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学习经络养生祛病,强身健体。
人体内的穴位可以反映出体内相应部位的器官和身体状态。不仅脚对应全身的器官,人的十个手指、手掌、手臂都有对应的穴位。德国沃尔博士用仪器测量人体的能量和电流,提出了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手足经络穴位与生物能关系图,间接证实了手足经络穴位与内脏器官的相对关系。
经络不通容易出现脏腑失调,生病。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傅指出,人体有一个微妙的分布系统,负责传递气、血、津液等细微物质。这个分布网络被称为子午线系统。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连接着身体的不同部位。经络系统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时间,形成人体全面复杂的图谱,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致病原因。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络组成。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就记载了经络的概念:“经络在内,分支交叉者为络,异于络者为孙。”“经”的意思是路径,属于纵向通道的主干;“络”的意思是网络,属于经络的一个分支,纵横交错于全身“经络”和“络脉”在体内联系在一起,形成经络系统。
人体内的气血具有流动的特性,气的流动与自然界的水流具有相同的特性。气从高能流向低能,顺着身体的地形,聚集在经络里。因此,经络为体内的气的流动提供了天然的路径,并稳定地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供应能量。如果身体的经络系统被堵塞,身体各部分的供应就会受到影响,体内的气停滞就会导致内脏的紊乱和疾病。
要恢复经络的平衡与协调,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穴位来恢复经络系统的平衡。通过这些方法,调节气的流动,气的能量可以有效地分布到全身。
人体对应功能12经络V.S
中医把人体分为12条经络,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作用。出了问题,就会有病变。
人体的12经脉分为手三阳、手三阴、脚三阴、足三阴,构成了12经脉。傅说,12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手三阴从胸;手之三阳,从手走;三阳之足,始行之;足三阴,自足至腹。”如此周而复始,周而复始。
经络也有自己的脏腑或腑,腑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经络相互联系,供应气血和精微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虽然经络之气在体内循环不息,但在不同的时间,经络之气的流动在脏腑之间起起落落,12经络也有其最旺盛的运行时间。
12经络不通12健康预警
傅表示,如果从肺经出发,根据其主运行时间,12经络阻滞可能对应的健康警示如下:
●肺经:肺主气,调节呼吸和体表防御系统。如果肺经有问题,就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咽痛等感冒症状,这也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密切相关。
大肠经络:大肠负责排泄废物毒素。排便正常是气机通畅和大肠功能正常的结果,否则就会出现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的情况。
胃经:胃腑控制消化和饮食。如果由于饮食不当或精神失常,胃与肝胃不和,就容易导致胃痛,甚至胃炎、溃疡。
脾经:脾主消化,将营养物质分布到全身。脾胃是体内气血能量的来源。气血充盈时,面部柔软有光泽,肌肉饱满。脾经出了问题,一见面就黄黄憔悴,久病影响其他脏腑。现代研究发现,脾涉及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心经:心主血管,为全身供血,心脉异常,从胸闷、疼痛、心律不齐到心肌梗塞、脑梗塞等严重疾病。
小肠经:小肠接受来自胃的消化物质,然后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小肠经属于五行的火运,是小肠经的一种病理变化。常见于经络循行的地方,如脸颊、颈部、咽部、扁桃体、肩部、肘部和手臂的炎症。
膀胱经:膀胱经腑是储尿的器官,属于肾的五行,主要负责水气不足或过多的疾病,而膀胱经位于脊柱的两侧,是最长的经络,穴位最多。如果膀胱经有病变,其范围可以从颈背肿胀疼痛和背痛到泌尿系统和脊神经疾病。
肾经:肾藏精,精是生命的根本能量,主生殖、生长发育。如果肾经虚弱,会造成儿童生长迟缓,成人肾功能衰竭,与不孕不育、各种慢性病、严重疾病有关。
心包经:心包经与心脏相同,其病理变化与心经基本相同。中医认为心藏神,控制人的思维意识和大脑神经中枢,所以心包经也与癫狂、抑郁等精神疾病有关。
三焦经:三交腑是中医特有的腑,分为上、中、下焦。它是体腔和外部内脏之间的膜,负责促进气和水的循环。水肿通常与三焦经的病变有关。
胆经:胆经储存和排泄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如果不合理,就会出现厌食、腹胀、黄疸、口苦等症状;决心和勇气都比较大胆,胆子比较弱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出现怕惊吓、失眠、多梦等问题。
肝经:肝藏血,与血液的代谢和女性的月经生理有关。肝主理气,肝气通畅,胆汁分泌稳定,精神情志舒畅。当肝经受阻时,起初容易出现神经紧张、眼睛发红、口干、脾气暴躁等症状,甚至在肝病、消化、生殖、内分泌或更年期等疾病中也会出现。
点穴通络
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严重者会由脏腑引起,轻者由经络引起。子午线可以被认为是一条“能量之河”。经络出了问题,旁边的肌肉或骨骼就不能顺畅地得到滋润,就会僵硬,摸起来突起或形成一片,这就是不通的征兆。傅建议可以经常* * *,洗个热水澡,或者拍拍身体热身,按压穴位等。,使经络通畅舒适。
人体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当经络堵塞时,好好睡一觉或多休息一般会再次激活自身。但如果胸腹疼痛持续数小时,手、足、肩、颈部疼痛持续一周以上,建议就医。中医可以采取放血、针灸或拔罐等方法使经络通畅。但如果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如胆囊炎或胆结石,可以通过针灸或穴位缓解,但炎症性结石仍然存在,我们仍需寻求治疗,不能单纯依靠经络进行保健。
傅认为,平日可以多做手指和脚趾按压,尤其是指甲两侧,上下左右捏捏。因为手指是12经络的起点,经常按压可以激活经络。
简易家庭经络保健法
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经络进行保养,尤其是冬季经络容易因寒冷而抑郁,更要注意保健。
经常按压重要穴位”
合谷穴:在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凹陷处,如果有便秘或肠胃不适,再按一次。
足三里穴:从足膝外侧隐窝向下数四指,经常按压,帮助消化,缓解打嗝、胀气。
涌泉穴:位于足底中间凹陷处,在手掌的前三分之一处,掌管全身的阳气,经常泡脚或按压,使身体的肾阳旺盛,一整天都不会疲倦,尤其是冬天。
洗个热水澡或泡在水里* * *
在冬季,更重要的是护理根部,更重要的是维护或激活经络,主要是膀胱经和肾经。如果不能洗澡或泡水,从肩膀开始用莲蓬头淋浴,热水可以使经络温暖通畅。平日里,也需要多* * *身体部位,帮助经络通过* * *或者摩擦身体。
锻炼养生技能
慢练慢动,会慢慢放松每一块肌肉,帮助经络运行。
吸气:慢慢呼吸,腹式呼吸。每个周期越长越好。可以调节胸腹和人体的气血循环,对各种经络的保健很有帮助。
手抛:可以随意做,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抬起与肩同高,然后向后抛45度,一前一后,每次200次,每天2 ~ 3次,双脚可以站直或微蹲。除了平抛,还可以将双手横抛,达到扭腰活络的效果。
拍动:你的手掌是拱形的,中空的。这样拍打,从肩颈部开始,拍遍全身,达到全身保暖的效果。每次不应超过15分钟。注意不要伤到自己,身体会发烫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