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辩论一下,请帮我想想。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和探讨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内涵。1946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上说:“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力和情感上不与他人心理健康相矛盾的范围内,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发展到最佳状态。”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广义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精神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同步。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可以概括为: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水平以上。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是在校中学生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衡量中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关键在于能否正常发挥作用。主要标准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意愿;对新问题、新事物感兴趣,有探索精神,表现主动;智力的各种因素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协调起来,在活动中发挥正常的作用。
2.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己保持乐观、积极、向上;情绪反应温和,有适当的触发原因,反应强度与触发情境一致;它能有效地调控情绪的质、量、度,使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得到适当的表达,既能约束约束,又能适度发泄,不至于过度压抑。
3.健全的意志,强烈的行动意识,果断,坚韧,自控。
意志是人有意识地确定自己的目的,并根据目的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健全的意志主要表现在行动的感知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即在活动中有自觉的目的性,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断,一意孤行;在执行决策时能够及时决策,并根据变化的外部环境随时调整决策;能够以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目标;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以满足实现目标的要求。
4.正确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统一的人格。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体总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在与现实环境和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己。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人格。其一贯的标准是: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现实,没有自我认同的混乱;能愉快地接纳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和发展;以积极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把自己的需求、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离不开群体背景,受认知倾向调节,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一般朋友和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宽容他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取他人之长,补他人之短;积极的沟通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6.适应性强
这里的适应包括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人活在世上,要有积极的适应机制,主动适应自身、环境、社会的各种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应该做出行为上的改变,以调整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关系。这种适应性的标准是:能够与集体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同步关系,当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与社会的要求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迅速自我调整,寻求与社会的和谐,对社会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立场;学会调节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优化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开发自己的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中学生心理问题综述
学习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他们的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产生精神萎靡,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钝。
2.厌学是当前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厌学。“国家教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30%的中学生厌学,有的县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3.考试焦虑,尤其是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时,更为严重,甚至焦虑情绪普遍化。以上问题主要是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系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学的东西,基本都是为高考准备的,真正上大学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面临着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后进生,感觉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没有出路的悲伤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种情况反映在他们的学习上,就是觉得学习很重,讨厌学习,对考试很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也说明教学内容太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2)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从厌恶学习,到逃避学习,到离开学校寻求不正当的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强调,难的教科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划分好差班,考试排名第二,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背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学生大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另一方面,错误的分数观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痛苦。老师的嘲笑,同学的鄙视,甚至家长的抱怨和谩骂,都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厌学情绪出现了,焦虑产生了。此外,不当的教育方式,如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惩罚性,也会给学生造成各种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问题如下。
1.与老师的关系。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的逆反心理,教师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理压力和攻击行为。在中学,老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和公正代表,希望得到学生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老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热情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反而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贬低学生价值的恶劣态度,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常常病态地感受到这一切,这也是师生冲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压抑感,负面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之间的关系。除了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中学生还希望在班级和同学中有一种被接受的归属感,寻求同学和朋友的理解和信任。由于同学之间的不和谐甚至紧张,有些同学表现出孤独感,想恢复和同学的关系,但又不知道怎么做。
3.与父母的关系。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给了中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港湾。在威权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无法正常沟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专横。各种家庭伤疤都会对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去世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伤害更大,因为他们看到了父母身上糟糕的人际关系。与父母意见不合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一种被遗弃感和愤怒感;可能会变得沮丧、敌对、有破坏性,...并且经常使他们对学校工作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4)他们会认为父母给他们带来了痛苦,会憎恨父母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所有不幸的所在。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外在表现趋于封闭封锁,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在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少年心理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标志。所以闭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消极情况下的心理。中学生在负面情绪的支配下,关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标志。
2.情绪是激动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青春期的生理剧变,必然会引起中学生的情绪激越。这种汹涌的情绪时而显性,时而隐性。一个微笑能让人兴奋一整夜,但内心却是兴奋、快乐或心疼、压抑、看似平静;他们有想告诉别人的话,有想告诉别人的秘密,但见到父母或老师却沉默不语。这种情况不了解,就会出现抑郁和焦虑抑郁。
3.早恋。中学生普遍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的这种未成年恋爱称为早恋。中学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性发育迅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受认知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限制,尤其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有效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于是出现了自认为严肃而朦胧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是好奇和模仿的,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欲望、自尊心等。究其原因,有客观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带来的困难和痛苦,中学生有两种反应方式:消极反应和积极反应。被动挫折适应一旦习惯化、稳定化,即使挫折状态在某种情境下发生变化,其行为仍然表现为习惯适应。因此,消极的挫折适应已经转化为一个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长期的耐心教育。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中学生专项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课程分为两部分:心理健康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训操作部分。第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课程,第二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其实践训练活动包括角色扮演、相互提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手段来转移情绪、发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防患于未然。
(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邮箱非常有利于和中学生交谈,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的同学来说非常方便,有些话是碍于面子,所以邮箱可以省去害羞的烦恼,中学生可以在信中更紧密地组织自己的思想。这将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随着学生对改善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室势在必行。无论初高中,城乡,中学生都开始了从拘谨害羞到落落大方的心理疏导;从试探性的说话,到充分倾诉自己的无聊。时代的发展表明,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不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趋势。
心理咨询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咨询教师要信任和理解学生。同时遵循倾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这样才能建立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成功咨询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和心理才能得到充分的沟通,从而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受困于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关心、尊重、理解和引导的关系,并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缓解或消除学生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良性发展。
(4)兼顾对家长和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直接或间接相关,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需要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原因,或制定和实施辅导和矫正计划。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兼顾向家长宣传等方面。
第三,探索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现在各种国际竞争,经济、科技、军事等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靠教育来培养的。因此,尽快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类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的中心课题。
现在我国中学生处于新旧体制经常碰撞,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圆满及时解决,各行各业改革举步维艰的背景下。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中学生被迫竞争。随着离异父母和破碎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引发了中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和德育是难以应对的。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在呼吁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陈、沈渔村、李心田等一批专家学者呼吁“促进人民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2)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健康人格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和保持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有效的方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的心理能够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缓解,不良心理和行为得到纠正,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富有创造性。健全的人格发展,能够适应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为师范学校心理学教学开辟了新的教学领域。公共课程中传统的心理学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增加心理健康的教学,传授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知识。每一个师范生在未来也可以成为中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帮助心理不良的中学生撑起学习的精神,净化不良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让未来的老师真正称得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情况
高二女生秋子两次考试不及格,在家服用大量安眠药后打开液化气开关自杀。
西宁市某中学高二2班5名学习好的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服用大量舒乐典片集体自杀。幸运的是,他们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浙江中学生徐丽杀母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福建永定某中学两名寄宿生因吵架身亡。
被“豁免”班干部拒绝的中学生心理就是这么脆弱。
陕西宝鸡市民袁先生和妻子最近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17岁的女儿因为没有当选班干部,拒绝上学。
袁先生告诉记者,他17岁的女儿,上学期高二考试结束后,被分到一个新的文科班。新班级由同学投票选举班干部,女儿落选。这对女儿打击很大,因为她从小学到高二都是学生干部。从那以后,女儿经常莫名其妙地掉眼泪,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此,家长在暑假前把女儿接回家,送去医院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整个暑假,女儿经常哭。9月份开学后,女儿很苦恼,说不想上学了。尽管她父母极力劝说,她的女儿就是不听。九月中旬,我不得不让女儿休学。
据一位老师说,这孩子平日里自尊心很强。但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真的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
中学生自杀案例
■1996,山东某中学女生母亲下岗后,感到绝望,无人帮助。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优异,在一次全国比赛中获奖。如果她没有自杀,她可能会在几天内进入一所著名的大学。
■去年7月,武汉一名高三毕业生自觉高考成绩不佳,在高考成绩公布前一天自杀。第二天公布高考成绩时,女孩的高考成绩比武汉本科录取线高出20多分。
■今年2月,南京市邓关中学初一学生蔡因成绩单不理想被学校找到。2月28日,老师找他谈话,告诉他家长,家长要骂蔡。小印青在2月29日凌晨查出农药甲胺磷,掺入白糖,和萝卜条一起喝,毁了他的一生。
■今年2月20日,南京金坛四中初三学生纪云丽报到后第二天在家喝有毒农药自杀。她的死是因为上学期政治考试,有同学为了看她的选择题,想让她坐第一排,一个男生占了她的座位。她只好坐在别人的座位上,后来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她为此写了两次测试,分数降到了60分。她在遗书中写道,“姐姐,我真的没有出轨”。
■今年3月10,四川城铁中学14岁初二学生王阳在自家卫生间水管上吊自杀。
■江苏省金坛二中初三学生方华,因上学期学习成绩从第二名降至第三名,被父亲多次曝光。今年3月1,他准备上学的时候,父亲骂他“不争气”。该学生一怒之下喝下甲胺磷自杀,所幸被及时发现还活着。
■今年4月5日,江苏省金坛市一名18岁的高中生,在最近成绩下降,一周前因打碎教室玻璃支付10元后,吞服用于绘画的化学品自杀。心理学家分析,死因与心理脆弱有关。
受访者:美丽之吻-助理三级1-2 17:46
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我们中学生心理压力很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有的同学还比较严重,比如焦虑、失眠、抑郁、厌食、易怒,甚至精神失常。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引起了生理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癌症等。因此,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过去,人们没有疾病,身体健康。然而,随着新旧体制的交替、新旧观念的更替和社会竞争的激烈,心理适应问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需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无病不等于健康。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和关键阶段,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第一责任。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由于现代健康的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因此,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考虑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本身就患有精神疾病,从神经症、病态人格到各种精神疾病;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变化。它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和癌症,给青少年带来痛苦。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生理、心理发展迅速,变化剧烈。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这些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严重阻碍了青少年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业的进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少数青少年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社会稳定安宁。总之,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公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2.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既是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的过程,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青少年的人格,很重要的一点是表达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体现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男人。但仍有许多家长、老师和青年朋友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智力的提高,而不注重良好品质的形成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在“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素质”座谈会上,指出当前青少年人格发展中有五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主体价值迷失:盲目追随西方国家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与社会和群体利益对立。二、道德滑坡:重视利益,忽视责任;索取多于付出,一些年轻人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丧失道德。三、国民心态危机:表现为冷漠、豪放、庸俗、不安分的心态,缺乏方向和理智,受低级欲望驱使。四是人格的不和谐、不和谐,表现为德智体分离严重。第五,审美意识差。比如有的同学把调侃、粗鄙、陌生当做美。很多学者认为,虽然青少年的本质基本是好的,但是如果忽视了青少年人格素质的提高,青少年的正当需求得不到解决,就会表现为对社会的反抗,比如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因此,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小觑。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层次标准本质上是健康人格的标准。关注心理健康,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而且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与人类互动的社会环境中。作为社会人,不仅需要真才实学为社会做贡献,还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是现代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所以,家长、老师、心理医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自己,都应该非常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与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异常,在友情、爱情中受挫,焦虑、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都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社会适应不良有关。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引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关注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无疑对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自身健康、健全人格、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是现在青少年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和参与者的素质要求。青少年心理健康归根到底关系到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素质,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完成的战略性事业。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教育家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心理健康标准。在此,我想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中国国情和当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够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2.心理健康的人正视现实,接纳他人。
3.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拥有好心情。
4.心理健康的人有积极而现实的生活目标。
5.心理健康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
6.心理健康的人心地善良,关心他人。
7.心理健康的人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这七项只是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远远没有涵盖心理健康的所有因素,只是概括了它的要点。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某些方面一时做不到就不健康,就像健康的人偶尔会觉得冷感冒也不能算不健康一样,关键在于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调节能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层次标准本质上是健全人格的标准。希望青少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设定现实的学习目标,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进取,为自己的人格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和个体生理变化因素。这里强调的是个体生理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学生的生理结构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身体素质的变化,内分泌腺的分泌,生理疾病,体型的变化,这些都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体格、体态、语言等外在形象和特征,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非常敏感,如身体残疾、太矮、太胖、太瘦、外貌不正确或其他缺陷,会造成心理失衡,滋生自卑、害羞、敏感、嫉妒、古怪、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此外,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学生第二性征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他们对性的关注和渴望所带来的羞耻感和焦虑感,以及欲望和焦虑的矛盾会不断加剧,成为诱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2.环境因素。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生理和环境因素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只能通过个体心理活动的矛盾运动来发挥作用。因此,中学生心理活动中的矛盾解决与否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果解决得好,他们的心理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