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技术
专家:我国北方生姜最大面积是地膜覆盖,其次是露地栽培,还有小面积的中大型拱棚栽培。
露地栽培是一种传统的栽培模式,一般在长夏(5月初)播种,初霜(6月下旬65438+10月)收获。由于我国北方无霜期短,生姜不耐霜,露地栽培生长期短是限制生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膜覆盖是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生姜生产的一种简易保护性栽培方式。它的优点是不仅能早播,延长生育期,增加产量,而且能提高温度和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中耕次数,从而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使用地膜覆盖可提早播种25 ~ 30天,比对照增产20%以上。具体方法如下:播种后,在沟两侧垄上覆盖宽度为1.2 ~ 1.4m的地膜,取土并压实地膜,使沟底与膜的距离保持在15cm左右,一行地膜覆盖两行。芽苗出土后,当秧苗与塑料薄膜接触时,秧苗被冲出。5月下旬,气温已经很高了,开始出现第一条侧枝的时候就把塑料薄膜去掉了。
一般中、大棚栽培3月底至4月初播种,6月上半月收获5438+065438+10月。既能提早播种,又能推迟收获,可进一步延长生姜的生长期,因而比地膜覆盖有更大的增产潜力。但由于设施投入较大,且不同年份生姜价格差异较大,部分年份高产不能保证高效,所以中、大棚种植面积不大。
4.主持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生姜覆盖彩色塑料薄膜的种植,那么为什么要覆盖彩色塑料薄膜呢?
专家:彩色地膜覆盖栽培与透明地膜覆盖相结合,即在透明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覆盖黑色地膜。因为生姜不耐干旱高温。彩色塑料薄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替代北方传统的地上遮阳技术。地上遮荫的理论基础是生姜总是喜欢遮荫但不耐强光。但通过近年来对生姜需光特性的研究发现,生姜叶片在中午强光下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光抑制,但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光保护机制。目前地面遮荫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降低光照强度,还能明显降低植物冠层的地温和气温,增加土壤含水量,这对生姜的生长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了用彩色塑料薄膜代替地上遮荫的技术措施。这种方法不仅省工、易操作、成本低,而且比地上遮荫具有更好的降温保湿效果,能更好地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据统计,用黑色塑料薄膜代替地上遮荫,每亩可降低成本80 ~ 310元,增产8.0% ~ 3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5.主持人:生产中传统的降温保湿方法是什么?
专家:北方传统的方法是给地面遮荫,也就是“遮荫草”,用稻草、玉米秆、橡树枝插在稀疏的花栏里。通常生姜播种后,趁土壤湿润时插入生姜沟南侧(东西沟)或西侧(南北沟),高度60 ~ 70 cm,略向北或向东倾斜。
南方常用搭棚遮荫的方法,称为“搭姜棚”。一般在芽苗出土后,在畦沿上搭起棚子,在畦沿两侧插上2 ~ 3厘米厚的竹竿或小木棍,在1.7 ~ 2米的位置横扎小竹竿,盖上茅草或麦秸,再用绳子固定。
这种传统的遮阳方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劳动强度很大,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地面遮光材料成本逐年增加,遮光逐渐成为限制生姜产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用彩色塑料薄膜覆盖代替传统的地上遮阳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6.主持人:彩色塑料薄膜什么时候覆盖?怎么盖?
专家:彩色地膜覆盖是在透明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进行的。5月初(生姜出苗前),选择与透明膜等宽的黑色塑料薄膜,盖在原有的透明塑料薄膜上,用镰刀背面塞紧。
7.主持人:听说近几年在山东江曲已经逐渐使用打孔黑膜、遮阳网等材料进行生产。与这些遮阳方式相比,黑色地膜覆盖有什么优势?
专家: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从降温保湿效果来看,黑色地膜覆盖降温效果好于遮阳网,略差于打孔黑膜,但保湿效果明显好于打孔黑膜和遮阳网,最终产量与打孔黑膜遮阳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遮阳网。
8.主持人:要想种好生姜,必须知道生姜的主要生长特性。请你谈谈这个好吗?
专家:好的。生姜起源于热带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喜温不耐寒的特点。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左右。
生姜是一种嗜温植物,在中等光照强度下生长良好,但不同的生长期需要不同的光照强度。生姜苗期生长量小,强光容易造成地温高,土壤缺水,所以往往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扭曲,长势差。但是旺盛生长期需要强光。
由于生姜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弱,不耐干旱。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生姜植株矮小,产量低,根纤维增加,品质差。然而,姜叶不耐涝。如果土壤积水,其生长发育会受到阻碍,容易导致姜瘟等病害。
9.主持人:生姜对土壤条件有什么要求吗?
专家:生姜对土质没有严格要求。无论沙、壤土、粘土都能正常生长,但不同土质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壤土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产量较高,尤其是重壤土。另外,生姜喜欢微酸性的土壤,在pH 5 ~ 7的范围内生长良好。因此,生姜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通风排水良好的土壤,盐碱涝洼地不适宜生姜种植。
10.主持人:生姜对肥料有需求吗?
专家:生姜是喜肥耐肥作物。每65,438±0.000公斤鲜姜吸收约6.34公斤纯氮、0.57公斤磷、9.27公斤钾、65,438±0.30公斤钙和65,438±0.36公斤镁。生姜在整个生长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镁、钙、磷次之。生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吸收不同的养分,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约占整个生长阶段总吸收量的12%。旺盛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较多,约占整个生长期总吸收量的88%。
11.主持人:生姜是植物性蔬菜,整个生长过程基本都是营养生长。在修炼中要管理多少期?
专家:根据生姜的生长特点和管理差异,可分为萌芽期、苗期和旺盛生长期三个时期。
12.主持人:三个时期的成长特点是什么?
专家:从萌芽到长出第一片叶子需要50天左右,包括催芽和出苗两个阶段。萌发期主要包括芽的发生、幼苗的形成和初生根的形成。播种前完成萌芽、破皮、成鳞。播种后,鳞片继续发生,芽伸长,芽开始在基部生根。与此同时,幼苗逐渐从地下冒出,第一片叶子迅速展开,发芽期结束。
从第一片叶子展开到植株有两个大分枝(俗称“三分枝”)的时期为苗期,约需60 ~ 70天。这一时期的主要生长部位是主茎和根系。植物苗期生长对水分要求严格,栽培中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
从“三枝”到生姜的旺盛生长期大约需要70 ~ 80天。根据生长中心的不同,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三枝”到9月初,是生长前期或树木生长期。这一阶段仍以新梢生长为主,地下根茎已形成,但膨大速度较慢。9月上旬以后,生长中心向根茎转移,称为旺盛生长后期或根茎膨大期。
此时地上生长相对缓慢,大量养分向地下运输,根茎迅速膨大,是产量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萌芽期芽的发生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姜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因此,种植生姜的质量和播种质量是影响生姜发芽期生长的主要因素。在培育中,要严格选种,科学催芽,精心播种,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确保所有幼苗健壮。
13.主持人:培育壮苗是生姜获得高产的首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强壮的芽呢?
专家:培育壮芽包括晒捕姜、选种、催芽三个步骤。
第一种是干姜和困姜。一般在播种前20 ~ 30天从贮窖中取出种姜,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面上晾晒1 ~ 2天,即“晒姜”。室外温度较高时(15℃以上),应在室外进行,晚上应带进室内;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将在室内进行。姜晒干后,将种下的姜放在室内2 ~ 3天,姜堆上长满草,称为“困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