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的起源和制定是怎样的?
中国农历的起源和制定如下:
农历,原名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平均一个历月等于一个新月。但闰月的设定是为了使平均日历年成为回归年,二十四节气的设定是为了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年度运动),所以也有阳历。
时至今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华人以及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和日本早期仍然使用农历来计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从古干支时代到清末开历(公历),历史上多次修订。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65,438+002多种历法,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干支历(照片)、夏历、商历(阴历)、周历、西汉的太初历、三通历和隋朝的帝王历。
农历的优势
1,农历属于阴阳历,考虑到了太阳、月亮、地球的关系。农历是一种固定的历法,具有天文历法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对应各种天文现象,比如它的节气严格对应太阳的高度,历日严格对应月亮的相位,闰月不出现和出现的频率对应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以及日出日落等其他天文现象。晨曦、五星方位、日食、潮汐等。,甚至日历月也大致对应太阳的高度。
2.农历只有29天和30天,而且是新月固定日期规定的,所以人为因素小,不容易随意更改。
3.一年的开始有很强的天文意义,有日月之年的天文意义。
4.阴阳历最能体现汉民族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