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芳的修真之心——引自《吴楠芳文选》
2.戒律是基于人为的规则使人接受,是外在的戒律;禅武的修行是以生命为戒,让人在修行中遵循生命之道。这是一个内在的规则。
3.古轮拳是通过人的修行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通过身心的修炼来达到自己的精通。失道之术从何而来,救道之术从其本身而来;自我力量的丧失是什么,拿了又有什么用?神分心,很难做到攻防一体。所以,拳击最好的体现就是技巧的自由运用——九法合一,一势为优,万势通用。
4.禅就是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调整自己身心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武。金刚不坏,才能尘不染。
5.所有的方法都属于生活规律,所有的技巧都属于心灵趋势。实践生活,进而实现性。
6,先练一心再练一体,可以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生存。进步是勇气和勤奋,生存是庇护。勇敢勤奋不活!
7.修行不是修行,是悟。当每个关节都实现了,就变成了。
8、心无所居,无所事事,专注无念,努力投胎。
9.没有确定的规律,所以我们可以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教育不同的人。
10,打架不是为了消灭人,而是为了化解对方猛烈的攻势,从而抓住对方,消除对方的敌意和愤怒,重新创造和谐。所以,打架和禅宗慈悲并不矛盾。
11.呼吸是冥想中的调息,手脚动作是拳击中的调息。起伏都是符合规律的,手脚动作一定要流畅。内外神合一,这叫调息。随着身体动作旋转,纵横交流,无停滞,一口气流行,循环不息,这叫停止,也叫脱胎换骨,神化。虽然一个是动中求静,一个是动中求静,两者看似不同,其实里面的道理是一样的。
12,拳不在形,而在气。一个完美的空气和一个正方形的形式,你可以毫不延迟地移动。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不灵通。夫道为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虚空,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只是说的问题,命在天,性在人,理在物,理在拳。所以少林禅拳的形式与其他门派不同,归空之道为一。
一曰:一阴一阳为道。如果阴偏阳,那都是病。老婆的生活,饮食不调和,气血不调和,精神不振,都是因为阴阳不调和。所以古人发明了修行身心的方法,使人全神贯注于琢磨和思考。为了符合它的方式而实践它。时间长了就能恢复原状。但是我国的拳术流派众多,形式各异,应用也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穷尽一生,也不能在过去尽善尽美。
我从小练拳很好,很少跟爷爷吴有德学少林禅拳。稍大一点,我和张庆和一起学习。四十年,我获得了拳击的精髓。有些人不敢对自己保守秘密,还想本着先人的口头和衷心教导,与人分享相同的利益,让读书人得其真意。
不同流派的拳法,形式不同,原理相同,用法不同,其中有一种就是支配他人而获胜的一种。据少林禅拳,集百家之长,融禅武医于一体,以身、心、气合一为基础。身练体术元气,心练心法,气的脏腑调理秘诀。三者合一,禅之魂,武医禅之用,最后三者与万物和谐。
我怕老祖宗的心血久了就不知所措,就和大众说说。但是,我为自己学术知识的贫乏感到羞愧,或者说我没能充分发挥前人的妙用。希望各位同仁随时补充,发明自己的方式。
我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受家庭影响,我从小就接触少林古圆拳。小时候经常和功夫深厚的曾祖父一起出去给人治病。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全身心地跟着爷爷(吴有德饰)练拳。后来,我得到了我的师父张庆和的指导,我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我的祖先传下来的禅宗拳的精髓。这些年来,通过长期的修行和悟道,对少林禅拳的智慧和慈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禅宗拳法是历代少林僧人和民间武术家在中原地区相互征战,历朝更替一千多年,默默守护少林净土,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养生文化、禅宗文化与佛教徒慈悲的禅心相结合的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它深刻、朴实无华,刚柔并济,老少皆宜。其内涵最重要的是以慈悲为动力,直指人心,能让人心安,让所有人安心,让国家和人民平安。
禅拳的练习来源于自然。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内心的意识,日积月累按照拳法战术的要求,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最终达到禅、武、医悟道的境界。
桩功的改变应该是行动的改变。往前走的时候要先动臀,臀力挂肩。不要努力改变腿的力量。只有你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才能松紧适度,灵活机动,起伏分明。全身是一个整体,变化都是由心控制的。要提高禅宗拳法,就要时刻品味心灵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运用,长期锻炼,达到一口气融为一体,形神兼备的目的。禅拳的练习从桩功开始,然后是步法和简单动作的练习,再到套路的练习,最后是器械的练习。
自古以来,武术界就有南拳北腿的说法。所以少林禅拳主要以根训为主。少林拳不仅要有坚实的底盘,还要有灵活的根基。第一个公式说:全身都是手,可以从脚开始走。这句话说明了根的重要性。少林禅拳的力量是一种自然旋转翻滚的力量,也叫混桩。长期练习可以使你身体轻盈,脚步敏捷,气势健康,力量稳定。从每个趋势慢慢开始,始终掌握全身的协调运用。就像《拳术总结》里说的,身体靠滚动运动,手向外滚,身体靠腿和手一起运动,三段自排。姿势的自然性对力量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拳法口诀说:举降时练,六道结合要自然。理所当然,一根毫毛可以刺穿皇冠,一颗牙齿可以折断黄金,一个舌头可以摧毁牙齿,一颗钉子可以穿透骨头。四大功能合起来回归内心,内心的力量就出来了。长时间努力,自然会加快速度,这就是爆发力的作用。但必须明确的是,少林禅拳的爆发力来源于身体各部分的有机结合和内气的充盈,即内外结合。
禅宗拳法的演变要不断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践。正如至尊禅拳的基本训练方法所要求的,两肘横摆不离肋,走起路来虎声无声,龙兴莫测,表现出攻防的严谨,攻防的表演,内功的高深莫测。所以,功夫越精通,一举一动越跟着,精力越旺盛,内外联系越紧密,越灵活,变化无穷。比如我曾祖父的师傅陈墨,走路像只苍蝇,没湿鞋就过河,我曾祖父(沉默的)把他的手肘碾成粉末。当然,他们惊人的功夫不是靠外在的练习就能达到的。少林禅拳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内功修炼。
禅拳不同于竞技武术,它优于武术,它与人的思想和行为融为一体,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没有好的修行,很难理解少林武术的内涵。没有内心的练习,很难提高功夫的意境,更不可能达到转化。内在修养分为心性修养、修德和禅悟。修身养性和修德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要心平气和,乐于助人,放弃他人,富有同情心。我发现那些在禅拳修行上有所造诣的人,都有菩萨心肠,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修炼修德之心,可以使人的外在行为和思想达到一种默契。人的气机通畅,五脏功能增加。因为禅是行气,人的思想纯洁,意志专一,排除杂念,自然很容易提高功夫。
禅是在培养修德心灵的过程中实现的。功夫离不开禅,练古禅武术要处于自然的运动状态。如林中虎啸,山涧猴跳,万里蓝天鸟飞,茫茫草原马跑。但是人总会有很多烦恼,有些烦恼会导致气血停滞,阻碍功夫的进步。禅的智慧可以打开人自己的内心,实现和达到自我完善,产生一种自然的状态。
禅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心境。禅是自然的、自在的、明丽的,通过持之以恒的修炼可以完全体会到。禅是一种内在的智慧,是武术的前身。不懂禅就练不了禅拳。禅拳可以将人的身心与自然乃至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但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只能在实践中自己体会。师父曾经阐述过禅宗的理。他说:禅不是迷信,而是根据佛教来修心、修德、修善,使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自然心、一颗慈悲心、一颗济世心。
禅是武学的基础,武学是禅意的体现。禅拳内涵极其丰富,不是花架子,而是人生智慧的结晶。禅若失败,武功无法成就。我师父说:禅拳在零是不完整的。禅拳就像大海,包含了所有内功修炼的点点滴滴。
禅拳的修炼是一个人修炼身心的过程,以达到祛病强身防身的目的。它包括养生和武功两个方面,其中养生尤为重要。
养生是功夫之源。如果你不能培养它,你不能实践它。禅拳讲究的是修炼和修行的结合。练禅拳可以使人的五脏六腑功能越来越好,经络血管运行越来越和谐。要把少林疗法和食疗结合起来,保持窍通畅,清淡素食。没有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养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需要对人体和自然界万物的阴阳转化有所了解。内外变化各有特点。只有了解和认识自然,才能认识人体的奥秘,才能从其特征推断出自然的奥秘。少林禅拳通过观察自然来学习人体的奥秘,从人体中获得认识自然的灵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更好地理解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的含义,是功夫达到最高境界的重要因素,可见养生的重要性。保健和医术是一家人。懂保健就懂医术。
总之,禅拳是自然的,身心健康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拳法的核心是养心、修德、延年益寿,修炼的方法是禅、武、医相辅相成。护理在冥想中很重要,有助于修行。要想在功夫上达到很高的造诣,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磨砺过程,要深刻理解禅与武术的关系,要知道脏腑对武术的帮助,从而提高功夫。
禅宗拳法慈悲为怀,融入了佛教徒的无穷智慧,处处闪耀着慈悲的吉祥之光。这可以从其内在的价值取向上体现出来,追求人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智力很高。如果能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它们,它们会得到好的结果,而如果用错了方法,它们会遭受无尽的伤害。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需要智慧。而美分内外,禅拳追求的是自然的内在美。成长智慧可以从外部寻求,但会给别人、大自然、各种生物带来灾难。而禅拳则将智慧的获得完全集中在向内求,从心求。练习禅拳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内心探索智慧的过程,让自己的心灵越来越慈悲,从而放射出人性的内在魅力。
禅拳充满慈悲,是一种通过慈悲修炼获得人生智慧的学问,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光明大道。
总之,少林古圆拳是武术中独一无二的瑰宝。它是真实的,慈悲的,它是基于现实的,慈悲是灵魂。它不仅包含了至高无上的功夫和禅宗,而且有着无价的文化精髓、人生智慧和拯救世界的良方...通过练习古老的少林圆拳,可以领悟天人合一的奥秘,拯救生死,强身健体,为全世界谋幸福,陶冶性情,享受人生的内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