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哪些名胜古迹?

1.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代大学者邱浚而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5)。相传丘浚被称为琼台,书院因此得名。现为琼台师范学校旧址。

其主体建筑魁星楼,两层楼高,青瓦红廊白墙。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中间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进士”二字,有水桶那么大。这是朝廷之后,翰林学士张日忠的高徒送的。楼内雕梁画栋,极为别致;楼前有树,环境优美安静。

这里曾经是琼州最高学府,是古代海南人进入官位的唯一阶梯。著名粤剧、琼剧《寻访学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时,书生张生爱上了琼州镇台的少女。镇台大怒,严惩了她。丫鬟逃到书院求救,镇台派人追杀。书院教谢豹仗义执言,门前不接电话,机智地将她连夜送出城外,使张生与丫环终成眷属。琼台书院以搜索书院闻名海内外。

2.见龙Ta

见龙塔是海南保存较为完整、建造较早的古塔之一。

看龙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由定安县令吴和乡绅林其和捐资创建。未完工,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由知县吴仙居、乡绅莫某捐资继任。塔高20余米,八角七层楼阁式。塔砖上刻有“千字文”,底楼正面额头刻有“见龙塔”字样。塔顶的铁闸杆顶端覆盖着蓝天。游客可从内墙上的砖梯登上塔顶,远眺鉴江南岸,欣赏沿江和远处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对龙塔进行了修缮,使古代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魅力。

3.白马井纪念碑

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距离那大镇50多公里。

白马井遗址的主要景观是“白马涌泉”和富博将军庙。传说汉朝英雄马将军,因将军的白马用蹄子挖沙,涌出清泉而得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汉朝的英雄,修建了伏波庙,并设置了一口波井,因此“白马涌泉”和富博将军庙成了旅游景点。

隋唐记载白马井古迹,宝玉旧志是侯将军乘白马刨沙泉,因井距海涛仅四十五步,其味清甜,村民在井上设伏波寺。又云:咸通五年,唐懿宗、辛川、李斯领兵过南坛港,渴白马挖沙泉。我国杰出的现代作家、伟大的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在游览白马井1961时,写下了《白马井港》这首诗。在诗的序言中,有一段关于古迹考证的话:港口附近,有水井和寺庙。传说富博将军来此时,有一匹白马来到地下取泉,此沉命名为“白马”。其实白马就是一个隐波。古无轻唇声,读如白,马声相近。从这种古老的声音,可以断定富博将军确实来过博。只是不知道是路浪压制了马浪。苏东坡的《富博条集》说:“汉代有两个富博,都是对岭南人民的功勋。前伏波,皮高路后叶。浪潮过后,新的气息随之而来。.....古今传说,莫可集于一身”。东坡诞生于900多年前,很难“入定”,而今天更难入定。

随着洋浦港的开发建设和白马井开发区、白马井边贸市场的建立,白马井镇建成了白马井酒店、金港酒店、马坤酒店等一批高档食宿项目,开通了程控电话,建成了一条1km的商业街。街上有200多辆机动客车和轮渡机动游艇,为游客提供多种旅游服务,国内外游客日益增多。

4.广郎寺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和儿子苏在儋州住了三年。

苏东坡父子初来乍到,受到州官张忠的尊重,住在官邸,向官员要饭吃。第二年,宋绍圣第五年四月,派董从湖南到访问广西。当他得知东坡住在雷州丹州官邸时,便派人驱逐东坡父子。东坡父子无房可住,处境十分凄凉。当地人看到后非常同情。苏东坡决定在城南楤木林买地造屋时,“州群(即张忠)与邻里相连”,“民运地助之”,“十几个学生助之,俯首泥水之战”。在村民的帮助下,仅用了一个月,也就是少生五十年五月,就建成了三间茅屋。虽然周围荒无人烟,蚊虫蚂蚁滋生,环境恶劣,但诗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东坡松了一口气,小屋坐落在一棵热带树上,即一棵绿叶海棠枝的棕树上,于是将茅庵命名为“广朗寺”,并写下《广朗寺铭》:“东坡居士,堕儋州,居无定所,死于棕树林,采叶书法以记其所。当时苏东坡帮村民们打了一口井,井水甘甜,村民们把它命名为“东坡井”。数百年来,甘甜的井水从未枯竭。

元代延祐四年(1317)春,大都督军事指挥部,苏正廉政访海南的秘书,到此处,在没有寺庙的情况下,在广郎寺原址建三大殿,使之成为“东坡寺”。明代,广郎寺旧址仍存。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县韩优在原址上建祠苏公祠。清光定帝(1847)年间,周城、兴德、李文斌五人,发起修建新的五眼正殿、五眼讲堂、三眼正门。清光绪十三年(1887),另一位城市士绅曾提议,清廷册封崔增瑞,用本市经费在此设立“檀郎书院”,并增建部分建筑。不幸的是,民国九年(1920),“广郎寺”在周城“大灾”中彻底被毁。

广郎寺是苏东坡在儋州三年农村生活的写照,也是这位大作家对儋州人民深情厚谊的重要标志。历代多次修缮扩建,可见人心。如今,儋州市人民政府已拨款请能工巧匠修缮广郎寺,陈列有关苏东坡的历史文物,再现其父子共同生活的真实情况,寄托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永久记忆和纪念。

5.西贝学院

位于文昌市埔前镇,是清末海南著名的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由文昌西北中学使用。

书院坐北朝南,规模较大,占地20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宽三湾。两边是砖侧房,卷棚顶,琉璃瓦顶。门匾上有晚清著名书法家杨守敬题写的“西贝书院”四个大字。书院创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由晚清著名书法家潘村发起,得到雷琼道主蔡和广东巡抚张之洞的支持。从书院建成到宣彤的三年间,许多学者受聘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自1911年革命以来,它一直被用作一所学校。

6.宋家的祖宅

位于文昌市昌洒镇古鹿苑村,坐落在一座果树环绕的小山上,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沿着林荫小道往村里走100多米,就可以到达宋家的祖屋。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国人民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曾祖父、曾祖父、祖父,三代都在此居住。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1861年出生在这个祖居。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族在历史上的贡献和深远影响,文昌市人民政府修复了1985宋庆龄祖居,并在宋庆龄基金会和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先后修建了宋庆龄展览馆和宋庆龄植物园,并在祖居北面竖立了3.2米高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修缮后的宋庆龄祖屋是当地传统农家乐,由两栋主屋、两栋横屋、两栋门楼和院墙组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展厅就设在这里,里面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仿制实物等。博物馆里陈列着宋庆龄在青年时代和革命战争年代从事世界和平事业的照片,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她的深切怀念。

7.文昌夫子庙

始建于北宋清朝,明洪武八年(1375)迁至文成镇李文东20号,总面积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寺”,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孔庙大成门前有孔子塑像,大成门殿有孔子祠、像、碑、十二哲。皇帝的印章、匾额、对联、礼器齐全。还有孔子名言书法碑帖,北京、山东的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孔子七十二弟子图集》、《孔子圣物图》、《文昌进士碑》等。恢复祭祀孔子的活动,举办“士”、“士”、“少年士”大奖赛,以重振教书助学之风。

文昌夫子庙以其仿古的明清建筑技法和儒家的启蒙智性文化氛围吸引着海内外的学生、华侨和各界游客。

8.桶柄塔

七星岭森林茂密,草木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有几十种野生动物,如野猪、野鸡、野兔、山龟、马坡、日本水獭、狐狸和松鼠。有人参、高良姜、红薯、鸡血藤、牛大力等几十种野生经济植物。斗柄塔矗立在七星岭主峰上,宛如七星柄,故名斗柄塔斯社。该塔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重建于清朝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塔的平面是八角形的,有* * *七层,每层的收缩都是递减的。砖路铺满线砖和梭角砖,每层都有拱门,螺旋台阶104,可登塔顶。塔高20米,塔顶的葫芦已经废弃。现在只剩下盖盆,塔基44.8米,塔身3.55米厚。塔门朝西,门槛上的石碑上刻着“斗柄塔”四个字。前一段写着“明日起五年造孟东岳”;下一段写着“清光绪十三年孟重修”。桶柄塔斯社看琼州海峡。以前商船经过这个峡谷,经常因为没有航标而被打死,所以被视为怪物。明代礼部尚书王宏慧(定安)做官后,广邀民众,请求朝廷拨款建塔,以供航标和镇妖之用。这座塔造型端庄稳重,优雅大方,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成立370多年来,历经沧桑,经受了无数次强台风和雷电袭击,依然巍然屹立。它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专用航标,也是研究海南古塔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9.龟山

位于兴隆华侨农场。三座山峰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东西向的龟形山脉。主峰海拔280多米。错落有致的山势使龟的头、身、尾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大自然造物的伟大和神奇。山上建有两个景点,分别是“神龟山上的亭子”和“神龟山上的庙”。有清末民初风水道士炼丹修身的遗迹,有比较完整的炼丹寺和墓葬。这是一个未开发的文化景点。

10.府城鼓楼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镇文庄路南端的古城墙上,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楼,土木结构。鼓楼,又称陈楼,也被称为文明楼。它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海南卫司令王佑修建。鼓楼上有重兵驻守,居高临下,为的是窥视城内外动静,维护治安。这是一个古老的军事设施。鼓楼雄伟壮丽。楼下城池宽大,面朝旷野,有石阶直通大门。原来的档案有三层楼高,现在只剩下两层,历代都很珍惜,所以屡毁屡建。现存鼓楼为万历三十年(1605),由大臣王海重修。爬上楼梯,可以俯瞰海府山川的壮丽景色,抚摩古人的思绪。

参考资料:

海南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