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养生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的温煦是正常的,寒凉之物最大的危害在于阳气的丧失,人体机能的减弱。人体内脏功能减弱后,容易造成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中医常用术语,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病根大多来源于此。这八个字大家都学过,“流水不腐,合页不啃”。当然相反的意思是水不流就容易腐败,枢柱不经常运动就容易生虫。为什么现在肿瘤、囊肿、中风、癌症、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每个人都有贪吃里面冰冷的东西的坏习惯。

又有人说,你觉得西方人怎么吃成这样?什么食物都可以加冰,还没见过谁生病短命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就像当初我们说不鼓励中国人不喝或少喝咖啡时所怀疑的:如果咖啡这么难吃,还能卖吗?国外的人每天都要喝几杯咖啡。这些观点显然是西医的一种思维方式,认为每个人都一样。

在中国文化中,中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以固阳为基础的。《黄帝内经》讲阴阳,天地之道也。在阴阳中,阳是万物之本。在中医理论中,水可以滋阴,热可以温阳。而热水恰恰含有滋阴温阳的功能。因此,长期饮用热水可以使人保持健康,从而防治一切疾病。

其实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为什么生在南方的橘子是橘子,生在北方的是橘子?由此可见环境的重要性。不同地区的人体质不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有很大关系。他们的主食主要是高热量的肉奶酪,更有营养,为身体本身提供能量。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吃法会导致“上火”。火旺时,太阳旺;阳气过盛需要阴水来平衡,而冰水是阴气很强的水,可以很快恢复身体的平衡。简单来说,外国人喜欢喝凉水是因为平时吃油腻的食物,需要“灭火”。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吃了很多辛辣刺激的东西,只要一杯凉水就会觉得很爽的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温水养生的说法。朱芯仪说,这与我国人民的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在中国人的饮食中,淀粉吃得多,比较凉,所以更喜欢喝热水。饮食习惯可能对纠正体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你吃很多热的食物时,你喜欢喝一些冷水;吃了很多冷食,就喜欢喝点热水,比较中性。

中医说白开水是一种中性物质,可以通过排泄和排汗带走体内的湿、寒、恶意。当月经来迎接时,热水可以缓解和镇静腹部。西医说,热水可以治疗感冒、咳嗽和喉咙痛,消除痰,并有助于清理鼻塞。习惯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活性高,肌肉中乳酸堆积少,不容易疲劳。白开水进入人体后,能立即发挥代谢功能,调节体温,输送营养。而且显然对身体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开水不仅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年轻人来说,喝水不仅解渴利尿,对皮肤也有好处。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应该少吃生冷的东西,吃多了会伤了阳气,导致全身机能逐渐受到抑制。在苏文的《经脉论》中提到:“饮入胃中,则溢精失于脾。脾气散精,上至肺,经气道,下至膀胱。水精为四织,五经并行,四时与五脏、阴阳相合。”

中医不仅建议喝热水,还建议吃热饭,用热水洗头。陶弘景《养生录》说:“凡饮食,欲先食热食,其次食温食,其次食冷食。”也就是说,饭要趁热吃,而不是剩菜。此外,书中还提到:“不要长时间接触冷水,吃热的食物出汗,不要吹,大病初起不要喝冷水,用热水洗头后不要用冷水冲洗。”这不就是妈妈们经常告诉我们的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吃热食或冷食都是从小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冷水和热水。外国人根本不喝热水。咖啡和茶也很热。人是恒温动物。太冷或太热的水都不好,会引起身体很多反应。中医认为,平衡是关键,平衡寒湿少不了热水或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