。
这种不与外界对抗的软性处事方式,是老子“不妥协,刚柔并济”思想的具体阐述和发展。
第二,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思想。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原始物质。它是不成形的,看不见的,它逐渐演变成宇宙万物。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天无道则不高,地无道则不广,日月无道则不运转,物无道则不昌盛。一切都取决于“道”,“道”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外界。而且“道”以自身为本源,永恒存在。
第三,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德性思想。
老子说,继承“道”精神的人是有德的。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最初的无形物质,它进化了万物,一直滋养着万物。但是它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没有表现出来,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继承了陶这种默默无闻的工作,没有表现出自己贡献的精神的人,都是有德之人。
老子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人无自性,神人无用,圣人无名”。也就是说,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追求个人利益,没有信用,没有名誉,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这是对老子君子观的具体描述和发展。
第四,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思想是对老子“善如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老子认为水滋养万物,但不是住在高处,而是住在低洼处。这种有所贡献但不求回报,甘于在平凡的地方生活的精神,就是一等善。
庄子是一个最善良的人。他学识渊博,经常聚众讲学,收徒,但不求名利。当楚威王邀请他当首相时,他拒绝了。他愿意在农村过清贫的生活,正好符合老子说的“好如水”的精神。
《庄子·秋水》一文中有个故事。一只大鸟从南海飞到北海,一路上它没有停下来。不练不吃,有泉水不喝。地上有一只猫头鹰在吃一只腐烂的老鼠。猫头鹰以为大鸟要抢它的烂老鼠,于是吼叫着威胁大鸟。但是大鸟对烂老鼠毫无兴趣,直接飞走了。
庄子把自己比作大鸟,名利地位等同于烂老鼠,说明庄子对名利地位不感兴趣。
《庄子·秋水》一文中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楚王打死一只乌龟,放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作为国家吉祥物。
秋水
庄子说,我宁愿做一只在泥里爬行的活龟,也不愿被光荣地杀死供奉。说明他宁愿在国内做个自由的穷人,也不愿在朝鲜当官。
这两个故事相当于庄子对“水有功德,惟愿居平凡处”精神的具体阐述和发展,即“善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