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跌倒或骨折病史的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包括?
健康指南:
1.运动强身:应积极长期坚持运动,增加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多活动可以使血液中更多的钙停留在骨骼中,从而提高骨骼的硬度,有效减少骨折的发生。
2.多晒太阳: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钙的代谢有赖于维生素D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增加骨骼中的钙,提高骨骼硬度。
3.生病前做好预防措施:老年人不要去人多车多的地方。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或冰时不要外出,以免摔倒骨折。不要爬梯或登高,也不要在陡坡上行走,因为老年人身体虚弱,反应迟钝,容易摔倒。平时出门,一定要慢慢走。如果出现头晕、耳聋、眩晕等症状,应尽量减少外出。当你必须外出时,应帮助你行走或拄着拐杖行走。晚上上厕所前,应在床沿坐一会儿,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防止体位改变时暂时性低血压的发生。洗澡时要准备小凳子,穿裤子和鞋子,防止摔倒。
饮食调整: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有利于祛瘀消肿,后期饮食宜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补肝肾,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5.密切观察:受伤后,如果怀疑骨折,要及时去医院治疗。转移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上肢骨折如果应用木板固定手臂,木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面。也可以把断臂和胸部绑在一起固定。对于下肢骨折,可以用长木板将患肢绑在一起,木板的长度从腋窝到下方要超过脚后跟,也可以将患肢与另一条健肢绑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应由两人平行移动到木板上并捆绑固定。颈椎骨折,送医院前要在头部两侧垫上沙袋,限制头部活动。如果有出血,应该用干净的布暂时包扎伤口,然后用止血带包扎。一般止血带的结扎时间一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1小时可松开止血带1 ~ 2分钟,看血流出,可防止结扎时间过长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用石膏等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后,需在24小时内密切观察伤肢端皮肤颜色和肿胀的变化。如果发现肿胀加重,皮肤青肿发紫,应立即就诊,放松或拆除石膏,防止石膏固定过紧造成肢体缺血和反流不畅。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功能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每天每小时100次,可避免关节僵硬、挛缩和肌肉萎缩。自我按摩配合轻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