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中医的十八怕十九对立指的是哪几个?
中医的“十八反、十九畏”是古人在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对立怕邪(如“神农”尝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医的用药安全,其贡献是不朽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医的“十八恶十九怕”并不完善,仍有讨论的余地。正因如此,我才敢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为叙述方便,现将中医“十八恶十九畏”全文摘录如下。十八反:甘草、芫花、甘遂、海藻;藜芦、丹参、沙参、玄参、阿莎丽和芍药;附子、半夏、瓜蒌、贝母、白芨和白蔹。十九怕:硫怕芒硝(俗名:芒硝);水银怕砷;狼毒怕藏僧;巴豆惧怕矮牵牛(俗名:丑牛);丁香怕姜黄;牙硝怕裂头蚴;川乌和草乌怕犀牛角;人参怕五脂;关桂伟怕石油脂。
不是所有的人都害怕毒品。
拿甘草当反药。临床上中医用小柴胡汤治疗乳腺增生,加入海藻、浙贝母、甘草等药物,效果良好,治愈十余例。至于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配伍是否相反,目前还没有临床报道。根据文献记载,浸泡组甘草及以上三种药物的毒性明显高于单独浸泡组,从而抑制了甘草的利尿和通便作用,增强了甘草的毒性。对此,笔者并不认同。我认为甘草是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的佳品,可以和一些对抗性的中药配伍,比如抵当汤(注:方中没有甘草,所以有人加甘草使其平和,效果满意)。另外,甘草有很强的解毒作用,如半夏、附子的毒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甘草是否可以和上述三个品种一起使用,还需要临床试验。
而且,虽然瑞香狼毒和“十九怕”中的立陶宛和尚都有毒,但民间医生将其炼制成药膏外用,治疗疥疮、癣和湿疹,有一定疗效。将《十八反》中的生附子、生半夏捣碎外敷,用于治疗寒痰蕴结所致的腿痛,临床已有应用。“十九畏”中的肉桂和赤石脂在民间一直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药方为:赤石脂、干姜、白术、肉桂、炙甘草(注:肉桂是肉桂中较薄的一种,两者味道和功效相同,但肉桂的功效比肉桂差)。可见,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无论口服还是外用,均无抗恐惧不良后果。
没有兼容,就没有对立和恐惧。
《十八恶十九怕》中的一些药物完全不相干,所以不存在配伍问题。如藜芦为催吐品,与人参为补气品,丹参为养血品,沙参、玄参为滋阴润燥品,细辛为解表品,白芍为和阴品;附子、贝母、瓜蒌、白蔹、白芨,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犀角性寒凉,川乌、草乌性热;火锻之品硫磺,大寒之品芒果针等。熟悉中医原理、方法、方剂、药物的中医,是不会把上述不相干的反与反药物放在同一边的。
将单独使用时既“消极”又“恐惧”的产品结合起来。
有些中药毒性极大,所以两者都会产生不良可怕的后果。如砷、汞、硫和巴豆。砷、汞、硫是含砷、汞的矿物,具有强腐蚀性和烧灼性。如果口服,会突然引起急性肠胃炎、咽喉灼痛,甚至导致胃出血等中毒症状。当然,以上品种都是提炼出来的含量较低的中成药,可以内服。但不宜长期服用,否则会引起慢性中毒。特别是砒霜,外用和内服都容易中毒。
相位恐惧产品需要临床验证
除了已经提到的对立品,还有三组中药互相忌惮。即:丁香怕姜黄,牙硝怕三棱,人参怕五灵脂。我大胆假设,如果在上述三组药物中加入甘草和大枣,是否可以去掉,以达到治疗目的?而且五灵脂是破血耗气之品。为了防止上攻过度,为什么不加入人参来增强体内的真气(即攻补)?当然,这只是假设,是否可行还需要临床检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继承和发展中医是后世中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但是,传承的目的在于发展,否则就没有真正的传承。既然要发展,就要敢于讨论、研究、修正古人的经验和成果,从而推陈出新,日臻完善。B17.2
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