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好好享受。
文:我是苏烟。
最近,我刚刚读完蔡澜的《如果你还活着,就应该努力让自己快乐》。有一段话很有感触。他说:学一门,大家都想当“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摄影家。这都是精神上的负担,最后我们大多数人都成不了“家”。如果我们爱上一件事,只是关心爱好,并不能成为“家”。那又怎样?一百年后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谁在乎呢。
我印象深刻。没错,教孩子懂事是早了点,但绝对不像三毛老师。在《我的理想》一文中,三毛对自己长大后想当收破烂的深感失望,黑板擦把它砸了。孩子的理想,不管多么幼稚可笑,只要写得真实,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刻意引导孩子走高路,做科学家作家画家等虚荣的人,还是算了吧。如果真的有孩子想成名成家,自然要多鼓励。有的孩子想追求自由,像三毛一样,去世界各地收破烂。也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当然应该支持他们。
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写道,他长大后想成为一个大玩家,赚很多钱,买豪宅,娶一个可靠的妻子,生一群孩子,在家里建几个大书架,上面放他喜欢的玩具。他从小就很难想到找老婆,找个靠谱的。忘了问他什么样的老婆才靠谱。
根据自己的需求待人接物。如果一个有智慧有经验的人早一点鼓励和引导他们,也许他小时候就懵懂了,早一点开化了,就不会走太多弯路了。只有在他五岁的时候,他才明白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当然,能理解是一件幸事,只是有点晚了。如果你能早点明白,也许能有所成就。
还好后来拿到了。在一生的梦想中,只有坚持二字坚持得好,作家的梦想从未放弃。甚至越写越觉得梦想可能只是梦想,梦想成长是不现实的。奈里早就听出了蔡澜说的话。就拿一个爱好,你就不会有家。那又怎样?
在另一位女作家陶的书《此刻的温柔》里,我读到一段关于写作的话:
我渐渐明白了写作的好处:我可以把我喜欢的一切都写下来告诉所有人,我喜欢的人和事,我喜欢的组合怎么安排。有了一支笔,漂亮的人可以去向往的地方旅行生活,掌握有趣的技能,进行高深的研究。写作就是拥有,多么环保,多么享受。这种只有运气好才具备的技能,值得珍惜。
偷偷看,会写,爱写的人,真的很幸运。他们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为他们想写出丰富的内容,所以逐渐学会用眼睛看,用心琢磨。他们能看到很多不写字的人看不到的东西,能理解很多复杂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喜欢探索和冒险。
看别人的书比较多,经历别人在书上经历过的事情,虽然不是亲身感受,也能通过别人的笔触认识更大的世界。太多作者成名成家,见解和见识都比我们好几倍。这些书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读他们的书就像和高手玩游戏。读得多了,技能会不知不觉增强。融合了其他很多人的意见,然后整理输出,就形成了一套个人的认知体系。无形中比那些不读书不写字不修行的人更有见识,对后天的人有豁达的态度。
梦依旧,从终,此生不变。写作必然成为个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他不想成家,不想出名。他能用心过好每一个充实的日子,快乐地记录每天的生活,活一天,不浪费一天,别无所求。
要生活,你需要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