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玄学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了一股崇尚老庄的思潮,泛指魏晋玄学。“玄”的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是神秘的,是一切奇迹之门。”王弼《老子略》说:“深者,深也”。玄学是研究深奥深奥问题的理论。魏晋人重视老子、庄子、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言和、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而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的不足而产生的。它是由道家思想和汉代黄老学说演变而来的。它是汉末魏初话直接演变的产物。纵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征是: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用老庄诠释《易经》。

②围绕“有无”这个辩证问题。玄学以言和、王弼为代表,视“无”为世界之本,世界之统一;崇拜存在的理论家裴頠认为,存在是自我生成的,而自我生成的是通过某种东西来体现的。

③他的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索世界本体论。贵非子把“无”作为“有”的存在基础,提出了“无本”的本体论思想;而郭象则主张个体化理论,认为“有”是单独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④其哲学目的是解决明代宗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王弼用释儒的方法诠释了易经和《论语》,调和了儒道两家的关系。他认为名教是“端”,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二者是端与体的关系。郭象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学说,认为道法自然与儒家的道法一致。阮籍和嵇康提出了“顺其自然”的思想,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⑤以“得意忘词”为方法。针对汉儒复杂的解释方法,王弼、郭象强调论证问题时要注意公正原则,反对坚持言与象,提出了“得意忘言”和“寄言表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思维形式。玄学非常重视名与理的区分,善于分析和推理概念,名与理的区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而言,可以称之为“做中学”。“做上去”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意思,玄学就是把一些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去解释和发展。

玄学也可以叫魏晋玄学。玄学发端于魏晋,盛行于隋唐,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而言之,魏晋是三国演义的时期。我们看了一会儿三国站起来你打我,一会儿我打你。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可想而知,当时的人和知识分子总是觉得朝不保夕,所以谈论理论很容易成为当时社会中的主要活动,以此来暂时满足精神世界,逃避这样残酷的现实。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学的特点:隋唐精神,魏晋风骨。

这两个原因合在一起,就注定了玄学,玄学是神秘而深刻的,但也有满足精神世界,慰藉灵魂的作用。

后来玄学的内涵被后来的方士不断拓展和丰富。有山、药、命、卜、相五大系统。这些玄学体系的思想都是借用了先秦时期的阴阳学说,但这些思想并不是直接借用的,主要是因为汉代道教的兴起。他们在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不仅引用了《道德经》作为经典,而且丰富了道德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所以玄学和道家有着非常深厚的关系。

山中蕴含着养心、养性、健身的秘诀,包括玄学修行、养生、秘修。玄典的哲学色彩最深,主要是将兵家、法家的思想与道家的思想融合,形成后世的黄老学说,并以此来认识宇宙的奥秘和人体的功能。而养生就是气功和道家炼丹。秘法包括法术法、压力法、祈星法、武术等。,用运动和精神与理念的统一来提升身心境界。还有玄学门派把山分为仙学、道术、幻术、御魂、阵法五种方法。并且其范围不脱离上述三个部分。

原道教神仙研究会秘书长陈撄宁先生对此做了完整的诠释。学仙道教与禅宗、密宗、净土宗有很大不同。仙道与其他方法的区别,关键在于仙道喜欢从“有”开始,而禅宗、密宗、华严宗喜欢先强调“空”。佛教喜欢批评仙道法,说它“像一个形象”,但所有的形象都是虚幻的,无关紧要的。事实上,普通的佛教徒不可能知道仙道“奇妙”的真正含义。当然,也有人误解了道,甚至是佛教的一些大德(如老尹、和他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