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韩城喝汤(赵舒慧)

跑到韩城喝汤。

文/赵(宜川作家协会副主席)

洛阳羊肉汤以三地为龙头:伊川白沙、金梦铁斜、益阳韩城。

白沙的汤汁粗犷,融合了河水的灵性和摩天岭的豪放,像一个正挥剑前行的少年,意气风发,适合狼吞虎咽地吃老手艺烤的馒头;铁屑轻飘飘,迎江日出日落,看朝代更迭,像一个素衣浅卷的书生,优雅端庄,带着丝饼或壶盔,适合小口细品。韩城的汤是什么味道?没尝过,不敢评价。

它在我心中生出一个梗。如果我没有喝过韩城的羊肉汤,我想我没有喝过洛阳所有的羊肉汤。这个缺点一直困扰着我。直到这一次,我去了李贺的老家三湘驿。

三湘不是繁华之地,但名气不小。诗人李就不用说了,甚至还有武则天、张九龄、、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都来过这里写诗。“益阳文化半个乡”这句话,确实说明了三乡在益阳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三乡驿站是唐代两京间古道上最大的驿站。玄宗东游洛阳时曾多次在此居住。有一次玄宗在光雾寺山前望着山峦起伏、烟云缭绕的女儿山,当晚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仙乐就在他的耳边,当他醒来时,仙乐用音乐录了下来。这是唐颂和舞蹈的杰作——色彩斑斓的羽毛。唐宋冀塔五华寺塔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该塔是黄河流域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砖砌古塔。还有光武殿、紫菱殿、莲长宫、石景楼,小小的三乡邮局就像一个聚宝盆,什么都是绝世珍宝。

知道了这些,我理解市文联和文学院领导的良苦用心,把培训班设在这里,一是听课,二是泡。在三湘这个地方,连空气都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脑袋是满的,肚子是空不下来的。三乡离韩城不远,十分钟车程。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喝汤。其实三乡也有羊肉汤馆,也挂着韩城的招牌。我知道,韩城没有隧道。就像白沙羊肉汤,县城和洛阳都有一些,但是真正好吃的还是白沙老街口的老马家。门面不富,里子货真价实。只有在那里才能品尝到白沙羊肉汤的原汁原味。

铁斜的汤对着黄河,白沙的汤对着落水河,益阳的汤对着洛河。看来好汤还是要大河。河里有文化,汤才有味道。

带我们去韩城的是益阳本地的作家丫头,她对韩城很熟悉,尤其是汤,能准确地把味道和店名联系起来。韩城这么多汤屋,一个挨着一个。我开车,她带路,她说停,我就停。从大路拐个弯,院子里挂着乔记牛羊肉的招牌,门面不大,车也不少。排队喝汤的,埋头喝汤的,起身离开的,好像都在赶集。找个地方,凑合着坐下,等馒头和汤。馒头是锅盔,但和铁谢不一样。铁谢那种还是传统做法,一面硬一面软。这里的锅盔都烧焦了,里面包的意大利面也是有层次的,像一个加宽的饺子,香脆又香。我自然不想把它们泡在汤里,咬一口。他们没有白沙烤包子的柔软,却有煎饼果子的酥脆。

汤终于上来了,还是用葱花和香菜点缀。泡沫没有铁屑的丰富,但味道很浓,更接近白沙。我在想,是我的心理在作怪吗?益阳和宜川距离近,饮食文化更近?但我喝铁血羊肉汤确实有违和感,但喝韩城汤就没有。感觉就像坐在楼下的汤馆里喝汤,一点拘谨都没有。或许是韩城的开放释放了我内心的羁绊,又或许是姑娘的好客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淡铁谢、浓白沙、暖韩城构成了洛阳羊肉汤的铁三角,滋养着创造和享受文化的人们,在各自的地域留下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印记,三江并流,让洛阳的羊肉汤文化多姿多彩,繁荣昌盛。

去韩城喝汤,面对秋风吹不走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