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养?

1.中医重在养生。

中医主张:“上医没病的病,中医要病的病,下医有病的病。”换句话说,中医重在养生。可以说中医养生理论大家都懂一点,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麻烦医生开药。这是一种养生的方法。以前,孩子要想平安,就应该饥寒交迫。孩子不能吃得过饱、过暖,甚至大人吃饭也不能吃得过饱。这也是中医的养生方法。早上打太极拳,业余时间听古典音乐,练书法,都是中医养生的方法。但是像百米赛跑,跨栏赛跑,跳高,虽然有些运动员能拿世界冠军,但是我们大部分运动员都是伤病缠身。这样的锻炼对健康没有好处。

西医称传统医学为替代医学,有的称传统医学为补充医学,即西医治疗效果不好,中医也可以治疗。其实西医才是真正的补充医学和替代医学。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四肢衰竭,更换四肢,如果心脏衰竭,更换心脏,如果肝脏衰竭,更换肝脏。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替换,现在除了大脑,什么都可以替换。另一种是补充。现在电视上每天都能看到补钙的广告。我们中国都缺钙吗?补钙能解决问题吗?钙过多会造成孩子器官钙化,体内血钙过高,想降也降不下来。人体缺钙是人体机能的问题。人体不能吸收和运输食物中的钙,但功能问题要解决。所以有些骨质疏松症患者吃了钙,器官就钙化了,骨头还是松的。补钙的方法其实是错误的做法。骨质疏松症不是按照西医的理论简单补钙就能解决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钙的吸收和转化。电视上报道有人吃了蛋白粉反复胃出血。医生查不出原因,就问了他的饮食情况。男子说最近吃了两三个月的蛋白粉。医生让他暂时不要吃蛋白粉,果然两三个月后就好了。所以,人体并不是越好越好,而是要注意平衡。中医理论讲究养生保健。中医的保健就像一个消防队。工作人员四处检查,看似没有功劳,但起到了预防作用。西医就像消防员。哪里有火,他就在哪里忙。大家都烧得鼻青脸肿,功劳好像很大。有句成语:突如其来的薪水没有风度,不知所措才是上宾。现实很符合某些人的心理:中医“劳而不获恩”,西医“是座上宾”。但如果平时注意保健,为什么一定要去医院的急诊室呢?

2.养生的概念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的内篇。所谓生活,就是生活、生存、成长;所谓保养,就是保养、调养、调养、滋补、调养。养生是通过养神、调节饮食、锻炼身体、慎行房事、适应寒冷和温度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综合性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我国传统的保健身心、强身健体、防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一门实用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称为“养生之道”。比如苏文的《古代天真论》说:“古之人,知之,学之以阴阳,和之以卜筮,节制饮食……”这里的“道”就是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取决于能否理解养生之道,更重要的是能否将养生之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历代养生医家由于实践和经验的不同,在安神、动体、固精、理气、食补等方面各有侧重和长处。从学术流派看,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师养生、佛教养生、武术养生。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保健的内容。

养生理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吸收各家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滋养身心、协调阴阳、顺应自然、滋补饮食、慎独生活、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节制饮食、养精蓄锐、益气调息、运动适度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饮食养生,强调食物保养、美食节、食物禁忌、食物禁令等。药物保健要注意药物维持、药物治疗、药物禁忌、药物禁用等;传统体育养生有很多种,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养生等等。静态练习包括放松、内功、力量、气功和气体运动。动静结合的练习有空劲练习、身心桩等。无论选择哪种运动,只要练好,持之以恒,都可以收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针灸、推拿、按摩、拔罐也方便有效。这样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广为流传,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也一直是古往今来人类不变的愿望和追求目标。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日益繁荣进步,精神活动丰富多彩,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长寿的期待越来越迫切,“活到一百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但是人怎么才能达到健康,怎么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学习并遵循养生法。中医认为养生的本质是达到“身不蔽体,神不散”。养生的核心是“调和阴阳”;养生的原则是协调脏腑,护阳益阴;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清静爽口,禁欲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养生之道是四时冷暖,情志相和,慎独生活,强五脏通经络,避虚邪,健健康康。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总结如下:

(1)协调脏腑: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五脏的阴阳是人体阴阳的基础。五脏功能的正常协调和脏腑形体精神的滋养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五脏之间的协调是通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的关系来实现的。如果有系统,就能维持动态平衡,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脏腑协调的生理意义决定了其养生作用。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脏腑的协调是通过一系列的养生措施来实现的。协调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脏腑协同作用,增强机体代谢活力。二是纠正偏差。当脏腑之间偶有不协调时,应及时调整,纠正其偏差。这两个方面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中,如:春季补肝,夏季补心脾,秋季补肺,冬季补肾;在精神养生中强调情感慰藉,避免因野心过大而损伤五脏;强调五味调和,不要太偏等。在饮食和养生上都是按照协调脏腑的指导原则来实施的。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战术”、“八段锦”、“五禽戏”,都是为了增强脏腑功能而编的。因此,协调脏腑是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经络通畅: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了,气血才能在全身流动。只有经络通畅,脏腑相通,阴阳相交,才能滋养脏腑,活血化淤,化淤抗神,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新陈代谢的旺盛。所以经络是用来沟通的,经络的通畅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一旦经络不通,就会影响脏腑协调,阻碍气血运行。所以苏文《调经论》说:“五脏皆出自隧道,以通气血,气血不和,百病生变。”因此,经络通畅常被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养生法中的通络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激活筋骨,以疏通气血。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来达到所谓的“动以达郁”的锻炼目的。锻炼筋骨会促进血液循环,经络通畅。气血脏腑和谐,你就健康无病;二是开通任督二脉,平日操作。在气功指导法中,有任督二脉开通运行日、周的说法。任脉沿胸腹部中线运行,所有阴经均可调理阴经气血。督脉沿背部中线运行,督脉的阳脉可以调理阳经的血液。任脉和督脉的相互沟通,可以使阴阳经脉的气血相互绕流、交叉。因任脉、督脉沿胸、腹、背运行,两经相通,能促进真气运行,气血运行似周向流动,故在气功指导中称为“周天”。它被称为“周晓天”,因为它只限于任督二脉,而不是全身经络。在小周天开启的基础上,全身所有经络都被打通,称为“大周天”因此,说该系统开启是因为在气功和导引中,需要通过有意防御和调息来促进气血循环,打通经络。一旦大小周日能运行顺畅,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到滋养,精气充盈,精神旺盛,身体就会健康,不会生病。

(3)安静休息:人的精神活动极其复杂,情绪表达形式多样。中医把人的情绪活动分为喜、怒、忧、思、悲、惧、惊等七种表现,简称“七情”。七情的变化不仅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和活动方式,还可以改变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在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精神来调节,所以精神很容易受到损伤和破坏。所以中医提倡形神双修,首要的是养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的根基。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但是,休养生息才是第一要务。《内经》说“静则神藏,急则神亡”。所以,养心之道,就是用“静”字,使人的精神情感活动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状态,从而摆脱杂念,内无所存,外无所求。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利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老,抗衰老,延年益寿。但静之法,并不是要求人无知,没有欲望,没有理想,没有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分压抑自己的思想,或者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注,保持精神宁静,“静言养神,少思养神”,避免“想多了会有危险,想多了会分心,愿多了会迷茫,做多了会疲劳”。少想少要,必须依靠思想的纯洁,克服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主张知足者常乐;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哲学的态度,避免无原则的争执。要达到心灵的平静,一定要注意闭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闭眼有利于心灵的平静。特别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片刻的休息往往能使人平静、从容、精神克制、心情舒畅。

(4)节欲养精:因为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保持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滋养精是非常重要的。《经典之经》明确指出:“善于养生者,必珍其精,精满者,则元气充沛,灵满者,则健康,健康者,则少病,气壮则老,皆以精为本。”保存精子的意义在这里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养精的意义在于保养肾精,也就是狭义上的精。中医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都是由肾所主导的,所以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肾脏在人体脏腑中非常重要,也是储存精气的地方。"丈夫的本质是身体的基础."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五脏之阴取自肾阴,五脏之阳取自肾阳。占人认为“房子太大,会伤肾,‘肾精尽’,失太多,下元不足,肾阴或肾阳亢盛,即阴阳失调,百病皆因阴阳失调”。中医常把肾功能的衰减作为衰老的标志,所以养生把节制房事作为极其重要的抗衰老措施。脚好了,就有足够多的学员,有足够多的学员,就能防老抗衰。雌雄生殖的本质是人类先天生命的源泉,不可过度外泄。如果沉迷于性欲,会使精液干涸,真气消散,导致早衰。钱进·方耀指出:“疲惫导致疲惫。所以,你要桀骜不驯,你就精疲力尽,精疲力尽,病入膏肓,危在旦夕。“重要的是告诫人们要保养肾精,这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足以说明精气不能耗伤,养精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其意义就在于此。

要达到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禁欲。所谓禁欲,是指对男女的禁欲。自然,男女的欲望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不能禁止,但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分,这样既不是绝对的禁欲,也不是过分的纵欲,这才是禁欲的真正意义。节制可以防止阴精过多外泄,保持精气充盈,有益身心健康。在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如性保健、气功、导引等。,有禁欲和保精的具体措施。二是保存精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精华。精是先天的,生于水谷,藏于脏腑。五脏相和,精气自然养成。所以,养精是通过养五脏而不使其伤过重,调戏五脏而不使其过重,避免损伤和衰竭,从而达到养精的目的。在传统的保健方法中,这一保健原则已在各种方法中得到贯彻,如情绪调节、四季保健、日常保健等。

(5)调息养气:养气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养气和理气。元气充足,就有活力,气机通畅,身体就健康。

要保持正气,首要的是遵循四季,小心生活。如果人体能够适应四季的变化,杨灿就可以免受伤害。《内经》说:“天之气若静,则以志治之,顺则阳固。虽有贼恶,必有害。这是由于时间顺序。”所以四季养生法和日常生活养生法都是以保持元气为主。维护正气,基本点是养后天,护先天,通过饮食和营养来滋养后天的脾胃,使水谷精微,气盛。节欲、固精、避劳是保护先天元气的方法和措施。先天和后天充足,正气可以培养,这是维持正气的另一个方面。另外,调情可以避免正气的伤害,节省言语可以使气不散,都是维护正气的措施。

至于理气,主要是调息。类比经典指出:“善于养生者导趣,此说应以呼吸为准。”呼吸和吸气可以调节呼吸,疏通行气,传播行气,保护气血循环,畅通经络。所以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呼吸方法,胎息,气功,把呼吸重新调节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指导、按摩、健身、针灸。通过不同的方法,激活筋骨,刺激经气,疏通经络,从而促进气血运行,达到增强气的运行,搞活代谢活力的目的。苏文《俱痛论》认为:“百病皆气生”,强调气失调是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人体内气的畅通与肝的宣发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具有调节全身气机,调理精神情志,促进津液血液循环的功能。当肝脏正常排泄时,气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经络就会畅通,脏腑就会协调,阴阳就会平衡。如果肝不泄气,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滞血瘀,或者痰瘀互结,或者气滞化为火,或者脾阻滞胃,累及他的脏脏器官,引发各种疾病。足以看出,在众多养生方法中,养气被视为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实施可见养气的重要性。

(6)综合调养: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养生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关注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综合考虑,全面调理。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具体包括:遵循四季,小心生活,调整饮食,戒除情欲,调情,锻炼身体,针灸,按摩,推拿,药物养生等诸多方面。正如李咏在《医学概论》中所指出的:“避风寒护其肤,护其五脏”,“闲息养其筋骨,护其五脏”,“戒淫养精,慎思养心”,“淡味养血,静心养气”。避风御寒就是四季养生,协调身体内外功能;劳逸结合就是生活要小心,防工伤养生,脏腑要协调。戒淫、正念、淡味等。指精、气、神的维护;运动、针灸、按摩,就是调理经络、脏腑、气血,使经络通畅,气血绕流,脏腑协调;药物保健药物足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从以上不同方面对身体进行充分的调理和保养,使身体内外协调,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失衡和偏颇。达到人体内天人、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统一,就是综合调养。

3.中医养生三要点

综合调养作为保健的指导原则之一,主要是告诫人们要有整体的保健观念。其要点如下,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的保健:保健可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延年益寿。但在实际的调养过程中,也要适度。无论哪种养生方式,适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中庸,就是要恰到好处。总之,养也不过分,养也不晚。过分注重保养,就会前前后后,无所适从。稍微干活,就怕浪费气,伤了精神。如果夏冬稍有变化,就待在家里;我认为吃滋补可以延年益寿,所以我会吃肥的,新鲜的;怕胖,怕甜,怕油腻,同时节食,少吃,等等。虽然想养生,但是养的太多又束缚。我不敢,那也不行。健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所以养生要适度,要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要符合其常态,才能真正达到“活到寿终正寝”的目的。

(2)不要太偏颇:全面调养要注意不要太偏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补偿”就是养。所以饮食强调营养,食物一定要补;为了延年益寿,还用补药作为辅助;日常生活强调舒适,以休息为第一衡量标准;当然,食补、药补、休息都是养生的有效措施,但如果用得太多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食补过多会导致营养过剩,药补过多会导致阴阳过度,休息过多,不活动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衡。还有一种情况是“生命在于运动”,只强调“运动永无止境”,使身体超负荷,消耗大于供给,忽略了动静结合,适度的休息和休息,也会造成代谢紊乱。虽然主观愿望是养生延年,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综合调养提倡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虚减实,滋补身心。要照顾好全身,不能掉太多。太多了会失去保健的意义。我们虽然有延年益寿的愿望,但却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在考虑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综合护理强调全面、协调、适度,同时强调护理要有针对性。所谓案例支撑,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分别养。不能片面,只是总结一下。

4.保持健康。

不变意味着持久和不变。养生不仅需要方法得当,还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只有坚持不懈的调整,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养生贯穿一生: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生命的长短,所以养生必须贯穿一生。中国古代保健专家非常重视整体保健方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提出了“养、治、保、延”的思想。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孕期保健和中年调理的重要性。他指出,父母一生往往是出生前的决定性时期,要高度重视节制饮酒,以保存精血,造福子孙后代。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儿童要补肾,通过后天效应来弥补先天不足。保存真实的袁琪对中年健康意义重大。人的成年期是一生中的盛世阶段,专家提出:“适合治病的药要减毒,使之全部成真。”这种“减毒”防止伤害正气的思想,对防止早衰有重要作用。通过中年的调整和培养,为进入老年做准备。人到老年,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对内要养精、养气、养神,对外要避六淫之邪,保护正气,帮助虚弱。对于老年人来说,视阴阳气血亏虚,采取针对性的保健措施,适当运动,辅以药物和食疗,有利于延年益寿。古代人的整体保健思想更符合现代人对人类生命和保健的理解。

(2)练习最重要: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一旦选定,就要一心一意,言简意赅,切忌善变。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规律,一心一意的精进可以加强生命运动的节奏,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性。如果不能通过同时练习几种技能,把每一种技能都学透,就无法强身健体,而且各种技能的规律也不完全相同,相互干扰,影响生命活动的秩序,无法增进健康。

古人云:“药不贵,病者好;法无优劣,机遇奇妙。“要想练武练得健康,一定要遵循各种方法自身的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专心练习,不要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做到“三心”,即信心、专注、恒心,掌握正确的方法,努力学习,细心体会,就一定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生命化养生:倡导生命化养生,就是将养生方法积极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认为工作、休息、坐、卧、衣、食、住、行必须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和自然、社会的规律,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养生是人类和社会的需要,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保养。只要把养生的思想深入生活,掌握健身的方法,就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增进健康。

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家和养生专家对养生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医养生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形成了丰富系统的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实践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世界保健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疾病预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