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祥讲如何养胃吃1,养胃健脾和胃。
第一,脾胃的关系,搞清楚主次防治。
脾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与表里相关。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消化功能。所以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
胃主“受”,衰水谷。“接受”是指胃接受和容纳食物,“分解”是指胃具有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胃消化的食物分为“清”和“浊”两部分
清澈的体液被脾脏吸收,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如果是浑浊的,它会从胃下降到小肠,然后被进一步消化。
脾脏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运输我们每天获得的能量。食物进入胃中,首先消化送到脾脏,然后脾脏进一步消化吸收。
二是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
脾主运化。脾脏出了问题,胃消化的营养物质就无法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也无法给胃补充营养。
脾脏疾病引起的主要症状有:胀气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主收受。胃部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上腹痛、呕吐、嗳气、打嗝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上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解决“治胃痛”的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要解决脾病,真正做到脾胃兼治。
第三,慢性胃炎多为脾虚,重在调理。
上腹部有不适感、饱胀感、隐痛感和灼热感。大部分症状在进食后更加严重,继而出现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经胃镜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预防”,因为该病主要是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寒性食物过多、精神压力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而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脾虚”,直接或间接引起胃部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是调理。在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具有“疗养结合”作用的药物预防复发,同时应养成按疗程服用的习惯,减少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第四,运动养生帮助你滋养和保护你的胃。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腿脚锻炼的养生作用。研究表明,经常运动脚趾可以健胃,促进消化,具有养胃护胃的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
放松站立,用十个脚趾撑地。两分钟后,慢慢放松,重复几次。这样可以交替刺激脚底和脚趾之间的穴位。也可以练习用两个脚趾和三个脚趾拿东西,或者坐着或躺着的时候有意识地活动脚趾。坚持下去,肠胃功能会逐渐增强。
除了简单的活动脚趾,洗脚后还可以自己按摩脚趾。同时可以从上到下按摩小腿,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老人不需要讲究条条框框,力度要能承受,按完要舒服。不要在他们饱和饿的时候按摩。
五、胃痛胃胀,分清症状,合理用药。
(1)肝胃不和
症状
胃胀胀痛,频繁嗳气,反酸,舌红苔白。
处理方法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2)脾胃湿热
症状
胃痛,口苦口干,食欲不振,便溏(稀便),舌红,苔黄腻。
处理方法
清热燥湿,和中健脾。
(3)脾胃虚弱
症状
胃胀,饭后明显,或隐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舌淡或有齿,苔白。
处理方法
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如果有胃病,要及时治疗,但是治疗后,你知道怎么保养吗?下面介绍几种养胃的方法。
养胃法
1,温暖关怀。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很大。慢性胃炎患者尤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添衣,夜间盖好被褥,以防胃痛或加重旧病。
2、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秋季饮食宜温、软、淡、素、稀,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内常有食物和胃酸中和,从而防止胃黏膜和溃疡面的糜烂,加重病情。
3、口腔保养。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口,忌吃生冷、太热、太硬、太辣、太黏的食物,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此外,还要注意服药方法,最好饭后服用,防止刺激胃黏膜,使病情恶化。
4.安息吧。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所以要注意心理健康,保持开朗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影响胃病恢复。
5、运动保健。胃肠患者应结合自身体征,加强适度运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结论:脾胃病是当今青年人的常见病。年轻人因为工作学习不懂得照顾脾胃,经常生病。因此,我们应该现在就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脾胃,决不让随它去吧再次受损,否则我们自己也会后悔的!