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和面对杭州湾大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围绕这一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两岸要素流动加快,聚集能力增强,为我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大桥的建成通车,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加快引进、重组、整合步伐,促进我市传统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发展导向,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变传统思维定势、市场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区域合作和竞争加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我市与上海“零”距离的地缘优势将逐渐减弱,辐射吸纳能力弱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产业升级转型压力进一步加大。

面对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的逐步确立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桥经济”的发展在于深化与上海的融合,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桥经济”,进一步深化与上海的融合,有利于我市经济融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技、人才和管理资源,以及理念、体制、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经验,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挑战和机遇

杭州湾大桥是横跨中国杭州湾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止于宁波慈溪水陆湾,全长36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的法赫德国王大桥长11公里,是仅次于美国庞恰特雷恩湖大桥的世界第二大桥。

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宁波与上海的陆路距离将缩短120公里,为国家干线——同三线穿越杭州湾提供了便捷通道。大桥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于2007年6月26日165438+2003年10月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全桥完工。计划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对接上海,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长三角合作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嘉兴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和国家干线布局,缓解上海、杭州、宁波高速公路交通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交通枢纽的局面,从而成为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大桥概述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家干线——同三线穿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横跨宽阔的杭州湾,止于宁波市慈溪市水陆湾,全长36公里。大桥建成后,宁波与上海的陆路距离将缩短1.20公里以上,从而大大缓解本已拥挤的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三地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总投资预计超过654.38+06亿人民币,其中大桥36公里,654.38+065.438+08亿人民币;北岸连接线291公里,1.7亿元;南岸连接线55.3公里,34亿。民营资本占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邰方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大桥收费期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

杭州湾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速度100Km/h/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该桥有两条航道,即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菱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5万吨;南航路大桥为A型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跨318m,通航标准为3000吨。除南、北水道桥外,其余引桥均采用30 ~ 80米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确保2003年顺利施工,2008年竣工,2009年通车。

项目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桥梁建设投资118亿,资本金38.5亿元。其中宁波方持股90%,嘉兴方持股10%。民营企业投资占公司资本的50.25%。这个项目已经请了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贷款协议已经签订。

桥梁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基础。根据交通流量调查,2009年大桥交通流量达到5.2万辆,2015年达到8万辆,2027年达到9.6万辆。根据计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将达到8.03 ~ 10.1%,投资回收期为14.2年,投资回报率为15.10%(不含建设期)和12.58%(含建设期)。

工程特征1,工程环境特征

杭州湾天气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和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的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1)海域广阔,台风多,潮差大,水流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2)深厚的软土层和深厚的持力层给海上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3)南滩较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难以满足工期要求;

(4)环境腐蚀性严重;

(5)南滩多处富集浅层气,危及施工安全。

2.工程建设中的难点

(1)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大桥工程全长36公里,离岸段长度32公里。全桥共计混凝土245万立方米,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03 5565438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桥墩65438个,工程规模巨大。

(2)自然环境恶劣。潮差大,流速快,流向混乱,浪高,冲刷深,部分地段软土层厚,浅层气丰富。其中南岸10 km滩区干湿交替,海上工程多为海上作业,施工条件较差。受水文气象影响,有效工作日少。根据现场施工统计,海上施工作业年有效天数不足180天,滩涂区约250天。

(3)整体设计方案的制定难度很大。设计要求新,其中水下区引桥(18.27km)和南岸滩涂区引桥(10.1km)是整个工程的重点。结构防腐问题十分突出,无规范可循;桥梁运营过程中,桥面行车环境受到大风、浓雾、暴雨、驾驶员视觉疲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对策是保证桥面行车安全的关键。设计方案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一批大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在施工技术方面,面临着海上急流高墩区大吨位箱梁整体预制、运输和架设、宽滩区大吨位箱梁长距离运梁和架设、超长螺旋钢管桩设计、防腐和沉桩施工等多项关键施工技术的挑战。在测量控制方面,超长桥长和地球曲面效应引起的结构测量变形十分突出。受海洋环境的制约,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施工精度和进度的要求。如何借助GPS技术实现快速高效的测量施工,是制约全桥建设工期的核心技术难题。

(4)施工目标要求高,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难度大。这项大型桥梁工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宁波市委市政府在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桥梁工程要按照“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实施。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何组织和管理好桥梁工程是指挥部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施工现场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交叉工序,给组织施工和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资金带来困难。在台风、强风、大潮、巨浪、急流、暴雨、大雾、雷电等气象水文条件下,如何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运行管理措施,是工程管理中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大桥的亮点是长达36公里,这使它超越了世界著名的桥梁,如切萨皮克湾大桥和巴林路堤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已建或在建的跨海大桥。

据初步核实,桥梁* * *需要钢材76.9万吨,水泥1.291.000吨,石油沥青1.65438吨,木材1.91.000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7万多根。南滩50米* 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运梁技术,创下了国内外运输重型梁的新纪录。

水下区域引桥70m * 16m箱梁采用全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梁重2180吨,居国内首位。水下区域打入引桥的钢管桩直径为1.5-1.6m,桩长约80m,共计4000余根钢管桩,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之最。

景观设计的概念首次被引入到这座桥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结合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和驾乘人员驾驶时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的总体布置原则。全桥平面为S形曲线,整体线形美观活泼。从侧面看,南北水道的通航孔桥呈拱形,有起伏的立面形状。

1.7km南航路再往南,距离南岸约14km处,有一个海上平台,面积为1.2万平方米。在建造期间,该平台将作为海上作业者的生活基地,以及海上救援、测量、通信和海上监测的平台。大桥建成后,这个海中平台是海上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也是旅游休闲的绝佳观光平台。

桥梁特征

科技含量高首先体现在施工技术上。我们坚持尊重科学,依靠专家,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交流活动。根据专家意见,提出施工决策设计,采用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海上施工变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长期以来设计决定施工的观念。预制吊装最大的构件是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长的构件是长84米、直径1.6米的超长钢管桩,堪称天下无双。为了减少海水中氯离子对桥梁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保证桥梁100年的使用寿命,设计者专门制定了一套有效的防止海水腐蚀的方案。等等,可见桥梁工程的高科技含量。

杭州湾大桥将是一座“数字桥梁”。科研单位将利用硬件和接口技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数学、有限元技术、力学等学科,建立桥梁设计、施工和养护的科学评价体系。全桥将安装中央监控系统,平均每1公里安装1对监控器。这样不仅可以对桥梁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还可以实时掌握桥梁“身体”的健康状况。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向交通部申报了桥梁工程重点科研项目17,这在国内桥梁行业也是不多见的。

最长桥1,杭州湾跨海大桥长36公里,居世界在建和在建跨海大桥之首。

2.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强腐蚀性海洋环境中。为保证桥梁的使用寿命,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m箱梁“梁上架设”技术,使架设和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创造了世界同类技术和地形桥梁建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大桥深水区上部结构采用7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和海上运输技术。为解决大型混凝土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大桥钢管桩最大直径1.6m,单桩最大长度89m,最大重量74t,创造了国内外最大的大直径超长全螺旋桥钢管桩。

6.杭州湾大桥南岸10 km海滩下存在大量浅层甲烷,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地区钻孔桩施工中,创造性地采用了可控放气的安全施工技术,其施工工艺在同类地理条件下属世界首创。

制度创新杭州湾大桥是首个以地方民营企业为主体、投资超百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桥资本金38.5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比超过50%。* * *全省有17家民营企业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投资入股。可以说,大桥项目的投资体制和建设模式,在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建立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有机结合的投资模式,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技术创新1,杭州湾大桥总体设计

杭州湾大桥全长36公里,施工条件非常恶劣。为了保证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设计和施工必须综合考虑。经过国内外多次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了施工决策设计总原则,尽可能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将海上施工改为陆上施工,采用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施工原则。

2.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施工成套技术。

该桥钢管桩基础具有桩长、直径大、数量大的特点。桩长89米,直径1.5米和1.6米,共计5474根。通过近一年的钢管桩基础施工,进度快,质量好,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其创新点是:超长整桩预制;内外螺旋焊接;三层熔融环氧粉末未涂覆;埋弧焊自动焊接工艺:大直径、不等壁厚焊接;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3.大吨位70m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及强潮汐水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

其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海工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70m箱梁局部结构分析:真空辅助灌浆技术:研制了用于大跨度、高平整度桥面施工的振动架桥设备。首次采用早期张拉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吨液压悬挂轮轨70米箱梁纵向移动台车。

4、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预制及运梁架设技术。

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施工方案,对大吨位整孔箱梁的关键结构进行了优化;海工耐久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实践:预应力管道真空灌浆试验与实践:箱梁运梁架桥机综合技术。

5.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其创新点在于:(1)建立可靠的钢筋腐蚀电学参数和输出光功率变化判据;开发混凝土结构寿命动态预测软件;制定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原始观测系统设计方案,配合项目进度实施。这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

6.跨海大桥全天候运行测控关键技术研究

其创新点有:GPS参考站的连续运行,在杭州湾大桥上的成功应用,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规章制度,弥补了中国桥梁的空白;现行规范不满足建立数十公里长跨海大桥投影坐标系的相应标准,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特殊性进行求解,为制定相应规范提供参考。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曲面拟合法,使海上GPS拟合高程的精度达到三等精度。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法结合GPS拟合高程法进行连续多跨跨海高程贯通测量,开创了快速中海高程贯通测量方法;在国内首次利用GIS技术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大比例尺桥梁测绘数据管理系统。

7.杭州湾大桥河工模型及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2002年8月,通过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固体模型涌潮模拟方法和试验技术、分布式浑水造潮系统、泥沙随涌潮变化加沙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灾害性天气对跨海大桥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主要创新点有:确定车辆安全行驶的风速标准;对所有类型的灾害天气进行研究;提出杭州湾跨海大桥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基于气象监测系统、预报系统和道路管理系统的系统研究;制定不同灾害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控制标准;开发低成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开发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信息发布于一体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中间成果,其中报告中推荐的风障方案即将实施。

9.跨海大桥建设的信息管理技术

其创新之处在于:将全桥结构分解形成22949个结构构件,将采集的数据625个表格与之关联,提供了完整的结构化数据检索方法;整合统一工程通信和网络建设,大大降低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实现远程多点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和环回。

该系统已完成软件开发并投入运行一年多,对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上述科技创新成果中有5项通过了交通部和交通部的鉴定,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同类桥梁建设提供了借鉴。

桥梁的作用杭州湾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直接带动宁波、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周边地区发展,对全省乃至长三角南翼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据统计,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的GDP占全省的70%以上。项目建设将使这些地区的发展如虎添翼,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提高全省整体综合实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大桥工程尚未全面开工,杭州湾两岸的慈溪市、余姚市、嘉兴海盐县已经涌动着“大桥经济”。在新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一期开发呈现出蓬勃的景象,投资者纷纷在此落户。

2.积极对接上海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在新世纪新阶段,宁波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实现经济大发展、大跨越。要和上海接轨,融入长三角,走向国际化。大桥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浙江东南沿海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使我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优越的区位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这对辐射我省广大腹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深远的积极作用。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将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嘉兴、宁波、绍兴和台州之间的联系,促进我省杭州湾城市连绵带和沿海开放板块的形成,使这一地区成为以上海为龙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桥的建设也将对周边县市的城市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慈溪、海盐等地瞄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有科学的规划思路,吸引人口和产业聚集,促进新区新城崛起。

4.作为中国沿海走廊第一座跨海大桥,突破了杭州湾瓶颈,优化了国家干线路网布局,改变了宁波交通枢纽局面,有利于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网络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宁波这座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大桥的建设也有利于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宁波和舟山深水港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业和国防建设的发展,缓解杭州过境(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压力。

奥运火炬接力可能会通过这座桥。

在中国,可能没有一座桥能与奥运会联系在一起。杭州湾大桥成为唯一一座与奥运有关系的大桥。

根据奥组委火炬传递中心的规定,火炬进入一个省,每天行程500公里,必须在3天内完成。

来自宁波市体育局的消息,宁波首选火炬传递方案,即走杭州湾跨海大桥。BOCOG工作人员在看到浙江省火炬传递路线计划后,将派人到浙江考察火炬传递路线的可行性。

“如果得到奥组委的批准,这座年轻的跨海大桥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一定要收养我。我辛辛苦苦为你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