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茶七首诗:沏茶vs秋月,谁助茶香?
秋天是胃口好,适合进补的时候,但是经常因为油腻而伤食欲。懂得生活的家庭主妇经常泡一杯浓茶,说喝了有助于消化,果然一两杯热茶就让人神清气爽。
稍冷时,往往平淡无味,人们自然想喝点茶。虽然菊花茶、茉莉花茶、桂花茶又香又可爱,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泡一杯绿茶、红茶。
秋冬有贵客到来时,主人往往会在落座后拿出好茶,等到客人喝了一两口,再开始聊工作、友情,偶尔还会聊一聊这种茶的来历和颜色。客人喜欢,主人也不会吝啬。离开的时候,如果有完整的,就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如果没有完整的包装,半盒茶叶也是赠品。
茶如此普通,却又如此神奇。
那么是谁首先发明了茶呢?
这个真的不清楚。在古代,人们试图从草药中获取食物和药物,就像菊花一样,在这片土地上伴随着人们诞生了。有人说菊花是黄帝发现的,也有人说茶叶是炎帝发现的。其实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使用植物和草药的经验。因为茶叶的鲜嫩叶片无疑是古人的食物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它有利于消化、清洗肠胃、芳香气息,是很正常的。所以很多人直接滑到神农发现了什么,这也是正确的。因为神农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古代人对植被的认识真的很深刻。很多植物虽然是苦的,但是经过鉴定分析后认为是无害的,对人体有益的,非常难得。包括很多中草药,都很苦,茶也是苦的。但就是这么固执和执着,才流传下来。
事实上,在唐代陆羽之前,茶已经广泛流行,是重要的生活资料。所以茶不是陆羽发明的,煎茶也不是陆羽发明的。他只是总结、提炼、升华了泡茶和喝茶的方法。
因为他写《茶经》的时候写43个州的茶最好,有十几个州,所以他没时间去品尝。也就是说,在他初唐的时候,茶叶已经是各州府常见的地方特产,其中的极品作为贡品呈献给皇帝。鲁豫之前,唐太宗娶文成公主,嫁妆里有很多茶叶。
而不久前在鲁豫时代的白居易,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
在鞍马前被冷落,最后她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商人。
谁,首先撬钱,不小心他离开了她,一个月前去浮梁买茶叶。《琵琶行》
这就证明了在唐朝,茶叶的利润是客观存在的,琵琶女嫁了有钱人。因为秋天天气转冷,她老公离开家,继续做茶叶生意。浮梁在江西,白居易在浔阳河上遇到一个琵琶女,由此可知这一家不止一船。与前朝相比,唐朝有了更加便利的水陆交通,让当地的特产走出大山,通过商人之手运往外地。
那么商家在买卖茶叶的时候,在秋天,是买卖春天收的存货还是秋天的新茶呢?其实应该都是。
事实上,这种生意已经持续了数百年,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直到那时,茶才被称为“茶”或“茶”。
这些商人与交易茶叶的陆羽是并行的,而陆羽总结了唐代兴盛的茶文化。
“九日山修道院,篱菊黄。
俗人满酒,谁能助茶。”唐《九天与鲁羽饮茶》娇然道
这是第一首与陆羽有关的诗,也可能是最早的一首关于茶的诗。
因为以前也有人写过,但是名气不大,这些诗就湮灭了。
很有意思的是,陆羽在茶经里讲过春茶,但是这个比他小两岁的和尚,却留下了一首秋天喝茶的诗。重阳节的寺院里,篱笆上长满了菊花。
世界上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喝菊花酒。谁能像我们一样静静品茶?
这真的是一种骄傲和凡尔赛。因为菊花真的是遍地都是,普通人可以在篱笆上捡几朵野外的花,经济实用的冲泡在饮料里,茶叶则显得高贵小众。它们必须被收集、干燥和运输,并通过商人的手到达人民手中。有财力的可以好好买,没财力的可以干脆不买。
但皎然和陆羽不同,靠山吃山,或者此时有新鲜的秋茶。大家都喜欢吃尖茶。经烘焙、揉捻后,他们用绿沫煮茶汤,吃糕点,或在茶汤中加入碎米、盐、姜、鲜红枣,做成秋粥饭,温润爽口。
他们当然自豪。因为皇帝虽然有茶,但未必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比如唐玄宗的重阳节,就比鲁豫、皎然的重阳节难多了,因为他要带领大臣们爬山慰问宫中老人,为全民树立榜样。摆在他面前的是茶。那是过程,不是生活的味道。
那么唐朝的人是怎么喝茶的呢?煎茶是什么鬼?
唐朝的饮茶其实和喝药差不多,所以叫煎茶,和煎药差不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药,而是很多人爱喝茶,因为这个时候茶可以做成半流质的食物。
第一,毫无疑问,鲜茶尖一直是可以食用的。茶山上的人炒几片嫩叶应该很正常。但是因为经济发达,生活好,嫩叶的苦味有点重,不容易析出茶叶的营养。所以这种做法并不流行。
第二,茶叶鲜叶采集后一定要保存和保鲜。有的地方用蒸,有的地方用炒,把叶子里的水分挤出来,破坏叶子表面的保护层,使茶叶快速脱水,减少涩味。茶叶作为一种商品,会被压成砖或饼,放在通风处晾干,包装好,贴上产地标签。
第三,得到茶砖的人,在使用之前,会先用文火将茶叶中残留的水分慢慢烘干,使茶叶散开变干,再用石磨或木磨碾成粉末。当然这个钱是精华,所以一定要干净经济。
第四,然后将粉末倒入煎茶的容器中,用干净的泉水煮沸。
五、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加入姜、盐、枣,甚至碎米、蔬菜。
六、几个人聚在一起,这个时候是极其诗意和热闹的,比喝酒还安静,类似于说话,但茶汤的温暖氛围会让秋冬相处得更加融洽,因为这类似于做饭和说话。
七、暖胃、消食、提神、醒脑、润燥、减肥、冥想。
这茶是唐朝的咖啡。越喝越久的味道。
如你所见,在唐代,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艺术。当然,这门艺术的掌握有高有低。作为日常解决油腻的食物,可以直接用树叶烧水,但作为社交食物,可以无限发挥。
但是到了唐朝,茶是用水泡的,慢慢喝。从保健效果来看,肯定是最好的,都吃到肚子里了。但这也是一种可以发扬光大的慢生活。
日本茶道,却学到了倔强的本质。
“商则俭,闲则长。
晚上不喝秋茶,自己做散浆。《唐代张继与左思远郎中秋十首》
张继比陆羽晚出生30年,中秋节他也在这里和朋友喝茶。这里也出现了秋茶,可以理解为唐代每个节日都流行的待客方式。可能是春天的茶放在秋天。
所以,他说,我们今晚不喝茶。我这里有新松树的汁液,比较健康。
所以其实唐朝的人晚上爱喝茶,和现代人喝茶喝多了伤胃是不一样的。
因为你看茶粉的话,就是各种各样的茶粥,是一种提神的零食。
而当代人,晚上不喝茶。小心真的伤胃失眠。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现在喝茶还是要从古老的传统中找好药方。
“厌倦了簌簌的鬓角,躺在窗纱上看残月。
把豆蔻熬成沸汤,不必打着茶精神吃。
枕着枕头看书多轻松,雨前风景更好。
陪伴我一整天的,只有那深深而矜持的桂花。“李清照的《传浣溪沙》
这是李清照的秋词。这是从中秋到深秋。月亮已经转身消失,一轮残月照耀着孤独的房间。
李清照刚刚病愈,无所事事。她用豆蔻煮水,却说,不要分茶。
豆蔻煮水,这是补寒病之不足,但朋友们经常在节日里一起玩乐、品茶。显然,朋友们在这里喝茶是没有这种乐趣的。
枕边只有诗书,门口只有桂花。
那么分享茶是什么意思,让她念念不忘?陆游有句名言,“晴窗细乳戏茶”。是因为闺蜜朋友不能一起数茶梗吗?多无聊啊。
原来这是一个宋朝人创作的比唐朝人多的游戏。
当然,集体活动最有气氛。
唐朝不是煮茶像煮粥吗?
到了宋朝,事情就变了。茶叶磨成粉的过程是不变的。
但不是煮沸,而是用温水搅拌茶粉,然后用开水倒入碗中。然后通常用所谓的半透明兔的毫克。开水进入茶粉,会瞬间卷成各种泡沫图案,过一会儿就沉淀下来。然后,当你第一次喝茶时,你会看到每个碗里不同的图案变化。
因为茶沫很细,带着半乳白色的沫花。对于聊美食的朋友来说,茶指日可待。这么优秀的茶具,这么温馨的友情,不就是愉悦,一点点品质和生活细节的浪漫吗。
当然,这款茶肯定会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添加一些东西。
那么图案的颜色就不一样了。曾经看到有人用勺子在咖啡奶茶的表面作画,让人视觉愉悦,口感更好。
李清照说喝苦药,无人来分茶,带着秋日寂寞多病的忧伤。
“第一,茶叶会熏蒸,但枸杞泡茶会采摘。
孔子说人不文,圣贤知我是瓜。《宋代谢四会茶酒》
秋天枸杞成熟加入茶粉,当然养肝明目。所以现在人们经常在茶里加秋菊和枸杞。但宋代百姓的茶,并不是因为缺少清汤、半流质饮料、半药膳。
“蚤年学杀龙,适固疏阔。
文光陷盐,沏茶反秋月。“黄庭坚的《林赠笔与戏为之》
喝茶挺像煮粥的,所以在秋月月明的夜晚,朋友们一起喝茶粥真的是一件乐事。
一口一口,暖暖甜甜,拿着茶杯,仰望明月,朋友说,我给你来点新的暖身,比酒更养胃,你的国家和国家很多大事都是在冥想和酝酿中定下来的。然后把宣纸摊开,做一首好诗,飘逸、愉悦、绅士。当然,酒比茶俗气多了。
“中秋赏月黄花,下午茶新茶后。
不要忙着讲,文殊休多问皮耶。“范成大《贴西湖寄纯情显老三样·中秋月黄花》
已经是深秋重阳节了,写给和尚的诗是那么的优雅,不用喝,下午喝热茶粥。
这种下午茶不是大英帝国发明的。宋代的午后,人们只要有闲暇,自然会泡上茶。比起英国的一口红茶和一点甜点,我相信中国的下午茶比茶包含的内容更多。
那么茶是怎么变成冲泡茶的呢?
一、茶叶的烘焙技术越来越高,茶叶在热水中能析出香味和有效物质。
第二,随着茶叶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普通人卖茶。一是他们形成了待客礼仪,二是茶确实是解决生活中油腻饮食的上品。
第三,随着生活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茶叶的观赏性和社会价值,形成了一种泡茶、色香味俱全的审美。茶粥分开,粥是粥,茶是茶。
不过,也很有意思的是,茶叶被用在很多食品和化妆品中,而这恰恰是用现代方法提取的茶粉。在这一点上,唐宋时期的饮茶方式在当代并没有消失,比如流行的抹茶食品和含有茶叶的化妆品、饮料等。
其实大家都会小心喝茶。比如有的人会用刚发的尖来加菜,有的甚至用茶来泡饭。他们想要的是那种有特殊味道和香味的茶。
第一件外套胜雪为你诠释诗中的爱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