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和节气的习俗活动和健康秘密
春分和节气的习俗活动
立一个鸡蛋
"当春分到来时,鸡蛋是美丽的."每年春分那一天,全世界都有几千万人在做“竖蛋”实验。这种被称为“中国定制”的玩具是如何成为“世界游戏”的,目前还很难考证。但是,它的玩法确实简单有趣。
春节
春分也是春节的开始。春节,即扫墓祭祖的开始,也叫春节。扫墓前要在祠堂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宰杀猪羊,请鼓手演奏,礼生念祭文,引三颂。春分扫墓开始,首先是祭扫先人和远祖的坟墓,全家、全村都要大规模出动,队伍往往达到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开基祖坟和远祖祖坟扫墓后,再分房给每个房间的祖坟扫墓,最后各家给私家扫墓。
吃春季蔬菜
子曰:“时不时,不吃。”食物有它自己的季节。顾名思义,春菜就是春菜。
在岭南地区,有在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生苋菜,村民称之为“春蒿”。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春菜了。在野外搜索时,往往是绿瘦的,大约一个手掌的长度。采摘下来的春菜,一般在家里和鱼片一起熬制,称为“春汤”。有句顺口溜说:“春汤脏,洗肝肠。全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春分到了,发个春牛图。春牛图是指将一年四季的节气印在红纸或黄纸上,再印上农民耕田的图案。发图的人一般都很会唱歌。他们主要说一些春耕、好运不违农时的俗语。他们每去一家,更是即兴发挥,让主人高兴,给钱。这些话虽然说出来很随意,但是很悠扬。俗称“春”,春人称为“春官”。
粘麻雀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要在家里吃饺子,要煮十几个或者二三十个不含心的饺子,用细竹叉放在室外的田里,叫粘雀嘴,防止雀害庄稼。
去郊游和放风筝
春分过后,人们开始陆续去郊游。放风筝是户外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古代也有春分喝花酒的习俗。在这一天,所有年龄的人,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会花。
风筝,古称“风筝”,北方称“风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子”和“风筝”都是鹰类猛禽。在古代,风筝多以丝或纸制成鹰的形状,所以风筝也被称为“纸鹞”和“纸风筝”。后来风筝有了不同的形状,大部分都是在春天放飞的。
喝春酒
中国浙江和山西的春分酿酒习俗。有古书记载:“春分所酿之酒,贮于瓮中,三日后糟粕自融。它的颜色是红色的,它的味道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坏,这就是所谓的春分酒。”
崇拜
春分前后的民间节日有2月15日张凯的生日:王声,又名“陈”是唐代勇士陈元光,为漳州立下功勋,死后成为漳州的守护神。2月19日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每到生日,很多信众都会去观音庙朝拜。2月25日三山王祭祀日:三山王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名山、金山等山神。早年潮州客家移民淳为守护神,所以信众以客家人为主。
春分的健康秘密
第一,调养精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要放松,豁达,乐观,克制抑郁和愤怒,滋养大自然。节假日去散步,游山玩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通畅,精力充沛。
第二,御寒
春天要晚睡早起,多做户外活动,舒展身体,让一天更有活力。春天尤其要注意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冷乍暖的特点,衣服不能减,冬装脱得太早,极易受凉伤肺,引发呼吸道疾病。按照“春捂秋冻”的原则,衣服必须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以适应春天多变的气候。
第三,调整饮食
春季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温,营养丰富。健脾壮阳的原则是避免太酸,清淡可口,油腻生冷,尤其是不要多加辛辣热性之品,如人参、鹿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热上火。春天要多吃蛋白质中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各种黄绿色蔬菜,如瘦肉、豆制品、鸡蛋、胡萝卜、菜花、大白菜、甜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还应注意不要过早暴食冷饮等食物,以免伤胃伤阳。
第四,运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实物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驱旧吸新,滋养脏腑。春季多运动,会增强兔子的疫情和抗病能力,减少一年中流感等疾病的发生,使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和春游。
动词 (verb的缩写)防止春季嗜睡
春天天气晴朗,但许多人感到困倦。又累又晕,早上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所说的“春困”。春天的困倦并不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由于体内循环的季节差异。春天气候变暖,皮肤血管松弛,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皮肤末梢供血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所以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大脑中的氧气会感觉不足,所以会感到困倦无力。
那么如何减少和预防春季嗜睡呢?一是要保证睡眠,早睡早起,克服消极懒惰的思想和情绪;第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第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和暴饮暴食是春季嗜睡的重要原因,因此宜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不宜过饱。第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抽烟。如果不太冷的话,适当的减一些衣服或者用冷水洗脸,会尽快消除睡意。
春分和节气的天气特征
(1)低温阴雨天春分期间,冷空气不断入侵我国南方,春季会出现低温天气。这个时候,持续的阴雨天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平均气温低于10 ~ 12℃(各地区标准不一致)5-7天以上,可能造成严重的水稻烂秧。因为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当气温在10 ~ 12以上,晴天最低气温在5℃以上时,对所有秧苗都有利。反过来,如果有低温阴雨天气,就可以想象了。霜降是春季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产物。在气候较暖的情况下,寒潮相对少见,但也不可大意。
(2)倒春寒初春,气温上升较快时,会持续一段时间偏低。这种天气现象被称为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的主要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倒春寒,正好发生在春分,1976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粮食种子损失就达7-8亿斤。
(3)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的春旱,据说是“十年九春旱”,“春雨贵如油”。冬季少雨雪时,冬小麦处于越冬期,对缺水不敏感。三月后,土壤解冻,小麦变绿;春天,庄稼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持续偏少,旱情就会明显体现出来,苗的情况可想而知。
(4)沙尘暴的春分季节,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仍处于冬春过渡阶段。晴天刮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其次是3月,春分是15天,也就是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强风吹起的沙尘和高空飘来的浮尘,尤其是沙尘暴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
(5)华南前汛期有两个降雨集中期,一个是4-6月的前汛期,另一个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前汛期从4月初开始,5月中旬达到高峰,平均每年暴雨20次,6月最多,占暴雨总量的一半以上,持续时间长,雨势猛。因为“春分”只是触及了汛期的开始,这里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