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圣》有感

当我读鲍鹏山的《天宗圣人》时,给我留下最深影响的是《庄子》。首先,我对庄子一直有莫名的感情。其次,庄子的叛逆精神很受我们这些叛逆的孩子欢迎。

这张图中的庄子恐怕不太符合你的想象。庄子是个“乡下圣人”,喜欢“忽悠”别人。他为什么这么认真?也许圣人就是有这样一种高尚的心态:随心所欲地看世界,世界看他就会胆怯。

庄子的表情很古怪,因为我想象不出他的形象。孔子似乎永远是庄重的,有时也是幽默的;孟子咄咄逼人;韩非子冷寂无才;但是庄子呢?他的表情太丰富了,一会儿是犀利的生活解剖者,一会儿又是沉湎于过去的诗人;一会儿是水上的船工和闲散的渔民,一会儿是坐在泥屋前无聊的穷人;有时他远行,有时池坐在家里洋洋洒洒地记录自己的思想——我们实在无法定义他的形象。他太有钱,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有时候太出格。

庄子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他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一个对我们普通人说话而不是对皇帝说话的人。当别人在诸侯们不耐烦的耳朵里谈论如何“治民”时,庄子转过身来,语重心长地、激动地告诉我们,如何自救、脱困,如何在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平和与纯洁,如何在丑恶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自尊与自爱,如何对时代无所适从,如何失去自然,如何在“天地间无处可逃”的险恶处境中“游刃有余”

我们非常熟悉庄子的朋友惠子,但这也是庄子唯一真正的朋友。这两个人之间有很多争论。总的来说,惠施是现实的,实证的,恪守物我界限的;庄子深入思考,谈悟性,为掌握事物而辩。所以惠施讽刺说,庄子的言论太大,不恰当,所以废弃;庄子反驳,说惠子被毛泽封杀,无知固执。两人在出生前就疑神疑鬼,不太友好。惠子怀疑庄子是想偷他的相,庄子则不怀好意地说惠是把烂老鼠当美餐的鹰。但惠子去世后,庄子非常难过,在惠子的墓前难以停止叹息,以“我失了质”为喻。吊死这个老对手。因为除了惠子没有人和他争论。这也说明了他当时孤独的心情。我还认为,在先秦诸子中,就其著作论述的范围和深度而言,除了老子之外,就只有庄辉和庄子的辩论和对话了。

庄子累了,他已经想家了。面对着永远消失的故乡,他只能对着夕阳唱着永恒的情歌,不再寄希望于和平相处;面对那条充满了泪水和鲜血的历史长河,他歌唱着,哭泣着。多么悲伤的语气。他唱着,转过身来。他在帝王都找不到他的江湖上游荡了一辈子。在流浪的最后,他走进了永恒,走进了代代相传的记忆。是的,他的树常青不死,他的思想正如他自己的话:“薪尽,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