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到了,养生首先要“扶阳”
在夏天,阳是最强壮的,也是最脆弱的。
四时养生是中医养生的精髓。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身体的饮食起居和心情,可以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虽然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但也是阳气最容易受损的季节。在夏天,阳往往是地面上最丰富,地下最空虚。人也是如此。夏天,阳气活跃于体表,内空,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如果贪吃凉发,吃太凉,熬夜,过度劳累,很容易被邪灵乘虚而入。
暑邪耗津液,湿邪伤阳。
夏天是夏天的主气。中医根据“风、寒、暑、湿、火燥”的原理,认为夏季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液。但如果津液受伤过多,就会超过生理补偿的极限,必然会消耗元气,从而出现乏力、气短、懒惰等一系列症状。南方的夏天炎热多雨,空气湿度大。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对人体阳气有害。因其浊稠重,易阻气机。所以被暑湿之邪侵袭后,疾病缠绵难愈。
这就好比炎热、潮湿、炎热的天气对人体脾胃功能最明显的损害。如果人们在暑假和吃饭时过于贪凉,就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出现厌食、乏力、腹泻等症状。因此,在夏天,有一种倦怠,懒惰,不食的状态,这很可能是因为伤害了阳气。
夏天助太阳,秋冬受益。
既然阳在夏天容易受伤,自然要支持阳。即使阳没有受伤,扶阳对养生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以预防尚未发生的疾病。
夏天忽视阜阳,秋天就会生病,冬天就会加重。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在夏季保护人体的阳气,我们就能为秋冬保健奠定健康的基础。《黄帝内经》说“夏害夏,秋疟”,意思是说,如果夏天被夏邪所伤,当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到了秋天,人体就可能有疾病了。相反,如果夏季充分调养身体阳气,使五脏功能协调,秋季腹泻、冬季咳喘等症状就会相应减轻。这类似于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
传统艾灸可以扶阳。
日常生活中除了少贪多养,还可以用中医“特灸扶阳”灸疗主要有艾灸、火灸、天灸。
天久
天灸以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理论为基础,借助药物刺激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从而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般在三伏天进行。三伏天,气温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此时,通过将特制的药物涂抹在特定的穴位上,最容易引导药物从皮肤渗透到穴位和经络中,从而达到温经散寒、通络活血的效果。
火灸
该方法结合了艾灸、火疗、中药外用、按摩、穴位的优点,根据火为阳、艾灸温阳、经络扶阳等中医理论。,通过艾条、酒扶阳、火疗等方法。,在人体属于阳经和任督二脉的部位和穴位进行辨证治疗。艾条燃烧后,在体表穴位进行烟熏、熨烫或温热,可疏通阳经,刺激人体阳气,调节脏腑功能。
传统艾灸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艾叶为纯阳植物,具有消炎、化瘀、平喘、止咳、安神的功效。传统艾灸是通过熏、烧的方式,将艾草的药性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患病部位,达到疏通经络、温阳散寒,从而消除致病因素。艾灸时释放的近红外线在调节方面也强于远红外线。一般可选择气海、关元、命门、足三里等穴位艾灸,以养阳。传统艾灸也可以在家里做,但是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