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皮肤特别痒怎么办?艾灸后痒怎么处理?

有的人艾灸后皮肤发红甚至发痒,忍不住想用手去挠。那么,艾灸后皮肤痒怎么办?你能用手抓住它吗?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艾灸后皮肤特别痒怎么办?这是艾灸后的正常反应之一。精油按摩和艾灸都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一部分通过皮肤排出。这些东西排到皮肤上,会刺激皮肤。只要你能受得了,就不用理会。如果实在受不了,可以停止艾灸和精油按摩。

艾灸后很痒。艾灸后的皮疹如何处理,痒难耐,心烦闷闷等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说都是身体不同内脏的湿邪、寒气、感冒引起的。例如荨麻疹,是脾虚后湿蕴不能运化,与感冒勾结入血,肝火转风,发病时不定位一块发作...其他西医都说,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以湿为主的普通感冒、寒邪团伙,四处游荡破坏,引起各种皮肤病。

艾灸后,由于肝脾肾阳气的有效补充和恢复,艾灸功能加强,排毒自愈能力增强。借助对抗邪气的力量,将邪气赶出内脏、血液等组织器官,进入皮肤。当它们排出时,皮肤上会出现不同症状的皮疹,这是中医的排毒和疾病排出反应。类似西医描述的皮疹,有的患者瘙痒难忍,有的疼痛难受,有的有黄水,有的皮肤干燥...越痒,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的损害越严重。可以判断,致病因素进入这一阶段的时间较长,可以称之为“年根深的病”。通常,这样的病人仍然没有耐心。既然他们“年深病重”,那就要给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

皮肤的功能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如果身体有什么疾病,身体首先要通过皮肤把毒素排出体外,毒素可以排到皮肤上。看起来有多可怕,没有威胁。中医说:“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先受内因,后受外因”。只要能送出去,病就好了,就看病人能不能给病一个出院的机会。能坚持到致病因素完全排出吗?

《明史·痛痒麻论》中有两句话:“人质若烧近皮,则疮,若近火,则痛,若远则痒。痛是真的,痒是虚的。不是虚冷,而是热的意思。”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人与火的距离来说明痛与痒的关系。疼,因为离火近;痒,那是因为离火远。

所以“痒”是因为虚弱,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热不足。如果我们通过长期艾灸,体内阳气充盈,体内寒湿排出,就不会有“痒”了!

“痒”在现代医学中属于神经系统控制的知觉。瘙痒发生时,大脑发出“挠”的指令。如果不执行这个命令,神经调节就会失灵,于是我们会寻找其他方法,让面部肌肉抽动,自己止痒。

艾灸后的五大症状是1,穴位麻木发冷。

艾灸后,膝盖处有风吹或麻木的感觉;还有就是艾灸命门穴或肚脐,使涌泉穴变凉,属于普通寒气排出或寒湿排出的现象。

红色和白色斑点。如果艾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有大小不一的淡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多红少!这是由于局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建议继续艾灸治疗,直至艾灸部位温热感增强,艾灸后皮肤白斑消失,甚至出现潮红、出汗为一个疗程的足够剂量。

2、皮肤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的过程中,穴位周围的皮肤会出现片片潮红,甚至有水汽,使手有湿润感(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用艾灸盒或艾灸罐艾灸的情况下,但这种反应在艾灸悬灸中很少见)。这种反应大多说明一次灸量比较充足,有可能停止这种灸。

3、出疹子,痒。

如果体内湿气重,艾灸治疗时脸上或身上会出现小疹子,而且会痒,这是体内湿气排出的表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艾灸来观察。若皮疹自行消退,若不消退或加重,可加灸曲池、合谷。有严重妇科问题的患者,施灸时肚脐、腹股沟周围会出现这些症状。

4.穴位深处有声音。

有时候在艾灸的过程中,尤其是艾灸到一定疗程后,灸友会感觉到穴位深处有声响,这是达到一定灸量后疏通了长期存在的经络的表现。久病、顽症多在穴位深部有声响后明显改善。

艾灸后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