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3解释了汉初有哪些政策取得了成效。
主要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实现了“文化风光之治”。
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年的一项国策,由刘邦及其大臣制定。汉高祖以后,几代皇帝,尤其是文、景,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即使在汉武帝时期,由于后期长期与匈奴作战,全国户数锐减,所以在汉武帝末年及随后的昭帝、宣帝年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而且这一政策几乎成为历代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国策。可见,休养政策已经成为纯粹的经济政策,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之一。所谓“休养生息”,是指统治者在社会动荡或长期战乱后,为了维护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而实行的宽刑薄税政策。那么为什么汉初的统治者及其后继者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呢?
1,原因
(1)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吸取秦朝的教训是他们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之一。刘邦自己经历过农民战争,他是通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他亲身感受到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认识到秦朝的灭亡是由苛捐杂税、徭役和刑罚造成的。秦朝重税,占农民收成的2/3;农民还必须承担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据史料记载,秦朝人口约2000万,徭役和兵役总数为2300万。仅阿房宫和骊山墓的修建就招募了70多万人。秦朝的刑法非常严厉。死刑有很多种,砍头、割腰、活埋、砸车等。,以及破坏人体的肉体刑法,如坐在一起,牵连他人,和“伊三祖”。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如何不抱怨,社会经济如何不趋于崩溃,秦朝如何不灭亡?所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之死的教训,听取意见,减轻刑罚,减少冤狱,使吏治清明。
(2)社会经济的萧条也迫使它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平淮本纪》中写道:
汉兴,继秦之弊,夫从军老弱转粮,功课戏剧化,所以缺钱。天子既然不能有军衔,就随军骑马或坐牛车,齐人无所掩护。.....而追求利润的无良者积累过剩业务以占领市场.....米到万元,一匹马就是一百金。
这是司马迁在西汉刚建立时的社会面貌,主要是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到处是荒凉破败的景象。物资匮乏,连皇帝都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马,将军们只能坐牛车;粮食和马匹的价格极其昂贵。1石米的价格高达1万元,一匹马的价格需要100两黄金。你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流离失所,长眠于广袤的疆域。面对破碎的社会经济,西汉的统治如何巩固和维持?是西汉统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刺激生产力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汉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那么有哪些措施呢?
2.措施
汉高祖刘邦时期:(1)劳动归农。遣散大量士兵,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田地,免除他们一定时期的徭役;责令逃亡者返回原地,恢复他们原来的土地和房屋;释放因饥饿而将自己卖为奴婢的人作为平民。(2)鉴于秦朝滥用人民权力造成的严重后果,汉政府珍惜人民权力,缩短人民服役时间。规定全国男子23岁开始服役,56岁免服兵役,可以用钱代替服役。(3)收税薄,土地税规定为15税(即政府每年向地主征收土地税,占收成的1/15)。(4)鼓励生育,为了增加国家的户数,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汉政府颁布了“民生育”的圣旨,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免税两年。这个政策在汉初大大增加了人口。
汉高祖以后,几代皇帝,尤其是文景两代(文景帝在位39年),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内容:(1)重视农业生产。进一步落实“轻税重赏”政策,将地租降至30税,奖励辛勤耕耘土地者;文帝减少人头税和徭役,采取与民休息的措施。(2)提倡节俭。比如,文帝带头倡导:取消修建昂贵的梯田;临死前留下遗嘱,主张自己的葬礼从简。(3)减轻处罚。文帝废除了亲属坐在一起的方法,用鞭笞(用竹板抽打)代替了残肢的体罚;景帝又减了鞭刑。
通过与秦朝在税收、徭役、刑罚等方面的比较,得出秦朝的暴政导致了人民的贫困。在秦朝,农民必须将超过2/3的收成交给国家。汉初皇帝出小钱劝农,地租在汉高祖时代是15税1税,在文帝时代是30税1税。徭役减少了很多,农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刑法没有秦朝刑法那么苛刻,很容易被打死。……
那么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效果如何呢?
3.有效性
汉高祖时期,随着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西汉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得到了稳定和巩固。文景时期,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管理天下的局面——文景之治,为西汉王朝的鼎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声名远播天下。司马迁的《史记》。《平淮书》反映了汉武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国力强盛时的景象:
到现在,也有几年了。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可做,除了水旱灾害。人民给家人的已经够多了,都吃饱了,而国库的钱更多。首都的钱多得教不过来。陈翔殷,太仓的小米,溢露,烂到不能吃。大街小巷都有马,还有成群的楼房,…
这和上面描述的场景完全不同,真实的反映了西汉从废墟走向逐渐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