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亭属于哪里?

何方亭属于徐州考古遗址的著名景点。

从云龙山北门到第三段顶上,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徐州知府田埂所撰《张山人旧址》五所官学。走进院门,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有平坦开阔的走道。它的东侧是鹤亭,屋檐高耸,宽敞明亮。亭子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它前面有一个平台,周围有一个游廊,非常优雅。在银河泉以南10多米处,有一座巍峨的亭子叫赵贺亭。这三个历史遗迹密切相关。

北宋云龙山隐士张天骥在院门上写道,他最早修建了鹤亭,鹤亭远近闻名,与它所处的环境优美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它连接了苏轼与张天骥的友谊。苏轼用笔如椽,描绘了一幅鹤放的动人画面。

张天极(1041-?),字圣图,出自云龙山,有园有田宅,在云龙山脚下的黄茅岗建有草堂。他喜欢诗歌、鲜花、树木和音乐。他的父亲张锡福、母亲李和他本人都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

苏轼早年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在家乡四川眉山县长大,师从眉山天清观北极书院道士张三年。成年后,道家、佛家、儒家对苏轼的吸引力几乎一样。他的政治生涯坎坷,在政治上屡屡受挫,进一步助长了他的自由主义性格。因此,他与张天齐关系密切。在苏轼写于徐州的大量诗歌中,张的名字出现频率很高。

苏轼经常带客人、朝臣甚至艺妓到何方馆饮酒。漳山人“提壶劝酒”,“习惯当酒伴”。苏轼多次醉醺醺地回到家中。他在诗中描写了这一幕:“万木锁云龙,天留戴宫。路在山中迷,人在滇西滇东。麦子被春雪覆盖,樱桃在晚风中飘落。我不记得进城了,但我醉了。”这首诗既是苏轼在漳山这里的快乐心情的告白,也是云龙山胜景的写照。

熙宁十年,张天齐38岁,尚未成家。苏轼愿意为张说亲,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女子,但张婉言谢绝了。据说要坚持“不如学会养生,一下子吸一千口气”的道家独身生活。可见张山人对“修真修性”艺术的痴迷,也可见苏与张互相关心的亲密之情。他们的友谊持续了很长时间。12年后,也就是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张天骥去杭州拜访他。苏轼热情款待了这位老朋友,待了10天,才送他一首送别诗。

当然,在苏轼的作品中,张的形象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苏轼用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追求隐居生活的理想。这一点在《飞鹤亭》的《飞鹤》和《唤鹤》的最后两首歌中表现的相当清楚。

漳山人民就是这么不平凡,展翅高飞,像野鹤闲云,过着比“南王”皇帝还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这正是苏轼在《飞鹤亭》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飞鹤》、《唤鹤》这两首歌,声韵和谐,抒情委婉,为全文增光添彩,所以流传千古。所以云龙山上既有鹤亭,也有鹤亭。赵贺馆建在一个高耸的地方。砖木结构,小巧玲珑,檐角飞檐。这个亭子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

“名山贵胄,人地相依”,人们喜爱清雅的鹤亭,自然怀念清雅豪放的苏轼、张山人。鹤亭历经多次倒塌和修缮,世代流传至今。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徐州府戴世宗与徐海路吴世雄重修了清叶童十一年(1872)的鹤亭。辛亥革命后也修复过。但年久失修,到解放前夕,鹤亭已是一片废墟。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恢复旧视图。

1979,鹤亭翻修,彩楼丹影。新面貌。原来乾隆研究所题写的“何方亭”挂匾,改成了苏轼的手迹,牌匾重新制作,高挂其上。这使它更具历史意义,并增加了游客的兴趣。鹤亭内窗明几净,壁上挂着名家书画,令人心旷神怡。

饮鹤泉位于何方馆西侧。一千多年来,泉水和亭台楼阁一直相互依存。现在可以看到饮鹤泉在挖井。四周都是石栅栏,相当漂亮。井的南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古迹”二字。中书有“饮鹤泉”三个大字。上一段是“天启、桂海、中东姬旦”,下一段是“谷部张宣充军”。

《天启归海》是明熙帝天启三年(1623)。当时,徐州户部主任娜塔莉疏浚并饮用何权后,竖立此碑作为纪念,碑文由娜塔莉书写。他的籍贯是古布。高邑,今河北省柏乡县。

据旧方志记载:“饮何权有石佛井,深七十余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重修石佛寺》碑文说:“山顶有井,弃之而不食之者,年复一年,其瓦砾甘甜如初。”清咸丰九年(1895),刘军再一次,而且还有一句题词说:“得一春无五尺,甚甜。”从这两篇文字记载中,我想起苏轼《游张任山元》诗:“文道君家好井水,归轩满瓶。”可想而知,饮用鹤泉的水质纯净甘甜。

解放后,饮鹤泉仍有三尺深,却因扔瓦而堵塞干涸。1962,春井又洗了。徐州市自来水公司工程师杨宜新曾经下井测量,井深24.6米。与旧志中提到的“七丈”一致。井壁钻穿岩石,有两条石缝:一条在北侧井口以下6.5米,垂直长度3米;一是西南井底向上1.9米,水平长0.35米。估计这就是水源通道,可惜因为地下水位下降,水不再来了。

北宋地理巨著《太平宇宙》中也有喝何权的记载:“石佛顶上有一口井,两尺见方,深三里,天然流质,虽雨旱不增,亦不减。或者云饮可以治病。有时云会从里面出来,飘到地面700多英尺的地方。”这些记述虽有夸张之处,但也点出了饮用鹤泉的特点:“病可饮而愈”、“时有云雾气出”这是否意味着井水中含有某种矿物质?何方馆西北角有一亭,西南角有门窗精美的小啊轩。这里以前是“御碑亭”,里面有一个由清朝皇帝高宗·李鸿写的题为“幽云龙山左”的诗碑。乾隆皇帝四下徐州,几乎每次游览云龙山,都要留下一些标榜儒雅的“御诗”和“御书”。现在乾隆为云龙山题写的碑文被移到了鹤亭后面的碑廊。这个碑廊和廊北的船厅现在是鹤亭吸引游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