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看病费用很高,美国人负担得起吗?
人们的期待是,所有的医生都可以帮助世界,振兴双手,治愈一切疾病。然而,在临床医学上有一句名言,治愈有时,缓解经常,安慰总是。(有时可以治愈,常缓解,常安慰。)
不仅医生面对复杂疾病的能力有限,高昂的医疗费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一个人得了重病,全家可能一夜返贫。今天看到一个研究。即使在医疗水平全球领先的美国,人们破产的第一原因也是付不起医药费。
美国的医疗技术很发达。按理说,普通人看病应该更容易。为什么看病会看到破产?
美国的医疗费用有多高?
据测算,2018年,美国人均GDP约为62500美元,但人均医疗支出一年为1000美元。在中国,人均GDP约为9900美元,人均医疗支出为5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人一年赚的钱还不够美国人一年看病。即使按比例,美国人均医疗支出占GDP的16%,是中国的5倍。这相当于每个月创造2万元的GDP,得到654.38+0.000元的月收入,但你每个月要花1.600元在原来的医疗上,一年就要花近2万元。
在我们国家,按照常理,我们可以觉得不对,因为一个没有重大疾病的人,平均每年花几万块钱看病,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小病开几十个药就好了,加上检查费,也就几百块钱。假设一个中国人平均每个小病花费300元,2万元足够他看病67次。一年只有每五天看一次医生,他才能花这么多钱。
我们一年不吃不喝的天价医疗费用,同样是美国人民无法承受的。
国外媒体报道了很多美国医疗费用高的事情。比如一个女孩手断了,去了旧金山一家公立医院的急诊,后来收到了一张24000美元的账单。虽然她买了商业保险,但保险只报销了3800美元。后来她到处找媒体帮忙,医院被迫改口,只收了她200美元。
消息一出,2000多名读者向媒体发来天价医药费,各种抱怨令人瞠目结舌。有人去医院看腹痛,医生建议自然疗法(即不经医学干预,回归正常生活),却反手给他发了一张八千块钱的账单;父母带宝宝去急诊室,医生的治疗内容是让宝宝睡午觉,喝一瓶牛奶,但最后要花654.38+0.8万美元...
这不是一些无良医院的行为,因为在美国的急诊叫救护车是很贵的,而且美国的药品定价也不是固定透明的。不同的州,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治疗方式会有不同的价格,差距非常大。药店只卖几十种药并不稀奇,医生收你几千块的药费也不稀奇。至于手术,没有参考,就更难比价了。
前段时间去某三甲医院看眼科,发现墙上的牌子上写着近视矫正手术、激光治疗、全飞秒治疗等的定价。单眼的价格很清楚。在美国医院不可能看到标明xxx手术费用的牌子,费用以患者最终收到的账单为准。
更何况在美国,医疗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有高价商业保险的可以先预约医生,没有商业保险的穷人往往要等几个月才能预约到医生。小病拖成大病,就算疼,最后他们也要承担更多的医疗费用。
中美医疗体系的差异
在我们的文化里,强调道德,总说医生是善良的;在发达国家,选拔精英医生,给4-5倍的平均工资。无论如何,医生的能力和道德都不会有大问题,所以医生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
问题的症结其实在于医疗体制。
医疗体系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支付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买单的是社保和自费;在美国,买单的主要是商业保险。
美国设计了以商业保险为主的保险模式,只留下很小一部分比例让患者自掏腰包。初衷其实是好的。但是,这个系统本身存在致命的漏洞。只要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联手,就可以把患者忽悠过来。
其实钻空子很简单。保险公司只需要说服医疗机构开出天价账单。原来1000美元的治疗费用定为20000美元,然后患者自费900美元,保险公司赔付100美元。医疗费用完美的转嫁到了患者身上,保费大部分变成了利润。
那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直接取消自己的费用呢?
不能,如果医疗费用全部由保险支付,结果就是患者过度使用医疗服务,浪费医疗资源。为了防止价格体系失控,美国试图将保险公司与最终买单的支付者分离,但同时也必然导致流程更长、效率更低、成本更高。
但奥巴马四年的医改努力,一上来就被特朗普推翻,可见美国推行全民医保之难,涉及利益群体之广。
那么中国作为主要缴费者是如何实现社保的?
早些年中国医疗资源非常落后,让大部分人先看病是关键,所以合理实行了国有化的统一控制。改革开放后,为了社会稳定,医疗不敢随意市场化价格,部分的市场化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诟病的莆田系。与此同时,商业保险的实施难度更大,因为中国人普遍不愿意为未知需求购买保险,而没有保险,很多人又受不了自费。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受影响的群体将是成千上万的千千普通民众。
虽然社保是很大的优势,但是中国的医疗体系也不是没有问题。盲目限价会使医疗费用中的人工成本比例过低,一次几块钱的挂号费对医生来说过于微薄,从而催生“以药养医”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吃回扣。
全世界看病都一样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疗价格和医疗质量永远是矛盾的。就像打麻将的时候,总是有人输有人赢,或者大家都不赚钱,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赚钱。珍惜现在相对便宜易得的医疗资源。当然,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尽量不要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