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哪些「百家争鸣」(历代大师、派别)?

1、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相融合,撰写了《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具体论述了伤寒的诊疗规律。

2.寒门学派:又称河间学派,金元一代宗师刘着眼于火热的病机,提出“六气皆火化”的学说,创立“火热”学说,运用寒药治疗疾病。他不仅为中医病机理论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启发了后世建立温病学理论。

3.沂水派:张,河北沂水人,晋代医生。他受《内经》和《中藏经》的启发,以脏腑虚实之辩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总结药物的使用,创立了脏腑病机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4.攻邪派:金元一代宗师张从正强调“病由邪气生,攻邪已致病”,主张治疗应以驱邪为主,善用发汗三法,强调攻法,反对滥用补法。

5.补土派:又称温补土派,金元时期的大学者高力认为“人以胃气守精”,非常重视后天的脾胃,创立了脾胃学说,优于温补法。

6.养阴派:金元一代宗师,受刘的“火热论”影响,接受的“内伤论”,提出“阳常盈,阴常不足”的新学说,用养阴降火法。

7.温学派:明代薛基、张介宾等多位医家重视明代水火之学。丰富和发展了命门理论,在中医理论上有所突破。

8.温病学派:明末瘟疫流行,伤寒不灵。明代以吴有科为首,清代以叶、吴棠为骨干,对外感热病的治疗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鼠疫的病机和温病学理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