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配不合理怎么调整?眼见海底捞从合伙人变成被踢出局的石永红

成功的企业也要有成功企业家的基因。海底捞成功的背后,除了创始人张勇,还有一位默默奉献、隐忍的合伙人——石永红。

从联合创始人到被踢出局

石永红和张勇从14岁开始就是好朋友。

1994年,两人中专毕业后,与(后为石夫人)、淑萍(后为张夫人)共同出资1万元,各占25%的股份,开了一家简陋的只有四张桌子的袖珍火锅店。

因为没钱做广告,只能从名字入手。“海底捞”是四川麻将术语,指自己摸的最后一张牌。这个名字很好记,也和火锅联系在一起,所以决定取这个名字。这个令人难忘的替代名字很快被来来往往的顾客记住了。

虽然只有四个股东,但海底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管理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企业。前两年没有账目,总经理石永红既管收钱又管采购。一个月关一次账,是亏是盈,完全看石永红的良心。

客户来了,我们有意识的去做。客人走了,我们喝水,聊天,打麻将。这样的团队,忠诚但散漫。

有一天,四个人中一向比较果断的张勇说:“一个正式运营的公司,必须要有一个经理,我决定当经理。”石永红没有异议,默认同意。

之后,张勇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施永红等人也相信了张勇的威望。截至2007年,海底捞在简阳、Xi安、郑州和北京拥有3000多名员工。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管理架构不再是最初的三个合伙人一人领导那么简单。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企业的决策过程也在不断加快。

除了让妻子提前回家,张勇还在2004年让施永红的妻子李海燕回家。2007年,当海底捞的业务正在迅速起飞时,张勇让他的平等股东、20多年来最忠实的朋友和朋友石永红下岗了。

要知道,石永红夫妇也是海底捞50%的股东!

更不可思议的是,张勇不仅让石永红离职,还以当初的出资额从石永红夫妇手中回购了18%的股份。2007年,张勇夫妇成为海底捞68%的绝对股东。

为什么?表面原因是海底捞准备上市的时候,财务顾问给他们的建议是公司有绝对控股股东是有利的。事实上,包括张勇和石永红在内的公司内外都明白,张勇认为石永红的管理能力已经不适应海底捞的发展。

石永红是怎么同意的?他为什么同意张勇的“强盗式掠夺”?事实上,海底捞是张勇和施永红的孩子,无论是从股权投资还是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

我问张勇:“你给石永红钱了吗?”

“只是象征性地付了。”张勇说。

“那他为什么同意?”我又问。

“没有为什么。我说了,他也同意了。”

我还是不相信。看到石永红的第一句话,我就问,“海底捞现在这么赚钱,18%的股份不是小数。所以你把它们卖给了张勇?”

石永红说:“是的。”

“不要说股份要走了。他还让你这么年轻就下了岗。你舒服吗?”我又问。

石永红说:“我觉得不舒服。”

“那你为什么同意?”我接着问。

“我不同意能怎么办?一直都是他说了算。”石永红沉思了一会儿,有些无奈,但平静地笑着说。这让我更加仔细的看他。他真的像一尊佛。

“后来,我想通了。虽然股份少了,但是赚的钱多了,同时也清闲了。还有,作为大股东,他会更担心公司,公司会发展得更好。”他补充道。

我问他:“32%的股份,每年会分很多钱。”你这么年轻,你不能停止做事,难道你不能找张勇作为将来做生意的伙伴吗?"

石永红坚定地说:“不要看。”

显然,释永信还没有完全成佛。

回国,吃苦是福。

现在石永红只是以海底捞股东的身份参加股东大会。但是,如果海底捞有什么不测,只要海底捞需要,石永红就会一如既往地把手伸进鸭子的肚子里。

海底捞这种不可思议的股权转让,只能发生在张勇和施永红之间。心理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在长期的关系中,人会不自觉地按照对自己更重要的人的期望而改变;结果大家渐渐变成了别人想象的样子。

纵观张勇与施永红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以张勇为主,施永红为辅;所以,大事总是张勇说了算;然后,张勇真的成了领袖。张勇认为石永红是遗嘱执行人,而石永红越来越成为遗嘱执行人。最后,连个人股份都由张勇决定。

海底捞成立时,四个股东各占25%,或者说张勇夫妇和施永红夫妇各占50%,但实际上,绝对控股权一直在张勇手。

什么是绝对控制?对公司的管理只字不提才是权利。从海底捞成立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大事都是张勇的主意。十几年后,越来越自信自大的张勇说:“事后证明我是对的!”

可见,海底捞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大股东的公司。除了分红,石永红一直是公司话语权的小股东。只是这一次,通过股份再分配,从法律上确定了张勇的大股东和施永红的小股东地位。

我和石永红私聊后,他迫不及待地问我:“石永红是不是很讨厌我?”

我说:“爱与恨。”

石永红对张勇的仇恨是合理的,因为他最看重的人,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张勇低估了他。

我不知道张勇是否能意识到这个好朋友的真正作用。其实就像没有张勇就没有海底捞,没有石永红就没有张勇一样!时势造英雄,石永红就是张勇的时势之一。但是,领导毕竟是人,一旦成为领导,就会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伟大。

张勇对待石永红的方式,让人不禁想到杀驴,杀无赦!作为朋友,张勇显然不善良;然而,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张勇无疑是优秀的。因为海底捞要成为现代企业,必须解决家族企业的天花板问题。不然职业经理人在海底捞干不了多少!张勇的两个弟弟也在海底捞工作,但最终因为不符合张勇的标准,被捞出了海底捞。

我和海底捞其他高管交流的时候,也问过他们同样的问题:“石哥走了不可惜吗?”他们给我的回答就像被洗脑了一样:“我们喜欢和石哥玩,喜欢和张勇做生意。出去玩的时候,张勇的车总是空的,而石哥的车是满的。”

我问:“为什么?”

他们说:“石哥人很好,从来不发脾气,只是有时候没想法。我和张勇在一起很紧张。他对人很严格。一旦出事,他就会翻脸,翻脸。他会不分场合大发雷霆,不会对别人手下留情!”

真的:“善良不带兵,善良不理财。”面孔有时真的能说明问题!因此,张勇对这个“菩萨”伙伴的处理是不合理的,但也是合理的。忠孝节义不能兼顾。成大事者,必无情。

输入股权分配分类

业内一直将真功夫与海底捞相提并论。两家公司从创业到成功的轨迹是一样的,但结局却完全不同。

真功夫的两位创始人为了股权大打出手,不惜打破脑袋,身陷囹圄。海底捞得益于石永红的大度、豁达和隐忍,不仅迎来了企业的辉煌,更成就了令人羡慕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