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月十五出去散步叫“走万病”?
步行病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不仅仅是吃!其内容还包括杂技、表演武术、玩社火(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跳秧歌)等。正月十六晚上,“走万病”“走桥碰钉”更是别具特色。明清时期,老北京盛行女子“走桥碰钉”的习俗。元宵节狂欢的正月十六晚上,妇女们穿上白绸衫,成群结队地并肩出门,手挽手,一人持香在前面开道,其他妇女紧随其后,被称为“走离百病”。以同样的速度过桥叫做“到期”。据说这座桥寿命不长。过桥者可免腰腿痛一年。而“碰钉子”就是女人去城门洞碰城门上的铜钉,意思是这一招“适合男人”,也就是“生男孩”。“走脱百病”是一种通过观光、散步消除百病的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儿童或体弱者中进行。这项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在旧社会,妇女倾向于做家务和抚养孩子,所以她们身体疲惫和虚弱,容易生病。每年正月十六的晚上,主要目的是出去逛逛,意思是驱散家里的疾病。久而久之,形成传统习俗。这一习俗至今仍保留在郊县乡村,“百病同行”经过历代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也有白天行走的人,比如怀抱孩子的妇女,手扶着的病人,拄着拐杖的老人。在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里,山丘上,河流上,到处都有人在游荡。他们边走边看,有时还会唱歌,感觉神清气爽。通过实地考察,他们可以欣赏如画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益。
古都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元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这使得北京的传统民俗源远流长,特别丰富多彩。摒弃“走在桥上碰钉子”的封建迷信色彩,“走在万病之上”不就包含了“防病健身”“养生”的深远意义吗?如今,人们丰富多彩的春游活动、广泛的冬季长跑以及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也是“百病走”这一传统习俗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