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滋补脾胃。

中医教你养脾胃:已经进入六月,天气越来越热,难熬的夏天到了。面对未来三四个月的高温天气,大家开始采取不同的方法防暑降温。夏天很热,一口气喝上一罐冰冻可乐,咬下几根冰棍,是一种不错的享受。但是有些人吃东西没有节制,寒气也进入体内。对身体的伤害不是这种提神就能弥补的。古人如何看待夏天吃冷饮?在我们看来,夏天吃冰棍喝冷饮很正常。到底吃不吃,为什么吃冷饮会伤身体,看看古人是怎么看待的。宋代陈至撰写了《养老与家庭护理》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老年人医学书籍。他说:“仲夏的月亮是最难拍的。殷琦阴险,夏毒外蒸,有意为风,任性吃寒,所以人患更猛烈发泄。”后来元朝又把这本书增补为《长寿养老新书》。书上说:“夏天热的时候,胃里发烫,浑身是汗,心里很渴。突然遇到冰天雪地,就想尽办法喝水,冷得睡不着觉,久久不动。如果秋来不是疟疾,那就是痢疾。”可见,夏天喝凉水甚至冰水是人之常情,中国自古如此。但是中国古代的中医很早就观察到了喝冷饮的问题。古人认为夏天的阳气跑出体外,体内的阳气相对减少。尤其是脾阳会比平时弱一些。这时候如果吃冷饮,脾胃就凉了,再人为降低体内温度,就会导致身体调节的紊乱。这种紊乱,首先是消化系统的紊乱。气温太低,吃太多冷饮会损伤脾阳。如果人体本身脾阳不足,再吃冷饮,就会出现腹泻、流涎等脾阳不足的症状。这时候就非常容易引起外邪的入侵。寒伤脾,常见表现为舌苔白腻,从腹痛腹泻到恶心呕吐不等。偶尔吃一两次,杨灿充足的孩子身体抗拒,但经常吃冰淇淋、冷饮和凉西瓜。那么,即使是健康的孩子,脾胃也会受伤,然后肾脏也会受伤,孩子的体质会逐渐变差。经常感冒生病,生长速度变慢,厌食挑食,还会患上各种慢性疾病,比如鼻炎,咽炎。暴饮暴食冰镇饮料的危害很多:1,导致肠胃疾病:冰镇饮料过量,轻度胀气,严重的消化不良或肠胃炎腹泻。古代就有帝王因暴饮冰镇饮料导致肠胃疾病的先例。《宋史·史氏传》中记载,孝宗皇帝因为喝了太多冰水,突然病倒。此外,《本草纲目》中还记载,宋徽宗因吃冰过多而患脾疾。2.冰镇饮料引起“冰棍脸”。冰棍等冰镇饮料非常容易刺激幼儿稚嫩的胃肠道,导致各种消化酶减少,胃肠蠕动紊乱,胃痛,食欲不振,大便紊乱,最后孩子脸色发黄无光,成为营养不良面色蜡黄的孩子,医学专家形象地称之为“冰棍脸”。3.诱发中暑和心脏病:如果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冰饮,虽然会带来短暂的舒适,但会感觉到人体在迅速降温,反而会向大脑传递信息,大脑误以为人体的热量已经散发出来,于是会下令停止包括出汗在内的除热工作。导致汗腺毛孔不通畅,身体散热困难。预热和聚集在体内更容易诱发中暑和一些心脏病。4.高血压、冠心病等人群容易诱发脑出血: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如果大量食用冰镇饮料,会突然刺激胃肠道,使血管收缩上升,加重病情,容易诱发脑出血。吃冷饮后如何健脾:如果孩子吃冰淇淋,偶尔吃一两次问题不大。如果孩子体虚怕冷,或者吃了之后拉肚子腹痛,需要及时补救,可以减少寒气入侵带来的各种身体问题。具体方法如下:1)给孩子喝生姜红糖水:当天喝,第二天早上也可以再喝一杯。2)紫苏叶或姜水热敷:抓一把紫苏叶或三五片生姜,大火烧开,转小火煮5分钟左右,放入热水袋中。如果没有热水袋,可以用保鲜袋,然后扎紧,用毛巾包好(注意方向,不要让水流出来)。温度适宜时,热敷孩子腹部。3)温脾法:夏季暴食寒性食物,容易造成脾胃积寒,影响人体功能。100克炒盐可装入厚纱布袋中,置于脐上3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或者用桂皮粉3克,长胡椒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在纱布袋里,晚上敷在肚脐上,可以暖脾胃,止呕止泻。4)藿香正气水。广藿香正气水以广藿香为君药,可祛浊、调中、解表、散寒。紫苏、白芷为臣药,能散辛香,助藿香散寒,还能芳香化湿浊;半夏、陈皮为佐药,祛湿,减少不良反应,止呕;白术、茯苓用于健脾除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气化润泽,去痞;最后以甘草为导,调和诸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夏天如何消暑:这么热的天气真的没有适合宝宝喝的东西吗?或者有什么解热饮料可以代替这些?答案是肯定的。要真正解渴,我们称之为生津止渴。也就是说,让你的身体产生那种体液,从而让你处于那种口渴的状态。如果你不能拥有这种食物,你就永远是你吃的东西,不管你吃多少冰,不管你吃多少冷饮,喝完了还是会口渴。于是夏天觉得口渴,喝一碗热茶,开水,酸梅汤,保持唇齿留香,等舌下的津液出来,口渴就没了。这样才能真正解渴。夏季小儿伤脾有害;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过敏现象,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都与饮食偏寒、人体阳气受损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小儿脾常虚,是指小儿脾胃处于发育过程中,功能不强,而脾又被称为“后天之本”,掌管着人体对食物和饮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小儿脾胃相对娇嫩。此时使用冷饮等寒凉之物,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导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腹胀、便溏等问题。对于健康强壮的孩子来说,炎热的夏天偶尔吃点冷饮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伤害,但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来说,最好远离冷饮等冷食。中医认为脾为肺之母,滋养肺。脾胃虚弱会导致肺气虚弱,中医说“寒生冷饮伤肺”。吃凉的不仅直接伤脾胃,还会伤肺,使孩子容易感冒、咳嗽、鼻炎,甚至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吃完冷饮后马上咳嗽。有些孩子着凉后短期内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危害,但大部分会在秋冬季节陷入寒冷,容易咳嗽或突然得鼻炎。现在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都与饮食偏寒,伤了身体的阳气密切相关。养脾的五大要点要谨记:一、食物喜温燥: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所以养脾要吃一些温或燥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常用的香料,大多是温燥的,所以也有健脾的作用。如肉豆蔻、砂仁、肉豆蔻、肉桂、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木香、白芷、高良姜、干姜等。脾主土,所以要多吃土里土气的食物,比如生长在地下的红薯、山药;脾喜温恶寒,故需温性食物;脾色偏黄,所以要吃黄色食物,小米黄色,最滋养脾土;脾德在缓,要吃甜味才能缓脾。二、香入脾,能醒脾燥湿:香入脾,香能醒脾,香能燥湿,也能使脾舒。炒菜有健脾的作用,如炒花生、瓜子等。再者,米饭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有香味,还能补脾。小时候喜欢吃锅边烤成褐色的玉米饼或者馒头。可能小孩子天生就知道它健脾。推一下,烤成金褐色的面包又焦又脆,应该是养脾的东西。三、不要吃多了受凉:孩子从小就要注意不要吃多了受凉,包括多吃水果、冷饮、冷水,因为会损伤脾阳。给孩子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烧烤会不会上火。我认为我们不能吃刚出炉的还很热的食物,但我们可以等到它冷却到室温,以免上火。脾虚的人可以坚持早上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升阳。四、健脾中药及汤剂:脾为中土,为阳升于左之枢机。历代有许多健脾的中药和汤剂配方:健脾燥湿的有苍术、魏萍散;补肾祛湿有茯苓、四君子汤;有草果、健脾散助运脾;温脾散寒有干姜和理中汤;健脾益气有黄芪、补中益气汤。补脾有人参、桂枝、人参汤。诸如此类,都是升阳和中气的方子。脾主运化。如果脾虚运化虚弱,往往吃什么就拉什么,面色蜡黄消瘦。这个时候要注意补脾。脾喜甘、淡,恶、腥、辣、浊,故甘、淡能养脾;你脾气太弱,不要辣。这个方子可以用来健脾: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30g,陈皮10g,水煎,每日一剂。或者将药晒干,研成细粉,每次15g,每日2次,温米粥中服用。第五,艾灸有温阳的作用,最适合补脾。脾虚的人都可以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的主要时间是早上9: 00到11: 00,所以艾灸如果能在这个时间内做就更好了。脾升至清,胃降至浊,两者都是气机升降的轴心。因此,脾的升发应伴有胃的降发,可配合针刺胃经穴足三里。脾应在夏季的最后一个月,暑热期间最需要艾灸,健脾祛湿。第六,脾在口中,脾与唇可纳五谷。如果脾脏有病,嘴唇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或黄或暗,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根据面部诊断,脾脏应该在鼻子里。鼻子发黄一定属于脾虚。根据掌诊,手掌中间和大鱼际对应的是脾,如果是暗沉,也是脾虚之相。平时仔细调理,自己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就能直观感受到脾阳气的充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