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

春夏晴,春暖夏凉。春天太阳生,风寒之邪还是个问题,春天要注意保暖御寒。民间谚语说,春天不宜过早减衣,就是要养好人体的太阳。夏天太阳极强,暑热为邪,热耗气,气亦阳,故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季夜晚,人们喜欢乘凉,容易受到寒湿之邪的侵袭,从而伤害阳气。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冷饮,吃得太多容易伤阳。因此,夏季既要纳凉避暑,又要避免暴饮冷饮以免伤阳;夏夜乘凉时,避开湿漉漉的露珠,适当遮盖,避免湿冷。

秋冬多云,秋季多云,冬季多云。秋冬季节,燥邪伤阴,所以秋冬季节服用滋阴或涂抹保湿护肤品也有助于防止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秋天变得更冷,冬天更冷。人们喜欢吃辣,喝酒御寒。辛辣之品易上火,酒易湿热,多食伤阴。所以秋冬季节要忌燥邪,忌暴饮暴食,以防伤阴。

人们认为春夏温邪,夏邪易伤阴,应春夏养阴;秋天的寒邪和冬天的寒邪容易伤阳,所以秋冬要养阳。《内经》为什么只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众所周知,温暖的春夏容易伤阴,凉爽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容易伤阳。而春夏之际,人知养阴而不知养阳;秋冬季节,人知养阳不知养阴。所以春夏之际,有求滋阴却伤阳的人;秋冬季节,还有人因为要养阳而伤阴。

《内经》被世人很多人所忽略,但善于养生的圣人都能知道。所以说“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服从四季阴阳的变化,就是“顺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