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什么特点?

一、食物的“性”

在秋天和冬天,人们经常咳嗽。这个时候大家会想到吃梨或者喝梨水,有的会在梨水里加蜂蜜止咳。再比如,冬天,天气很冷,人们会喝酒驱寒。这些都意味着人们在利用食物的“性”。

饮食与健康首先要谈“性”。“性”即性,也叫“气”,是指食物具有寒性、凉性、温性、热性等不同属性,包括食物的来源、采集、贮藏、加工、烹饪、四味、五味、配伍、禁忌等。“饮食习惯”类似于中医的“药性”理论,称为“四性”或“四气”。

寒性或寒性食物:凡是适合热性体质和疾病的食物,都属于寒性或寒性食物。如适合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的西瓜;适用于出现咳嗽、胸痛、痰多等症状的梨,都属于寒性食物。

温或热的食物:与凉或冷相反,任何适合寒性体质和疾病的食物都属于温或热的食物。如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流鼻涕、头痛等症状;适合腹痛、呕吐、热饮的干姜、红茶;胡椒、酒等。,适用于四肢冰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都属于温热性食物。

平性食物:介于寒性和温性食物之间,适合一般体质,有寒热疾病的人可以选择。素菜多是一般的营养保健品。如大米、面条、大豆、红薯、萝卜、苹果、牛奶等。

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中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发现以平性食物居多;温度和热度是其次;寒凉在后。一般来说,各种食物都有营养保健作用,寒凉食物为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温性食物为阳性,具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的功效。

头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提到头发这个概念。感冒发烧几天后,有的人嘴唇上会萌出一个小疱疹。前阵子有个女同学嘴唇上起了好几个水泡,一碰就疼。医生诊断为“疱疹病毒”。她说她最近一直在吃榛子巧克力。医生判断,食用富含精氨酸的巧克力,促使休眠的疱疹病毒在体内“复活”生长,从而引发疱疹。

其实发制品并不都是热性食物,发制品的含义和概念一般有辛辣热性制品、海鲜制品、鱼腥味发制品等等。对于身体虚弱、大便稀薄、肚子疼、四肢发冷的人来说,西瓜、雪梨、香蕉等寒性食物成为“头发”;对于面红、发热口渴、失眠焦虑、痔疮出血的人来说,生姜、辣椒、白酒、大蒜等热性食物都是“头发”。所以“头发”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关键还是看个人的体质。

有时候,家长会带孩子去吃肯德基、麦当劳的鸡腿、鸡翅,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鸡肉还是少吃为好,因为鸡肉是热的有毛的,吃多了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胖。而且古人认为年轻人多吃肉容易引发性欲,所以最好的原则就是少吃肉。

二、饮食五味,各有喜好。

饮食五味是指食物的五味:酸、甜、苦、咸、辛。五味各有喜好,是指食物中的五味对人的五脏六腑有各自特定的亲和力,比如某味喜欢某脏,某脏喜欢某味。在《黄帝内经》、《苏文》、《五脏形成论》中均有提及:“故心苦、肝酸、脾甜、肾咸,亦是这五味之合。”欲望就是喜欢需求;在一起,是合适的。

1.食物偏好

中医认为五脏各有喜好,食物有偏。《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说,“五味各行其道,谷味酸,肝先行;山谷的味道是苦的,所以先走;咸,先取肾;谷甘,脾先取;顾维信,先去肺。”去就是进。

“谷之味酸,肝先行”,酸性食物先入肝,是走筋,因为肝是主筋。如果你有肌腱或肝病,不要吃太多酸的食物。酸是主要的涩,太收敛,肝气就长不起来。

“谷苦引心先”,苦物先入心,心主血,苦物引血。夏天,人们提倡吃苦瓜降火,其实就是为了让心火不要蔓延太大。

“谷味咸,先去肾”。咸食先入肾,肾主骨,入肾为骨。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活力,活力藏在肾里。人的生命力一般是怎么出来的?吃盐。吃盐是调节我们活力最简单的方法。现在大家都喜欢吃浓烈辛辣的东西,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都有胃病的原因。

“谷之味甘,脾先行”,甘先入脾,脾主肉,甘之物归肉。他们和孩子一样,因为脾脏还没有发育好,脾虚,所以特别喜欢吃糖。如果一个人脾胃有病,就不要吃太多的甜点,否则会增加脾脏的代谢负担,使脾脏更加疲劳。

“谷之味辛,肺先去”,辛辣之物先入肺,肺主气,也就是说,辛辣味去。比如我们吃辣的时候打喷嚏流鼻涕,就是因为辣的喘不过气来。

2.五味过盛的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球约有1/3的人盐摄入量超标,盐瘾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仔细想想,其实不仅仅是咸,五味中的其他四味——酸、甜、苦、辣都有。由于口味独特,长期受到各自爱好者的追捧,导致队伍越来越庞大,川菜、贵州菜的流行就是明证。

一个60多岁的女士,嘴里总觉得没味道,每顿饭都要加点盐才好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高血压。随着老年人身体逐渐衰老,舌头上的味蕾也随之萎缩退化,味觉神经也会变得迟钝。直接后果就是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很多老年人会不由自主地采用“浓汤厚味”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对老年人非常不利,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

《内经·五脏代》中明确指出:“多食咸食,则脉凝变色;苦吃多了,皮肤会皱,头发会拔;吃辣多了,肌肉会焦虑,爪子会干枯;酸吃多了,肉会酥脆,嘴唇会露出来;如果你吃太多甜食,你的骨头会疼,你会掉头发。这也是五味之伤。"

“咸食过多,使脉凝而变色”,脉为血。这句话的意思是,吃太多咸的食物使血液停滞在血管里,甚至变色。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能体会到这个道理。比如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很容易引起高血压。哈佛医学院研究发现,如果每月戒盐一天,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至少下降10%。

"如果你吃太多苦味的食物,你的皮肤会皱缩,头发会脱落。"如果你吃太多苦味的食物,你的皮肤会枯萎,头发会脱落。在中医里,苦的意思是“冷”,所以对于热体质的人来说,少量的苦对身体有好处。但对于身体虚弱、体质偏寒的人来说,吃太多苦会让人四肢无力。

“吃辣多了会肌肉焦虑,爪子干枯”,吃辣多了会肌肉抽筋,爪子干枯。多吃辛辣食物会破坏胃黏膜,刺激肠道,诱发各种胃病。长期吃重辣也会导致内火过盛,肝火上升;胃火太旺会导致口苦、口干甚至口臭。辣椒无味,好吃的都得分。血属阴,味也属阴。如果你吃了太多的胡椒,人们的嘴唇会生疮,这也可能导致便血或肛门疼痛。现在社会上“吃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没有辣椒是吃不下去的。医生用中医怎么解释这个?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弱,味觉越来越弱,要用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来调整肾经,帮助运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人压力太大,抑郁。因为气味浓的东西有逃避的能力,吃辣椒会让人心里有点停滞的感觉。

“多吃点酸的,肉会嫩一点,嘴唇就露出来了。”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不利于活动。前面说过,酸入肝,但肝是主肋,所以酸吃多了会伤肌肉,活动不利。

“甜食吃多了会骨痛脱发”,甜食吃多了会骨痛脱发。冬天甜食不严,甜食吃多了会影响肾脏的收敛功能。肾主骨,所以甜食吃多了,骨头会疼;头发是肾之花,也就是说头发是肾之花,头发黑不黑与肾有关。甜食吃多了会影响肾脏,也会影响头发,使其脱落。

所以饮食中五味一定要调和,有益健康。如果五味太偏,就会引起疾病。《黄帝内经》已经明确指出:“所以要五味调和,骨骼正常柔和,气血运行,理密。如是,则骨精,道如法,有天命。”即五味搭配得当,气血才能充盈,身体各系统功能才能调和。这才是延年益寿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